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
- 作品数:93 被引量:1,15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ICE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被引量:29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复发或耐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鄄Hodgkin蒺slymphoma,NHL)目前尚无标准的解救化疗方案,DICE、ESHAP、MINE和EPOCH等常见的解救治疗方案缓解率仅为30%~70%。本文旨在观察DICE方案作为解救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中高度恶性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5例复发或耐药的中高度恶性NHL患者,其中T细胞和B细胞NHL分别为14和21例,既往接受过以CHOP或CHOP样方案为主中位6周期(2~12个周期)的化疗,采用DICE方案进行解救治疗。结果:35例患者接受了中位4周期(2~7个周期)的DICE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总的客观有效率为74.3%,完全缓解率为31.4%;中位缓解时间为4个月(1~30个月),中位至治疗失败时间为7个月(2~3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3~51个月),实际2年生存率为33.3%。T细胞和B细胞NHL的有效率分别为85.7%(12/14)和66.7%(14/21),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0%(7/14)和19.0%(4/21)(P=0.073)。LDH升高和伴有巨大肿块是影响解救治疗疗效的高危因素(P<0.05),DICE解救疗效是复发耐药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71.4%和8.6%。结论:DICE方案是复发或耐药中高度恶性NHL安全有效的解救治疗方案。LDH升高和伴有巨大?
- 周生余石远凯何小慧张频董梅黄鼎智杨建良张长弓刘鹏杨晟冯奉仪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联合化疗解救治疗DICE方案
- CHOEP方案或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回顾性分析CHOEP方案现实中使用的疗效评估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初步评价CHOEP方案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并接受CHOEP方案或CHOP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CH...
- 杨晟周立强何小慧石远凯董梅桂琳周生余杨建良刘鹏秦燕张长弓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学疗法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14
- 2003年
-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喂养成熟的要点。方法 对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并痊愈出院的 3 8例婴儿进行喂养相关因素和体重增长情况调查。本组患儿出生体重 ( 13 14± 180 )g。按是否有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腹胀、胃残余超过喂入量的 3 0 %、胃内咖啡样物、被禁食 >2次、第 2周末喂入量 <8ml/ (kg·次 )分为喂养不耐受或耐受两组 ,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因素 ;按早开始 (≤ 6d)和晚开始 (≥ 7d)胃肠喂养分成两组 ,比较有关临床因素。结果 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 5 5 % ( 2 1/ 3 8)。喂养耐受和不耐受两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及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胎龄小、脐插管、应用氨茶碱及开始胃肠喂养日龄晚是喂养不耐受的显著相关危险因素。早开奶组达足量喂养日龄 [( 2 9 0± 11 2 )d]和住院天数 [( 41 7± 12 4)d]较晚开奶组明显缩短 [分别为 ( 41 8± 16 9)d和 ( 5 5 4± 17 5 )d],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如果VLBWI的生命体征平稳 ,在出生 6d内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道喂养或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谨慎禁食、促进排便 。
- 董梅王丹华丁国芳刘艳云赵时敏王智凤
- 关键词:婴儿极低出生体重肠道营养
- HPLC测定人血浆中表柔比星浓度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表柔比星的HPLC测定法 ,为人体药动学研究和药效学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 取血浆 0 .5mL ,以柔红霉素作为内标 ,采用氯仿 异丙醇 (4∶1)两次提取。常温下氮气挥干 ,残渣用流动相复溶 ,40 μL进样。色谱条件 :YWG C18柱 ;流动相 :乙腈 磷酸二氢氨溶液 冰醋酸 (35∶6 5∶0 .5 ) ,流速为 1.0mL·min-1;荧光检测器的激发波长 480nm ,发射波长 5 6 0nm。结果 本方法在 5~ 5 0 0ng·m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r=0 .9992 (n =6 )。高、中、低 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批间及批内变异RSD都在 2 .84%~ 5 .2 2 %之间 ,方法学回收率在 99.5 %~ 10 1.7%之间。结论 本法取样量小 ,操作简便、快速 。
- 董梅冯奉仪傅强朱珠
- 关键词:表柔比星HPLC血药浓度蒽环类抗肿瘤药
- 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被引量:87
- 1998年
- 长春碱类抗肿瘤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去甲长春花碱(NVB),由于其独特的抗肿瘤作用已使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着重对近几年来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及新的长春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董梅
- 关键词: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
- 西达本胺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最大耐受剂量和剂量限制性毒性。方法:晚期肿瘤患者接受西达本胺口服每周2-3次,连用4周,休2周;按照改良的Fibonacci法进行剂量爬坡试验,每组...
- 董梅邢镨元石远凯冯奉仪
- 关键词:西达本胺耐受性
- 文献传递
- 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中重度骨痛的Ⅲ期临床研究被引量:20
- 2008年
-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
- 董梅冯奉仪张阳谢广茹王雅洁刘基巍宋三泰周清华任军焦顺昌李进王秀问陈强王哲海徐农冯继峰
- 关键词: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二钠骨转移骨痛
- 嗅神经母细胞瘤单一治疗机构的疗效及失败模式分析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单一治疗机构的治疗疗效及失败模式.材料及方法分析我院1999-2014年25年间初治的83例无远转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例.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龄中位年龄为37岁(12-82岁).
- 尹珍珍高黎罗京伟董梅易俊林黄晓东王凯曲媛张世平肖建平李素艳徐国镇
- 非白血病性粒细胞肉瘤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非白血病性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非白血病性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或放疗联合化疗5例,单纯化疗4例,自体干细胞移植1例,放疗加手术1例,单纯手术1例。化疗的患者均采用类似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方案(CHOP或DICE方案)。5例曾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查后明确诊断。结果随访期间5例患者在治疗后由非白血病性粒细胞肉瘤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中未接受化疗者2例,即只接受了局部手术或放疗者均转化为AML,由非白血病性粒细胞肉瘤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中位间隔时间为6个月(3~10个月)。1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4~35个月)。结论非白血病性粒细胞肉瘤误诊率高,免疫组化对于明确诊断十分重要;宜采用强有力的抗白血病样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以提高其生存率。
- 董梅冯奉仪何小慧石远凯
- 关键词:粒细胞肉瘤化疗
- 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术后辅助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31例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1年或2年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分析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总生存期和远期安全性。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随访9.3年,全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5例患者发生第二原发恶性肿瘤,4例患者死亡,全组的5年和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0.0%,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和57.3%,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8%和87.1%。13例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和18例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阴性患者的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64.7%(X2=5.44,P=0.019),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7.8%(X2=3.163,P=0.075)。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全组未发生心脏事件。结论曲妥珠单抗术后辅助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无长期累积性心脏毒性。
- 罗扬张频方理刚董梅冯奉仪
- 关键词:ERBB-2肿瘤辅助疗法曲妥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