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科学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降水
  • 3篇降水结构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特征值
  • 2篇盆地
  • 2篇强对流
  • 2篇强对流天气
  • 2篇雷暴
  • 2篇雷电
  • 2篇雷电活动
  • 2篇TRMM卫星
  • 1篇地闪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闪电
  • 1篇闪电活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6篇苏科学
  • 3篇周筠珺
  • 2篇周长春
  • 1篇孙战奇
  • 1篇邓德文
  • 1篇赵鹏国
  • 1篇王延东
  • 1篇冯桂力
  • 1篇刘畅
  • 1篇李波兰
  • 1篇周东升

传媒

  • 2篇气象科学
  • 2篇青海气象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气象科技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雷暴天气过程中降水结构与闪电活动特征个例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为深入分析四川雷暴天气过程中降水和闪电活动特征,运用统计与对比方法,对四川东南部一次雷暴过程中闪电活动及降水结构之间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强降水易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中,局部地区最大降水强度发生在2~5km高度。降水开始1h后,地闪频数达到最高,地闪主要以负地闪为主,正地闪不活跃。对闪电活动与亮温分布关系知,闪电活动主要发生在低于220K降水云内,闪电活动发生的区域与降水落区一致。对总闪与地闪的分布知,负地闪主要分布在总闪的外围。通过对四川雷暴过程的研究,对雷暴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苏科学冯桂力李波兰
关键词:雷暴降水地闪TRMM卫星
四川盆地短时强降水诊断分析
2021年
利用常规高空、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B 1°×1°再分析格点资料,选取四川盆地区域2011—2015年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对过程发生条件、天气学特征及高低空气象要素场分析,揭示盆地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特征及预报指标。(1)总结出盆地短时强降水天气环流特征,建立了副热带高压西南气流型、南槽北脊型、大陆高压型、浅槽型天气学模型,给出了各流型下强天气分析的要素特征和量化预报参考指标。(2)在环流分型的基础上,从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水汽、热力等基本要素出发,探讨了不同天气形势影响下、不同物理要素和参数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区别。通过分析甄选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敏感对流参数和要素特征,确定物理要素指标和阈值,建立预报着眼点和预报参考指标。
苏科学周懿周长春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特征值四川盆地
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降水结构和雷电活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TRMM卫星等资料,运用统计与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川南的一次暴雨过程的闪电活动及其与降水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闪电发生在对流区域,有少数闪电发生在层云区域,并进一步分析了两个时刻的MCS在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和闪电的关系,发现处于发展到成熟阶段的MCS绝大部分事件(闪电资料的一种)集中发生在MCS中的强对流单体回波区。对闪电与85.5GHz的亮温的研究表明,大多数闪电发生在低亮温值区域,负地闪在低亮温区域相对分散,在高亮温区域相对集中。
苏科学冯桂力周筠珺周东升
关键词:雷暴降水结构亮温TRMM卫星
沿海地区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闪电活动及降水结构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微波成像仪,闪电成像仪等探测数据,研究了2010年8月5日发生在江苏北部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降水结构和闪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CS在发展阶段,对流云降水面积与层状云降水区相当;在减弱阶段,层状云降水区面积远大于对流云降水区。MCS的生命史中,大部分闪电发生在对流云区,仅有少数闪电发生在层状云区,在减弱阶段闪电多发生在对流云和层云的过渡区中。发生闪电的层云和对流云降水垂直廓线表明:在MCS的发展成熟和减弱中在4km高度,层云降水率都达到最大值;在对流云降水区中发生闪电主要与对流云上空含丰富的冰相粒子和对流云发展厚度(顶高达17km)有关。研究还表明闪电数目最大值一般回波强度在35~45dBz之间,并非回波越强闪电越多。闪电主要发生在40-50dBz之间,且明显向强回波区趋近,这对我们利用雷达回波预警闪电落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孙战奇周筠珺冯桂力苏科学王延东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闪电降水结构雷达反射率因子
中国典型区域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及其机制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选取不同纬度不同下垫面的四川省、山东省和黑龙江省,利用2005—2010年地闪资料,研究了三个典型区域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及其物理机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三省地闪变化呈现不同的年际、月际及日际变化特征。地闪极性上,四川省西部高原及黑龙江省正地闪比例较四川省东部盆地和山东省高,这是由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雷暴云顶高度及南北方雷暴云电荷结构差异造成的。地面盛行风系与地形对雷电活动影响很大,迎风坡为雷电活动频发区域,且直接热力环流圈迎风坡地闪比例较间接热力环流圈高。雷电活动具有较大的区域性,其对气温及不稳定参量有较好的响应,雷暴过程中黑龙江省北部对流有效位能(CAPE)及对流抑制能量(CIN)远小于四川省东部及山东省中部,中层相对湿度及700 hPa相当位温四川省东部最大,山东省中部次之,黑龙江省北部最小。
邓德文周筠珺赵鹏国苏科学刘畅
关键词:雷电活动气候变化CAPELPCC
基于流型和物理要素分析四川盆地强对流天气特征
2021年
利用常规高空、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选取四川盆地区域2011—2015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对强天气过程发生条件、天气学特征及高低空气象要素场分析,揭示了盆地强天气发生的特征及预报指标。(1)总结出盆地强对流天气环流特征,建立了副热带高压西南气流型、南槽北脊型、大陆高压型、浅槽型天气学模型,给出了各流型下强天气分析的要素特征和量化预报参考指标。(2)在环流分型的基础上,从强天气发生的水汽、热力等基本要素出发,探讨了不同天气形势影响下、不同类别强对流天气、不同物理要素和参数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区别。通过分析甄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三类强对流天气的敏感强对流参数和要素特征,确定不同类别强天气的物理要素指标和阈值,建立预报着眼点和预报参考指标。
苏科学周懿周长春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特征值四川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