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中杰

作品数:103 被引量:618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8篇动脉
  • 43篇冠状
  • 42篇冠状动脉
  • 38篇心肌
  • 27篇介入
  • 22篇梗死
  • 21篇心肌梗死
  • 21篇冠状动脉介入
  • 20篇心病
  • 19篇冠心病
  • 18篇血管
  • 17篇介入治疗
  • 15篇经皮冠状动脉...
  • 14篇动脉疾病
  • 14篇心肌梗死患者
  • 14篇预后
  • 14篇冠状动脉疾病
  • 13篇动脉介入治疗
  • 13篇病患
  • 12篇动脉介入

机构

  • 87篇北京协和医院
  • 9篇北京协和医学...
  • 6篇南通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100篇范中杰
  • 39篇沈珠军
  • 39篇张抒扬
  • 32篇刘震宇
  • 30篇方全
  • 28篇谢洪智
  • 26篇金晓峰
  • 20篇王崇慧
  • 19篇曾勇
  • 13篇朱文玲
  • 13篇严健华
  • 13篇李全
  • 10篇严晓伟
  • 10篇吴宁
  • 9篇程康安
  • 9篇阮燕萍
  • 9篇陈红艳
  • 8篇孙瓅贤
  • 8篇陆益花
  • 7篇刘啸乐

传媒

  • 16篇中华心血管病...
  • 13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中国介入心脏...
  • 7篇中国心血管病...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中国循证心血...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遗传
  • 2篇国外医学(心...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性别的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其他临床情况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13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年龄在40-79岁之间,有完整的各项住院费用记录。住院费用包括药费、检查费、治疗费、床位费、材料费、其他费用以及总费用。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进行了冠脉介入处理。结果40-59岁男性患者1130例,60-79岁男性患者1167例,40-59岁女性患者420例,60-79岁女性患者903例,各组患高血压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组住院总费用在23237.11~47282.72元,从多到少排序分别为60-79岁男性患者、60~79岁女性患者、40~59岁男性患者和40~59岁女性患者。冠脉无明显狭窄患者以及CAG明显狭窄但未进行介入处理的患者,各组间总费用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CAG明显狭窄并进行介入处理的患者,总费用在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大组的各项费用大于年轻组的费用。同一年龄性别组的不同冠脉处理情况的住院费用比较,有冠脉狭窄未介入处理亚组住院总费用为14771.99-21967.94元,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亚组住院总费用为8787.55—10757.86元,前者是后者的1.68-2.28倍,材料费是2.16-3.99倍,治疗费是1.12~2.51倍,检查费是1.31-1.56倍,药费是1.89~2.1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介入处理亚组住院总费用(57356.76-67420.77元)是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亚组的6.13-7.01倍,材料费是13.99-17.251倍,治疗费是3.53-4.50倍,检查费是1.40~1.87倍,药费是2.52~2.90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总费用与是否介入、性别、年龄、高血压、心肌梗死、中�
范中杰孙国强梁国英许燕
关键词: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疾病冠脉介入术住院费用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近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价值
2009年
目的评估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SMPI)在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PCI前及后3d内各行1次腺苷SMP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RMPI)于PCI前SMPI的次日进行。心肌显像按17节段5分制进行评分。PCI后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者不知晓患者的检查结果),在此期间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因性死亡为严重心脏事件(HCE),PCI3个月后再次接受PCI或搭桥手术为非严重心脏事件(SCE)。率的比较行χ^2检验,频数比较行秩和检验。结果PCI前血管供血区域的可逆性节段,PCI后示90.9%(40/44)灌注有改善,不可逆缺损节段亦有41.3%(25/58)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善。PCI后1年内出现1例HCE,5例SCE,预后与PCI前后受损节段灌注改善情况无关(χ^2=3.17,P〉0.05)。结论PCI后近期腺苷SMPI是评估PCI后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其中可逆性缺损改善与否是评估PCI疗效的可靠指征;其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黎波周前范中杰
关键词:腺苷MIBI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后 ,血浆炎症标志物C 反应蛋白(C reactiveprotein ,C RP)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 72例 ,于术前、术后 2 4、72h、术后 7天静脉取血测定血浆C RP ,根据术前C RP水平将患者分为C RP增高组 (A1组 )和C RP无增高组 (A2组 ) ,根据术后C RP较基线增高与否分为增高组 (B1组 )和无增高组 (B2组 ) ,统计分析各组术后 6个月冠脉再发事件及再狭窄的发生率 (前瞻性队列研究 ) ;同时统计分析出现冠脉再发事件的患者与无事件患者术后C RP水平的差异 (病历对照研究 )。结果 72例患者术前C RP增高组与非增高组术后冠脉事件与再狭窄发生率略有差异 ,但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术后C RP显著高于基线水平者 5 6例 ,占全部病历的 76 % ,其冠脉再发事件及再狭窄率高于无增高者 (P <0 .0 5 ) ;发生冠脉再发事件的患者术后C RP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PCI术后血浆炎症标志物C RP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冠脉再发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相关 ,提示 :①PCI可诱发机体的急性炎症反应 ;
闫建玲唐邦熙唐明耿爱寒常炳习王重惠金晓峰沈珠军范中杰程康安
关键词:冠状动脉C-反应蛋白预后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分析
2005年
范中杰张德利林沁耿铁侠满开兰吴宁
关键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压力反射敏感性尿儿茶酚胺心率变异无创检查长期预后
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探讨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360例因胸痛或胸部不适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AMI患者,对其中7例(1.9%)年龄≤30岁患者[男性4例,年龄(25±5)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9)个月.结果 6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发现5例患者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左主干和右冠状动脉各1例.3例女性患者均合并先天性血管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例左前降支瘤样扩张,1例大动脉炎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男性患者中3例为吸烟者.2例患者进行了经皮再血管化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或因心脏事件再住院者.结论 30岁以下AMI患者多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单支、非阻塞性病变常见,前降支为最常见的罪犯血管.女性患者常合并有先天性血管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短期预后较好.
程中伟杨明沈建中谢洪智刘震宇曾勇范中杰沈珠军张抒扬方全
关键词:心肌梗死青少年血管成形术
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的旁路定位被引量:20
1995年
114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蚀术治愈。回顾性分析体表心电图各导联定位特征。左侧旁路偏前及偏后者的aVL和Ⅰ导的δ波依次由负向(-)变正向(+)。左前及侧位者aVL导的δ波全部为-。Ⅱ、Ⅲ、aVF导的δ波则在偏前者为+,偏后者为-。心前导联全部δ波为+。主波在V1导中91.3%朝上,移行带在V1或其右侧导联,无1例在V2及其左侧导联。右侧旁路位者aVL和Ⅰ导的δ波都是+,Ⅱ、Ⅲ、aVF导的δ波偏后者及偏前者依次由-变+。V1和V2导的δ波有十也有-,但V1导的主波全部向下,移行带在V2导的左侧者占95%,仅2例在V2,无1例在V1导及右侧。后间隔旁路包括右、左及貌似右侧实在左侧消蚀成功者,其心电图特征不够明显,要求心内精确标测定位。总之,体表心电图定位有助于术前做好技术及物质力量的准备。
邓华张奎俊吴宁王方正蓝志强余培桢姜秀春王锦志范中杰张抒杨孙瑞龙陈新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电描记术旁路定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表现。方法1999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年龄≥18岁的SLE患者共2877例,其中男性363例,女性2514例。对在SLE发病之后并发冠状动脉疾病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中2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疾病年龄23~74岁,平均(50.7±12.8)岁,SLE和冠状动脉疾病发病间隔平均(8.0±7.1)年。男性SLE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有高于女性的趋势[2.48%(9/363)比0.95%(24/2514),P=0.022]。继发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5.76%(8/139)比0.91%(25/2738),P〈0.001]。24例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可见血管闭塞、狭窄、瘤样扩张和急性血栓形成,75.0%(15/20)的病例为多支病变。结论男性和继发抗磷脂综合征SLE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高;SLE合并冠状动脉疾病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常常发生心肌梗死。
杨静徐东沈珠军王崇慧张抒扬范中杰金晓峰曾勇刘震宇谢洪智方全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术抗磷脂综合征
心绞痛三组症状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特点,评估使用心绞痛三组症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998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东院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503例,女性1557例,男性2946例。心绞痛三组症状包括①胸骨后的不适感,其性质和持续时间均有特征性,即心绞痛时间性质部位符合;②劳力或情绪激动可诱发心绞痛症状;③休息或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绞痛症状。冠心病的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一支或一支以上的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为标准。结果:女性患者中,可以进行心绞痛症状分析的病例1283例,平均年龄为(63.0±9.1)岁,仅表现为一组心绞痛症状者195例,同时表现为二组或三组症状者分别为461例和570例,无心绞痛症状者57例。75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休息或硝酸甘油可缓解708例,劳力或情绪激动可诱发534例,心绞痛时间性质部位符合544例,738例符合心绞痛三组症状的任何一组表现,使用心绞痛一组症状对于女性患者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3.77%、70.73%、72.05%和97.75%,特异性分别为12.48%、41.78%、47.45%和7.56%。75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中,520例同时符合心绞痛劳力或情绪激动可诱发和休息或硝酸甘油可缓解,402例心绞痛时间性质部位符合和劳力或情绪激动可诱发,515例心绞痛时间性质部位符合和休息或硝酸甘油可缓解,658例符合心绞痛三组症状的任何二组表现,同时具备心绞痛二组症状的组合,对于女性患者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8.87%、53.25%、68.21%和87.15%,特异性分别为46.12%、64.46%、50.85%和29.49%。75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中有390例同时表现出心绞痛的三组症状,其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66%和65.91%。结论:女性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有一定的特点,三组症状的不同组合对于冠心病诊断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范中杰袁晋青陈红艳李全严健华张抒扬沈珠军闫建玲张丽华李玲陈未田庄白桦杨静徐瑞燚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女性患者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关系的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999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心内科住院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尿酸验测。以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程度的不同,分成冠脉无病变组、冠脉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进行方差分析,结合临床参数进行Kendall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72例冠状动脉狭窄组血尿酸为(328±103)μmol/L,1031例冠状动脉无狭窄组为(314±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利尿药、血脂异常、肾功能、年龄、性别等单项临床参数均显著相关(r=0.051~0.271,均P〈0.01)。血尿酸水平与上述各项临床参数(除年龄)也显著相关(r=0.030~0.203,均P〈0.05)。3支病变组血尿酸(337±107)μmol/L高于无病变组(314±98)μmol/L、冠脉1、2支病变组[(318±99)μmol/L、328±10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水平显示独立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尿酸水平越高。
范中杰李全陈红艳张金铎王崇慧金晓峰程康安谢洪智曾勇刘震宇闫建玲常炳习倪安平张霆蒋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尿酸
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死亡的昼夜规律和预后被引量:16
1996年
前瞻性连续观察急性心肌梗塞118例并随访,梗塞发生时间和死亡发生时间呈昼夜规律,心肌梗塞多发生在白天,上午10时发生率最高;出院死亡6例,死亡多在白天,住院死亡17例,死亡无昼夜规律。参照Hinkle-Thaler死亡分型标准,住院死亡以循环衰竭型多见,出院死亡以心律失常型多见。多元分析示年龄、射血分数、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Killip分级四项指标为预测死亡的独立预报因子。
范中杰严晓伟吴成邓华张舒扬蓝志强朱文玲吴宁
关键词:心肌梗塞预后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