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晓玲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DEM
  • 3篇GIS技术
  • 2篇荔枝
  • 1篇冻害
  • 1篇沙丘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突变级数
  • 1篇突变级数法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 1篇最低气温
  • 1篇小流域
  • 1篇粒度参数
  • 1篇粒径
  • 1篇闽东南
  • 1篇闽南金三角
  • 1篇南方红壤
  • 1篇金三角
  • 1篇极端最低气温

机构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苏晓玲
  • 5篇龚松柏
  • 3篇郭伟斌
  • 2篇陈雅丽
  • 2篇陈志强
  • 2篇郭湘宇
  • 1篇祁新华
  • 1篇谭亚兰
  • 1篇叶士琳
  • 1篇李志忠
  • 1篇林荣平
  • 1篇陈志彪
  • 1篇朱艳

传媒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热作科技
  • 1篇贵州气象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7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福建漳浦六鳌半岛海岸沙丘记录的风沙气候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对福建漳浦六鳌半岛海岸沙丘剖面(CDS)进行了粒度特征和成因判别分析,并以海岸线演变历史地图和CDS剖面在采样海岸沙丘上部位置为依据,初步建立了剖面的时间标尺,以代表海岸带风力作用的敏感粒度组分为主要指标,结合研究区其他记录的综合对比分析,讨论了福建东南沿海大约500a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CDS剖面是以风力作用为主兼有生物成壤作用、波浪作用的多重影响形成的海岸沙丘沉积;(2)剖面中的多个黑色植物碳屑和根系层,可能反映了海岸带风力作用间歇性减弱、海岸沙丘固定的成壤期;(3)海岸沙丘沉积中指代风力作用的敏感粒度组分变化,可能记录了小冰期中福建东南沿海的3个冷期.
龚松柏李志忠苏晓玲赖璐娴谭亚兰
关键词:海岸沙丘粒度参数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南方红壤侵蚀小流域的生态恢复评价——以朱溪小流域为例
2014年
突变理论是研究客观事物过程由渐变引起突变的一种有效的新兴系统理论与方法.将多个评价指标合成一个与最优评价方法的接近程度,用来评价生态系统恢复状况.针对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建立了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运用ENVI4.2、ArcGIS9.2、MATLAB7.0等3S技术平台对长汀县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总体较好,80%的流失区都可恢复到Ⅲ级以上(含Ⅲ级);(2)对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盖度;(3)突变级数法和生态恢复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采用了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仅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也反映了南方红壤侵蚀小流域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更为科学地揭示了生态系统恢复变化过程的本质规律.
陈志强郭湘宇苏晓玲
关键词:生态恢复突变级数法
基于DEM的闽东南荔枝寒(冻)害精细化区划被引量:5
2014年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GIS技术,构建福建省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Td)和4个等级冻害指标(-2℃
苏晓玲龚松柏
关键词:GIS技术DEM闽东南
基于DEM的福建荔枝寒(冻)害精细化区划被引量:4
2014年
采集福建省6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冬季逐日极端最低气温气象观测资料、站点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离海距等数据,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GIS技术,构建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Td)和4个等级冻害(-2<Td≤0℃、-3<Td≤-2℃、-4<Td≤-3℃、Td<-4℃)发生频次P空间分析模型,根据荔枝寒(冻)害评价指标,对福建荔枝种植区进行区划.结果表明:(1)福建荔枝种植区可分为最适宜区(微寒害区)、适宜区(轻度寒害区)、中等适宜区(中度冻害区)、不适宜区(重度冻害区),其中最适宜区、适宜区划区结果与实际荔枝种植分布较吻合;(2)福建荔枝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诏安至福清的东南沿海平原地区,适宜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平原与丘陵过度地区,中等适宜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适宜区以西的闽中、闽西北地区.
苏晓玲龚松柏陈雅丽郭伟斌
关键词:GIS技术DEM荔枝
基于DEM的荔枝冻害精细化区划——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GIS技术,构建福建省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Td)和4个等级冻害指标(-2℃
苏晓玲陈志彪陈志强龚松柏黄筱彧郭湘宇郭伟斌朱艳
关键词:冻害GIS技术DEM
近51a漳州市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福建省漳州市10个气象站1962—2012年1、2、12月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漳州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漳州多年冬季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以0.397℃/10 a线性倾向率增加。②各年代际气候倾向率差异明显,20世纪80年代年极端最低气温增加最快(气候倾向率2.715℃/10 a),21世纪以来气候倾向率最小(0.006℃/10 a),20世纪70年代内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相对稳定(变异系数为0.85),20世纪90年代气温变化剧烈(变异系数为1.72)。③极端最低气温(<5℃)日数以-1.6℃/10 a的气候倾向率减少,多年低温日数平均值为7.5 d。④漳州市区、郊区极端最低气温显著增加,漳州市区极端最低气温以0.546℃/10 a气候倾向率增加,郊区以0.381℃/10 a气候倾向率增加。⑤漳州市区与郊区极端最低气温(<5℃)日数平均差值5 d,市区低温日数以-2.427 d/10 a的气候倾向率减小,郊区低温日数以-1.509 d/10 a的气候倾向率减少。
苏晓玲龚松柏郭伟斌陈雅丽
关键词:极端最低气温
闽南金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重心的时空演变被引量:4
2014年
闽南金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增长高地。然而,在同城化背景下,该地区的城市空间重组、区域协调等问题凸显,严重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重心模型揭示了2000-2012年闽南金三角经济增长以及三次产业重心迁移的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并用Nich指数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差异。结果表明:(1)闽南金三角地区极化发展现象突出,2000年以来地区经济增长重心与二、三产业重心高度集聚于厦门市东北部,且东西向极化现象较明显;(2)厦、泉两地经济增长博弈激烈,2008年后第三产业开始回迁,且其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牵引效应,地区间第二产业非均衡性发展有所收敛;(3)第一产业重心往西南地区迁移的直线型态势显著,漳州市二、三产业发展均滞后于厦、泉地区。
林荣平祁新华叶士琳苏晓玲林玥希
关键词:闽南金三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