胡波 作品数:26 被引量:204 H指数:9 供职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更多>>
自然降雨条件下结皮层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通过野外定位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三峡库区典型黄壤为研究对象,结合Le Bissonnais(LB)法中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和预湿润振荡(WS)3种处理方法定量分析结皮层与表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作用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动态变化,结皮层团聚体稳定性在自然降雨作用下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FW、SW、WS处理下,结皮层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73~2.13 mm、1.70~2.90 mm和2.27~3.16 mm,下层土壤在FW处理下团聚体稳定性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平均质量直径变化范围为0.70~1.27 mm,在SW和WS处理下呈略微下降趋势,其变化范围分别为1.69~2.83 mm和2.53~2.95 mm。在降雨影响下,土壤结皮与下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结皮层团聚体稳定性逐渐高于下层土壤,且两者差值逐渐增大。在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pH值等理化性质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在自然降雨影响下也存在较大的动态变化。 胡波 王玉杰 王彬 王云琦 刘春霞 王晨沣关键词: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结皮 影响因素 三峡库区 重庆缙云山3种林型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7 2013年 2011年1~12月,采用LI-Cor 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重庆缙云山保护区3种主要林分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和林内气温、土壤温度和湿度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的土壤呼吸碳通量分别为654.70、1008.37和910.64 g C m-2a-1;3种林型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且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3种林型土壤呼吸速率全年平均值分别为1.73、2.66和2.40μmol m-2s-1;3种林型土壤呼吸速率均与林内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与5 cm土壤温度均存在极显著的指数正相关(P<0.05);与5 cm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土壤含水量较低而温度较高时,较低的土壤含水量对呼吸速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3种林型的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系数(Q10值)存在差异,全年表现为毛竹林(2.44)>针阔混交林(1.76)>常绿阔叶林(1.72),同时均表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刘春霞 王玉杰 王云琦 冯华敏 胡波关键词:三峡库区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北京旧工业建筑室内环境的重构 自1990年后,中国城市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北京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在她的城市建设历史中,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被废弃闲置。对旧工业建筑进行合理地改造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保护环境,而且可以延续工业建筑... 胡波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室内环境 文献传递 基于土壤水文-力学耦合的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坡面稳定分析 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的油松林、刺槐林和苹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Water Scout SM 100 Sensor-6ft水分探头观测不同土层的土壤动态含水量,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WS-5921/U60104数据采集仪... 胡波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通径分析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边坡稳定性 文献传递 模拟氮沉降对土壤酸化及土壤酸缓冲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2015年 为探讨N沉降对酸雨区森林土壤酸化和土壤酸缓冲能力的影响,于2012年4—12月在重庆缙云山地区选取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2种典型林分进行模拟N沉降试验,设N0、N1、N2、N3 4个处理,施N量(模拟N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hm2·a),每月月初将NH4NO3溶液均匀喷洒在所选样方内,8个月后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p H下2种林分土壤的酸缓冲能力存在较大差异,p H越低土壤酸缓冲能力越高.22种林分的土壤酸缓冲能力随N沉降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的N沉降量下,常绿阔叶林土壤酸缓冲能力略高于针阔混交林.3N沉降会加快土壤酸化速率.与N0处理相比,N1、N2、N3处理常绿阔叶林土壤p H分别下降了0.03、0.06、0.16,而针阔混交林则分别下降了0.08、0.10、0.26.42种林分土壤中盐基离子含量均随N沉降量的增加而降低,交换性Al3+含量则相反.与N0处理相比,常绿阔叶林N1、N2、N3处理盐基离子含量分别下降了55.76%、66.00%、70.38%,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增加了16.03%、21.37%、31.81%;针阔混交林盐基离子含量分别下降了24.12%、43.38%、62.24%,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增加了19.19%、23.48%、34.85%.研究表明,氮沉降会降低森林土壤酸缓冲能力,加快酸化速率,并且常绿阔叶林土壤对N沉降的敏感性高于针阔混交林. 胡波 王云琦 王玉杰 王彬 张会兰 郭平 刘春霞关键词:氮沉降 土壤酸化 盐基离子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5 2014年 通过原位喷施,设置对照(CK,0 kgN·hm-2a-1)、低氮(T50,50 kgN·hm-2a-1)、中氮(T100,100 kgN·hm-2a-1)和高氮(T150,150 kgN·hm-2a-1)4个氮沉降处理,研究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CK,T50,T100和T150氮沉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4.31±1.14),(3.42±0.74),(2.81±0.38)和(2.49±0.32)μmol·m-2s-1,相对于CK处理,氮沉降处理使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5和10 cm深处土壤温度间均存在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P<0.01);4个处理5 cm深处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分别为2.07,1.81,1.62和1.54,10 cm深处的Q10值分别为2.11,1.83,1.63和1.55,氮沉降处理抑制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性较弱。 孙素琪 王玉杰 王云琦 张会兰 李云霞 于雷 胡波 刘婕关键词:氮沉降 土壤呼吸 Q10值 常绿阔叶林 水文过程对缙云山径流盐基离子变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选取缙云山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四川大头茶)和常绿阔叶林(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内2个标准径流小区,结合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研究降雨及径流的化学性质径流盐基离子变化特征,为该地区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中p H值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大气降水。p H与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在大气降雨-地表径流-壤中流过程中,NH+4的地表径流及壤中流输出总量小于降雨输入量,表明了土壤对NH+4有一定的吸附持留能力。其他盐基离子径流输出量均高于大气降雨的输入量,且主要以壤中流输出为主,元素发生流失。从盐基离子总量来看,径流输出量均增加:针阔混交林(2.86 kg/hm2),常绿阔叶林(2.47 kg/hm2),说明在两种林分内养分均流失。(3)K+、Ca2+、Mg2+和Na+盐基离子输出量与径流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随着径流量的增大径流输出量增加。而NH+4输出量与径流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了NH+4的变化除受径流量的影响外,可能还受微生物、季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唐晓芬 王云琦 王玉杰 郭平 胡波 孙素琪关键词:地表径流 壤中流 盐基离子 重庆缙云山地区森林土壤酸化特征 被引量:19 2015年 通过在2010~2012年8月份对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土壤进行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酸沉降对研究地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并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了4种林分土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酸化机理。结果表明:(1)在常年酸沉降的影响下,缙云山森林土壤酸化现象非常严重,pH值较低,表层土壤pH值为3.87~4.47,4种林分土壤pH值都随土层加深递增;(2)4种林分有机质含量相差较大,灌木林最高(37.7g/kg),毛竹林最低(11.44g/kg),且随土层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受枯落物类型和来源的影响;(3)由于长期酸雨淋溶作用,4种林分土壤CEC含量均较低为12.76~19.73cmol/kg,表层含量最高,随土层加深递减;(4)4种林分A13+含量均较高,阔叶林(40.97mmol/kg)〉灌木林(31.32mmol/kg)〉针阔混交林(30.06mmol/kg)〉毛竹林(26.15mmol/kg)。A13+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胡波 张会兰 王彬 王云琦 郭平 刘春霞 唐晓芬关键词:酸沉降 土壤酸化 阳离子交换量 有机质 基于网络造林专家咨询系统的研建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虽然大面积造林,但很多地方成林不成材,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森林覆盖率还是比较低,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传统造林工作中人的主观因素比较大,缺少专家的技术指导。本文从分析... 胡波关键词:造林设计 知识库 WEBGIS 文献传递 一种评估酸雨地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酸雨地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方法,首先在指定湿度条件下,采集0‑10cm尺寸的土壤样品;对所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筛分,收集3‑5mm尺寸的土壤团聚体作为团聚体稳定性评估的待测样品;对所述待测样品分别进... 王云琦 裴承敏 胡波 李信莉 张文龙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