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贵华

作品数:46 被引量:53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篇生态
  • 13篇生态环境
  • 10篇生态系统
  • 8篇遥感
  • 5篇土地利用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 4篇信息系统
  • 4篇生态环境状况
  • 4篇景观
  • 4篇环境质量
  • 4篇环境状况
  • 3篇典型区
  • 3篇沙区
  • 3篇生态环境评价
  • 3篇生态环境质量
  • 3篇生态监测
  • 3篇环境监测
  • 3篇环境评价
  • 3篇风沙区

机构

  • 42篇中国环境监测...
  • 8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长...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民航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浙江省环境监...

作者

  • 46篇董贵华
  • 19篇刘海江
  • 17篇何立环
  • 8篇齐杨
  • 8篇于洋
  • 6篇张建辉
  • 5篇李宝林
  • 5篇徐欣锋
  • 5篇王业耀
  • 3篇赵云升
  • 3篇王曼曼
  • 3篇吴秀芹
  • 3篇赵晓军
  • 3篇罗海江
  • 3篇马广文
  • 3篇王晓斐
  • 3篇孙聪
  • 2篇刘惠清
  • 2篇高锡章
  • 2篇吴斌

传媒

  • 13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仪器仪表学报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光学技术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环境经济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ETM+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技术研究被引量:32
2006年
针对传统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技术方法的不足,探讨了利用热红外遥感影像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的方法。研究过程中采用密度分割法对广州市热岛分布状况进行模拟实验。最后结合其他统计资料,借助GIS等辅助工具,对热岛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实验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实用等特点,适合在我国城市开展进行热岛的常规监测。
赵丽丽赵云升董贵华
关键词:ETM+
200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效果分析被引量:63
2015年
本文基于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深入分析了2000-2010年间中国耕地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并对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耕地面积有所减少,由2000年的1.85亿hm2,减少到2010年的1.81亿hm2,耕地减少的主要方式为耕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增东减,北增南减,东部沿海自然条件良好地区以及中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耕地减少,西部水资源缺乏地区耕地增加的基本格局。大部分省份没有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目标,有18个省份占补平衡指数小于-50%。建设占用的耕地多适宜农业耕作,而新增耕地只有不到一半适宜农业耕作。研究时段内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城镇化等因素导致的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加,决定了东部地区耕地占补平衡很难有效实施。全国耕地总体占补平衡背后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风险,耕地增加过于依赖土地开发,对现有耕地的保护亟待加强。
许丽丽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刘海江董贵华
关键词:耕地变化占补平衡土地适宜性遥感
生态系统管理中多源数据综合集成模型的探讨研究——以秦皇岛市洋河流域为例
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由多元信息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传统的以离散点观测提供的信息较单调,难以为系统的诊断提供准确信息。以遥感为平台可为不同时空尺度的系统研究提供多源信息。本文以秦皇岛市洋河流域为示范区,选择遥感影像数据...
董贵华王文杰刘惠清胡尊英
关键词:生态系统管理遥感数据遥感影像洋河流域
文献传递
近期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分析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利用2000年和2005年遥感监测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五个方面综合评价近五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并分析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与生物丰度指数等五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该评价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董贵华张建辉赵晓军何立环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
基于Lansat7 ETM+影像的城市道路信息提取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道路信息是遥感卫星影像中一种重要的地理专题信息,道路信息的提取在卫星数字图像自动解译方面具有理论与方法意义,如果能自动地从遥感卫星影像中提取出道路网,将会简化城市地物目标的分类和测量过程。研究结合了计算机和人在自动检测和识别上的优势,以ETM+为数据源,提出了遥感卫星影像中道路特征半自动提取的一种方法。研究首先对ETM+的多光谱影像和15 m分辨率的全色影像进行融合,然后通过设计一个高通滤波器和统计滤波器,完成道路信息的检测与识别(其中高通滤波突出地物的线性特征、统计滤波则是消除高通滤波后的一些噪音),最后进行矢量化跟踪完成道路信息的提取。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中等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中提取道路信息,取得了较好的精度效果。
贾玲赵云升张建辉董贵华
关键词:ETM+影像滤波道路提取
典型区生态系统格局长时间序列监测与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综合分析我国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的典型区域。按照生态系统分类体系提取1985年、2000年和2013年岷江上游、白龙江上游、赣江上游和闽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分类信息,构建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评价生态系统格局及变化。结果显示:2013年岷江上游和白龙江上游流域以森林和草地两种生态系统类型为主,分别占各自区域总面积的84.9%和83.1%;赣江上游和闽江上游流域以森林和耕地两种生态系统类型为主,分别占各自区域总面积的92.6%和93.6%。通过综合分析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边缘密度、聚集度指数变化,1985—2013年岷江上游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景观类型分布更为分散;白龙江上游流域各景观类型分布趋向于聚集;赣江上游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度减小,景观类型分布更为集中;闽江上游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人工表面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减小。研究结果为优化区域生态格局、预防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提供参考。
马广文孙聪王业耀李宝林刘海江董贵华何立环
关键词:生态系统
环境卫星CCD与Landsat TM影像质量及生态监测应用比对研究——以青海湖区域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环境卫星CCD影像,结合影像质量评价、专题制图、土地利用/覆被解译以及常用植被指数构建,以青海湖区域为例,与Landsat TM影像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在与TM影像质量评价参数比较中,TM影像较优,而环境卫星影像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对地物判译中,环境卫星影像色彩稍暗淡,但对大多数地物解译判读的边界更清晰;环境卫星覆盖度大,区域制图的优势非常明显;生态监测定量遥感常用的植被指数比较中两种数据大致相同。
杨永顺董贵华赵旭东王勇张晓明葛劲松
基于仿真模板的Hough变换直线检测被引量:5
2004年
Hough变换直线检测是遥感图像理解、分割和处理中常用的直线特征自动检测技术之一,其运算过程中所需数组的大小决定了参数空间的采样多少,直接关系到计算精度和速度。在此提出的模型仿真、模板调用方法,简便快捷地实现不同数组大小的多次试验和比较,找到满足实际精度和速度要求的数组参数;将仿真模型、仿真过程和所得参数做成易于调用的模板,供检测系统使用。应用中只需将遥感图像像素坐标映射到模型的定义区间,调用后再将结果映射回图像空间。此方法使Hough变换直线检测的调试、修改和移植变得容易,经实际应用证实本方法方便高效。
徐欣锋董贵华
关键词:HOUGH变换仿真
基于3S技术的安徽省景观生态分类系统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利用 3S技术对安徽省多数据源进行信息提取得到分项数据层 ,然后按照景观生态三级分类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处理、集成 ,形成三级景观生态分类系统 ,并对各景观类型编码 。
蒋卫国谢志仁王文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董贵华许振文
关键词: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
我国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框架体系构建研究
本文在分析国际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新趋势基础上,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管理为目标,遵循科学性、可行性、整合性原则,采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和验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我国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框架体系.国家生态环境状...
董贵华刘海江齐杨何立环
关键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