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长胜

作品数:190 被引量:1,17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5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42篇地震
  • 26篇地震预测
  • 19篇台网
  • 18篇地震活动
  • 18篇地震序列
  • 18篇余震
  • 15篇震源
  • 15篇强震
  • 14篇ETAS模型
  • 13篇地震台
  • 12篇震前
  • 12篇M
  • 11篇地震台网
  • 11篇断层
  • 11篇震源机制
  • 10篇诱发地震
  • 9篇地震危险
  • 9篇震级
  • 9篇震源机制解
  • 8篇地震危险性

机构

  • 18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9篇天津市地震局
  • 15篇中国地震台网...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3篇中国地震局地...
  • 9篇内蒙古自治区...
  • 8篇防灾科技学院
  • 8篇北京市地震局
  • 8篇四川省地震局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新疆维吾尔自...
  • 6篇中国地震局
  • 6篇辽宁省地震局
  • 4篇河北省地震局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山东省地震局
  • 3篇安徽省地震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青海省地震局

作者

  • 189篇蒋长胜
  • 34篇吴忠良
  • 20篇韩立波
  • 15篇陈石
  • 13篇尹凤玲
  • 11篇来贵娟
  • 8篇隗永刚
  • 8篇刘芳
  • 8篇郭路杰
  • 8篇王亚文
  • 7篇祝爱玉
  • 7篇卢红艳
  • 7篇郭祥云
  • 6篇邵志刚
  • 6篇周龙泉
  • 6篇李宇彤
  • 5篇马宏生
  • 5篇张东宁
  • 5篇徐伟民
  • 5篇龙锋

传媒

  • 31篇地球物理学报
  • 23篇地震学报
  • 18篇国际地震动态
  • 17篇中国地震
  • 13篇地震
  • 11篇地震地磁观测...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地震研究
  • 4篇世界地震译丛
  • 4篇地震科学进展
  • 3篇地震地质
  • 3篇物理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地震预报论坛...
  • 2篇2016中国...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东北地震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9篇2022
  • 12篇2021
  • 13篇2020
  • 8篇2019
  • 13篇2018
  • 13篇2017
  • 8篇2016
  • 14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13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13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1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被引量:86
2010年
为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_s 8.0级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Burgers体黏滞松弛模型计算汶川M_s 8.0级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动态演化,分析认为2008年汶川M_s 8.0级地震在周边断层上引起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的主要有四个断层段,分别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段、青川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南段.而且震后4年内黏滞松弛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量可能与同震变化相当,相当于再发生一次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影响,因此震后效应在分析强震影响时不应忽略.本文基于强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动态演化,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由Dieterich(1994)模型给出地震发生概率,结合相关构造地质、历史地震、余震活动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上述4个断裂段地震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龙门山断裂南段、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段和青川断裂.
邵志刚周龙泉蒋长胜马宏生张浪平
关键词:汶川地震库仑应力变化地震发生率
关于中强震前的应变加速释放现象(英文)被引量:9
2005年
针对中强地震前是否会出现地震活动性增强现象的问题 ,研究了 1 990~ 2 0 0 3年中国MS7 0以上地震 .对于同一个地震事件 ,考虑了多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结果表明 ,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远比用简单的应变加速释放模型来描述复杂得多 .因此 ,将应变加速释放模型应用于地震危险性估计 ,仍需做更多的研究 .
蒋长胜吴忠良
基于PMC方法的内蒙古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研究
国际上新近发展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具有可考察地震定位中台站人为选择等造成的台网监测能力下降、避免传统基于G-R关系的统计算法因地震数目过少无法评估、具有评价精度较高,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台网监测能力...
刘芳蒋长胜张帆
临界转换的早期预警信号被引量:2
2009年
从生态系统到金融市场和气候在内的很多复杂动力系统,都会有临界点,在这样的点上系统可能会发生突变,从而演变到一个对立的动力模式上。在这样的临界点到达之前对其进行预测极为困难,但是现在,不同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表明,普遍性的早期预警信号有迹可循。对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系统来说,这些信号会指示是否正在趋近一个临界阈值。
Marten SchefferJordi BascompteWilliam A. BrockVictor BrovkinStephen R. CarpenterVasilis DakosHermann HeldEgbert H. van NesMax RietkerkGeorge Sugihara李迎春闫伟蒋长胜左玉玲
关键词:预警信号动力系统金融市场生态系统动力模式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计算结果被引量:13
2013年
为考察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后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最大似然法进行了参数估计.设定截止震级Mc=ML2.0,拟合时段为震后0.31—24.12天,计算获得α=1.89,p=1.22,同时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获得b=0.72.与中国大陆地区其它中强震的余震序列参数的比较表明,芦山MS7.0地震序列参数表现为触发次级余震的能力较弱和序列衰减速率较快的特征,反映出余震区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为检测结果的稳定性,设定不同的截止震级Mc以及不同的拟合截止时间,分别进行参数拟合和参数标准差估计.结果表明,Mc的选取对α值影响明显,对p值影响则较小.此外,震后10天内获得的参数拟合结果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而其后各参数变化总体较为平稳.
蒋长胜庄建仓龙锋韩立波郭路杰
关键词:余震地震序列ETAS模型
一种新型地震目录持久化及可视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地震目录持久化及可视化方法,包括四个基本步骤:1、建立地震目录元数据;2、根据查询条件,确定相应的地震可视化表达资源;3、将可视化地震目录映射子集和可视化表达资源封装在KML或KMZ数据包中;4、利用...
陈石蒋长胜
文献传递
基于优化滤波法对芦山地震震区重力异常特征的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首先对具有代表性的重力异常分离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使用这些方法对同一组理论模型数据进行试验,优选出异常分离效果较好的优化滤波法对芦山地震震区重力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初步认识此次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背景,得出以下初步结论:龙门山断裂带在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中反映为一条近北东走向的显著重力梯度带.该梯度带在天全附近分为两支,芦山地震震区靠近重力梯度带分叉处,且MS≥3.0余震同样呈近北东向展布,与梯度带走向基本一致,认为此次强地震的发生与重力梯度带下的深部结构及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芦山地震震区浅部结构与深部构造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构造复杂及地壳深浅部耦合关系较差,说明此次强地震的发生受浅部和深部构造的共同控制.
石磊陈石蒋长胜徐伟民卢红艳郭凤义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用监控录像资料估计强地面运动参数——汶川地震的两个试验被引量:2
2008年
如何得到尽可能多的强地面运动参数是地震灾害调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汶川大地震的情况,本文探讨用监控录像资料进行强地面运动参数估计的可能性。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宁强第一中学的监控录像资料推算,当地主震强地面运动的持续时间约为80~100s,强地面运动以较小的运动开始,到50s时达到峰值;用都江堰银行的监控录像估计,主震发生时当地的地面运动加速度至少为0.14g。
夏旻吴忠良蒋长胜彭汉书
关键词:地震灾害监控录像
近十年地震预测的国际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跟踪和总结地震预测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是调整优化我国自主进行与地震预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反映近10年来国际上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与变化趋势,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国际科学研究计划介绍和主要研究成果总结等方式,给出我国地震预测相关研究在国际研究体系中可能的位置,并概括了近10年来在全球性科学研究计划主导下国际上取得的主要科学进展,包括预测模型研发、提升预测可操作性、拓展地震减灾应用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地震预测相关学科的科学内涵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这些将对我国地震预测相关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姜丛蒋长胜张琰毕金孟
关键词:地震预测
2020年
地震台阵(Sesimic Array)是通过对一些具有相同型号的地震传感器(地震计、加速度计),在空间上足够近的距离进行排列,类似于天文望远镜阵列、雷达天线阵列、定向扬声器阵列,用于对远距离微弱信号或近距离地震信号的高分辨率记录。与大规模全覆盖方式布设的密集地震台阵、超密集地震台阵等流动的科学台阵不同,这里指的是按照规则几何形状布设的、以核查为主要监测目的的、固定永久台阵。
蒋长胜
关键词:扬声器阵列天线阵列微弱信号加速度计天文望远镜地震信号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