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东旭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7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文学更多>>
- 互动依赖:多元逻辑中的媒介制度变迁被引量:10
- 2019年
- 媒介制度的变迁和技术紧密联系,新的媒介技术造就了依据多元逻辑运行的媒介实践。互动依赖成为理解多元媒介逻辑的关键概念,即多元媒介逻辑统一于不同主体间一致的互动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媒介制度出现了四个变迁趋势:互联网网络节点间的短暂连接成为媒介制度的实践方式,短暂连接的节点编织了媒介制度的实践空间,节点中的实践主体由行业生产者变成了产消者,而媒介产品则成为连接不同节点的物。
- 蒋东旭蒋东旭
- 关键词:媒介制度媒介化
- 传播研究的起点:作为传播主体的人、人的认知与传播
- 有关人类认知领域的传播研究刚刚起步,在这个学科边界尚不清晰的新兴领域内,研究者们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即这类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谁?研究的学科基础是怎样的?因此,对于涉及认知传播相关的基本概念的梳理和认定成为所有研究的开始。本文...
- 蒋东旭
- 关键词:认识论
- 西部国家中心城市媒介形象研究——基于《人民日报》2009—2017年的内容分析
- 2019年
-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重庆、成都、西安3个国家中心城市,既是未来国家西部区域城市建设的重心,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3个城市在《人民日报》中的城市媒介形象映射了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时也表明,虽然同为国家中心城市,但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城市未来发展依然需要进一步作出精准定位与精细规划,在区域竞争中寻求协同创新。
- 蒋东旭金鑫
-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形象人民日报
- 《新闻专业主义变迁、引入与建构研究》研究报告
- <正>1.研究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思路与方法1.1研究缘起本世纪开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新闻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也带来了专业主义的发展的新语境,特别是在我国,技术带来的解放远远超过以前所有时代。针对这种变化,...
- 蒋东旭
- 文献传递
- 新闻机构新媒体化与专业主义
- 2014年
- “新闻专业主义”这个概念来自于西方,更确切地说是源自美国,在我国从来都是理论界和业界争论的焦点。学者陆烨、潘忠党将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表现特点归结为碎片化、局域化的呈现。
- 蒋东旭
-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新闻机构媒体化理论界碎片化
- 系统思维与顶层设计:新时代国际传播布局的逻辑与实践被引量:10
- 2022年
- 顶层设计是系统论概念,是系统思维的实践方法和实现环节。从系统论思考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是从战略维度整合国际传播资源,需要围绕目标系统、主体系统、运行系统这三大子系统进行。再造国际传播的内外机制,推动国际传播系统的平台化,找准具有文化共通性的世界问题,才能以中国话语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蒋东旭胡正荣
- 关键词:系统论中国话语
- 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共同体理论的媒介维度批判被引量:4
- 2019年
- 在共同体理论的发展中,媒介总是参与其中并成为建构不同类型共同体的关键因素。当前媒介理论的发展为建构共同体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将共同体视为基于不同物质属性媒介的连接之物,媒介的物质属性与共同体形态的关系成为考察的对象。共同体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中,逐渐向全球一体、互联互通的方向发展,超越想象层面,形成现实连接。超国家、超民族、超文化是构建人类统一共同体理论必须考虑的前提与特征。因此,基于元媒介则可能建构出一种全球经验的共同体理论:全球一体的元媒介连接、多元并存的文化形态,即一体多元的新的全人类共同体理论。
- 蒋东旭
- 关键词:共同体媒介融合
- 微博问政与公共领域建构被引量:36
- 2010年
- 2010年的两会上,微博问政备受追捧,代表们开设微博广开言路,网民们也积极的开设微博参政议政,一时间微博成为增进沟通,促进民主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微博问政的内涵、特征出发,结合公共领域相关理论,分析了微博问政对我国社会公共领域建构的积极推进作用。
- 蒋东旭严功军
- 关键词:公共领域
- 数字织纹:一种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当代国际传播实践
- 2024年
- 传播技术的演变深刻影响着国际传播中“真实世界”的建构,当前国际传播实践突破了以往以话语争夺为主的单一方式,在更加隐蔽的空间维度展开。本文从“织纹”这一概念出发,将数字织纹视为一种国际传播空间生产的行动过程,从传播地理的视角讨论国际传播中数字空间是如何被搭建起来的。数字织纹在区域、制度与全球三个尺度展开,突破了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清晰边界,形成了以跨越数实、融合不同尺度的传播与空间实践,在跨模态、跨空间、跨界面三重维度上形成了新的国际传播话语生成方式,将国际传播主动权争夺从“语词之争”升格为“空间之争”,数字织纹成为理解国际传播实践的新视角与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 蒋东旭王宇彤
- 传播研究的起点:作为传播主体的人、人的认知与传播
- 有关人类认知领域的传播研究刚刚起步,在这个学科边界尚不清晰的新兴领域内,研究者们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即这类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谁?研究的学科基础是怎样的?因此,对于涉及认知传播相关的基本概念的梳理和认定成为所有研究的开始。本文...
- 蒋东旭
- 关键词:认识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