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绍鹏

作品数:25 被引量:35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0篇地震
  • 8篇地表破裂
  • 8篇裂带
  • 6篇地表破裂带
  • 6篇破裂带
  • 6篇古地震
  • 5篇断层
  • 4篇地貌
  • 4篇地震地表破裂
  • 4篇地震地表破裂...
  • 4篇汶川MS8....
  • 3篇地震危险
  • 3篇地震危险性
  • 3篇山前断裂
  • 3篇汶川地震
  • 3篇滑动速率
  • 2篇地表
  • 2篇地震事件
  • 2篇地质
  • 2篇第四纪

机构

  • 25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中山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25篇董绍鹏
  • 8篇韩竹军
  • 7篇魏占玉
  • 5篇何宏林
  • 5篇徐锡伟
  • 5篇陈立春
  • 4篇安艳芬
  • 4篇谭锡斌
  • 3篇陈桂华
  • 3篇高翔
  • 3篇任治坤
  • 3篇王世元
  • 2篇冉勇康
  • 2篇张培震
  • 2篇陈杰
  • 2篇鲁人齐
  • 2篇周本刚
  • 2篇石峰
  • 2篇刘进峰
  • 2篇呼楠

传媒

  • 12篇地震地质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米林M6.9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地震定位被引量:13
2018年
利用布设在南迦巴瓦构造结及其周边地区流动地震台的观测数据,测定了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6.9级地震的主震位置,主震震中位于29.87°N,95.05°E,震源深度12 km.采用Geiger法和双差定位法对余震序列进行了地震定位.定位结果表明余震沿着主震的北西和南东向两侧扩展分布,其展布长度约40 km,宽度约10 km.米林地震发生在西兴拉断裂带最南侧的一条次级断裂上,震源深度剖面和主震震源机制研究结果揭示发震断层以高角度、北东倾向为主要特征,米林地震触发了靠近主震发震断层北东侧一条近平行断层的地震活动.米林地震表明,南迦巴瓦构造结顶部目前仍处于较高的构造挤压状态,南迦巴瓦变质体持续向北东方向推进,导致构造结内部块体缩短变形,其东西两侧的墨脱断裂和米林断裂存在未来发生大震的可能性.
韦伟谢超周本刚郭志尹昕忠李保华王萍董绍鹏魏费翔王禹钦
关键词:地震定位逆冲断裂震源机制
宁波育王山山前断层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被引量:2
2008年
基于宁波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的结果,结合相关规范,对评价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对于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不需要考虑避让;对于育王山山前东支断层,虽然在6级设定地震条件下,无直接的地表错动发生,但会产生一定幅度的地表变形带,因此,丙类和丁类建筑可以不考虑避让,但建议甲类和乙类建筑尽可能避让一定的距离。由于在设定地震条件下近断层强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分区中存在一个面积约6km2的略高于现行地震区划图标准的范围,建议对该范围内已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按地震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时可适当参考本文的结果。根据大碶盆地的软土分布特征,结合近断层强地震动评价结果,认为在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以东,存在一个面积约30km2的可能震陷区。震陷量≥5cm,建议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考虑这一因素。鉴于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直接关系到防震减灾对策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城市安全与经济投入2个方面的因素。
周本刚宋新初杨晓平韩竹军杜龙董绍鹏
关键词:活断层探测地震危险性评价强地震动震陷
ETM+与SPOT-5 Pan融合影像在柯坪推覆构造最新构造变形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柯坪逆冲推覆构造系是西南天山最新构造变形的产物,研究其晚第四纪活动性对认识西南天山褶皱-逆断层变形与强震发生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柯坪构造系3个典型地点的ETM+和SPOT-5 Pan的处理和分析,解译了这些地点的层状地貌面、活动逆断裂的位置及几何展布,以及活动褶皱的展布形态。通过野外考察,验证了解译的可行性,总结了阴影纹理结构和色调标志、地层标志、地形地貌标志、冲洪积扇的排列形态和规模标志、水系和冲沟标志等解译标志。应用这些解译标志取得了关于柯坪逆冲推覆构造系最新构造变形的初步认识。
刘华国冉勇康陈立春王虎董绍鹏
关键词:PAN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白沙河段破裂及其位移特征被引量:30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s8.0特大地震。这次地震在地表形成2条地表破裂带,主破裂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发育,长约240km;次级破裂沿龙门山前山断裂发育,长约72km.白沙河破裂带位于中央主破裂带的南端,沿都江堰市北约11km的白沙河河谷展布,长14km。该破裂带几何结构复杂,多条短小破裂或斜列或平行或斜交组成破裂带,总体走向N50°E,但几乎每条次级小破裂走向都不与平均走向一致,在0°~90°之间变化。同震位移沿该破裂带也同样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总体以NW盘逆冲为主,最大垂直位移为6.5m,局部存在反冲断层挠曲坎;走向滑动以右旋为主,最大水平位移为4.8m,局部存在左旋位移,而且同震位移分布特征与白沙河破裂带的几何展布特征密切相关。该破裂带北段出露的地表断层产状为40°/NW∠76°,其上的擦痕有2组,侧伏角分别为75°SW和80°SW,不仅反映了该次地震在此段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少量的右旋走滑分量,还反映了该次特大地震包括了2次破裂事件。分析破裂几何和同震位移分布特征得出如下认识:1)破裂面从震源深度的低角度逐渐向地表转化为高角度,迫使垂直断层走向的水平缩短转化为隆起的垂直位移,直接导致了走滑分量与水平缩短量的比例接近1,还导致了主破裂后侧反冲断层挠曲坎的形成;2)地震地表破裂带走滑分量变化受地表破裂走向的变化、标志线方位角变化产生的视走滑位移和重力作用等三大因素影响;3)上覆松散堆积物的厚度影响破裂带出露的规模和方式。
何宏林孙昭民魏占玉董绍鹏高翔王世元王纪强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同震位移
小江断裂带南段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与滑动速率被引量:27
2017年
小江断裂带南段位于近SN向的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与NW向的红河-哀牢山断裂系的交会地带。在遥感影像上,小江断裂带南段线状特征清楚,且连续分布,表现为1条贯通的、单一的断裂构造,全长约70km,总体走向N20°E左右,中间呈略向E凸出的弧形。在龙潭村两岔河一带,沿着该断裂段存在比较典型的山脊、冲沟同步左旋位错现象。在跨断塞塘开挖的探槽剖面上,断裂分布状况、断错地层的沉积学特征、产状变化以及初步年代测试结果揭示了3次明显断错地表的古地震事件,显示了小江断裂带南段具有重复孕育和发生强震的能力。利用Trimble 5800 GPS实时差分测量系统,对两岔河地区存在典型同步位错特征的2条冲沟及其它们中间的台地进行了精细测量,位错量为(18.3±0.5)m;T_2阶地面是断裂西盘2条冲沟之间及其邻近地带的最高层状地貌面,通过不同深度年代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该地貌面停止接受沉积的时代约为2606a BP。根据地质方法获得了小江断裂带南段全新世左旋走滑速率为(7.02±0.20)mm/a,与利用GPS数据获得的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对小江断裂带南段活动性和滑动速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滇东南地区不存在川滇块体向S或SSE方向滑移被曲江断裂和石屏-建水断裂挤压变形吸收、而使得小江断裂带南段左旋走滑速率大幅度减小的现象,该断裂段是1条活动性明显的全新世断裂。这些初步认识为小江断裂带南段的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川滇地区的地震构造模型建立和检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基础地质资料。
韩竹军董绍鹏毛泽斌呼楠谭锡斌袁仁茂郭鹏
关键词:全新世活动滑动速率古地震事件
汶川8级地震震中映秀镇地表变形特征与断裂活动习性初步研究
董绍鹏冉勇康韩竹军陈立春
宗务隆山南缘断裂构造地貌特征与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被引量:6
2019年
宗务隆山南缘断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是祁连山南缘与柴达木盆地的边界逆断裂,对其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对于理解祁连山地区应变分配模式以及该地区断裂向柴达木盆地内部的挤压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结合GPS地形剖面测量以及宇宙成因核素与光释光定年,对宗务隆山南缘断裂拜京图和蓄集乡等段落开展了详细的研究。综合分析拜京图和蓄集乡地区不同期次洪积扇的垂直位错以及相应地貌面的年龄,得到宗务隆山南缘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 41±0. 05) mm/a,水平缩短速率为0. 47~0. 80mm/a,约占祁连山地区地壳缩短速率的10%。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祁连山地区的应变分配模式以及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构造变形机制。
董金元李传友郑文俊李涛李新男张培震任光雪董绍鹏董绍鹏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滑动速率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构造与震区三维断层初始模型被引量:11
2018年
2017年8月8日在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1次MS7.0地震。震后的野外地质调查没有发现同震断层破裂带;初步认为发震断层是1条隐伏的活动断层。文中根据九寨沟小震重定位结果,基于SKUA-GOCAD软件平台对发震断层进行三维模拟和刻画,初步给出了发震断层的三维模型。发震断层三维结构显示九寨沟主震发生在断层面弯折部位,这与1973—1976年松潘强震序列的断层几何结构相似,表明强震活动可能与断层面的非均一性密切相关。同时收集并整理了九寨沟震区的历史强震(M≥6.5),以及活动断裂地表分布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构建了震区10条主要活动断裂的三维断层初始模型,并分析和探讨了三维活动断层建模存在的局限性。九寨沟震区活动断层地下三维空间模型的建立,可以为分析历史地震的发震构造、探讨地震与活动断层之间的属性和关系、以及强震预判等提供依据。
鲁人齐徐锡伟陈立春陈立春陈桂华姚琪孙建宝任俊杰任治坤许冲魏占玉谭锡斌董绍鹏石峰
汶川8级地震震中映秀镇地表变形特征与断裂活动习性初步研究
汶川Ms8.0大地震为研究地震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震后对发震的龙门山地区的研究更是引起了全球地学科技工作者的注意。而目前对于汶川地震的研究还处于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的阶段,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分析。...
董绍鹏
关键词:古地震地震地表破裂带
文献传递
河套地区狼山山前断裂的古地震研究——构造及地震危险性启示被引量:6
2018年
位于鄂尔多斯西北缘的、狼山和河套盆地之间的狼山山前断裂是1条全新世活动断裂。沿狼山山前断裂,从北向南开挖了3个古地震探槽,分别为东升村探槽(TC1)、青山镇探槽(TC2)和乌兰哈少探槽(TC3)。由TC1限定的3次古地震事件(ED1、ED2、ED3)的发震时间可相应地限定为(6±1. 3) ka BP、(9. 6±2) ka BP和(19. 7±4. 2) ka BP;由TC2揭露的古地震事件EQ1的发震时间可以限定为(6. 7±0. 1) ka BP;由TC3限定的3次古地震事件(EW1、EW2、EW3)的发震时间可相应地限定为(2. 3±0. 4) ka BP、(6±1) ka BP和7ka之前。结合前人的研究,可以确定狼山山前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震序列为2.3~2.43ka BP(E1)、 4.41~3.06ka BP(E2)、 6.71~6.8ka BP(E3)、 7.6~9.81ka BP(E4)和(19.7±4.2) ka BP(E5)。虽然由于事件E5可能包含了多次古地震事件,导致晚更新世以来古地震漏记的可能性仍然无法剔除,但仍可认为狼山山前断裂在全新世期间的古地震历史应该是完整的,强震平均复发周期约为2 500a。与古地震事件E1、E3和E4相关的地震同震位移值明显较其他事件更大,表明这3次古地震事件可能是震级为7. 5~8级甚至>8级的破裂断裂全段的古地震事件,而古地震事件E2可能是较小一点的、仅破裂部分断裂段的古地震事件。狼山山前断裂在乌兰哈少点自15ka BP以来的滑动速率应该大于但接近于0. 66mm/a。狼山山前断裂的古地震研究结果显示,断裂现今是1条倾向于在地表破裂事件中全段破裂的不分段断裂。假设约2 500a的强震复发周期成立,则自最近1次强震事件以来的离逝时间接近或者已经超过了强震复发周期,狼山地区再发生强震事件的危险性是非常大的。
董绍鹏张培震郑文俊余中元雷启云杨会丽刘进峰宫会玲
关键词:河套盆地古地震地震危险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