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学清

作品数:80 被引量:933H指数:18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内生细菌
  • 15篇芽孢
  • 12篇青枯
  • 12篇辣椒
  • 12篇斑病
  • 12篇病原
  • 11篇病菌
  • 10篇烟草
  • 10篇病原菌
  • 9篇定殖
  • 9篇芽孢杆菌
  • 9篇噬菌体
  • 9篇青枯菌
  • 9篇西瓜
  • 9篇菌体
  • 9篇枯草芽孢杆菌
  • 8篇细菌性果斑病
  • 8篇果斑病
  • 8篇病害
  • 7篇生物学

机构

  • 80篇福建农林大学
  • 9篇福建省烟草公...
  • 4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洛阳理工学院
  • 2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福建省林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福建省农业厅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三明市农业科...
  • 1篇南平市烟草公...

作者

  • 80篇蔡学清
  • 62篇胡方平
  • 16篇何红
  • 9篇关雄
  • 9篇周挺
  • 8篇邱思鑫
  • 8篇顾钢
  • 7篇林娜
  • 5篇陈炜
  • 5篇范晓静
  • 5篇洪永聪
  • 4篇陈长江
  • 3篇林通
  • 3篇谢玲平
  • 2篇李春英
  • 2篇沈兆昌
  • 2篇兰成忠
  • 2篇许文耀
  • 2篇林彩萍
  • 2篇肖顺

传媒

  • 12篇福建农林大学...
  • 7篇热带作物学报
  • 6篇亚热带农业研...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武夷科学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农业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中国蔬菜
  • 1篇农药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5
  • 6篇2004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Bacillus subtilis)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及促生作用
以抗利福平/(300μg//ml/)和拮抗病原真菌双抗性为标记,测定枯草芽孢杆菌BS-2/(Bacillus subtilis/)菌株在辣椒、白菜和水稻体内的内生定殖,结果表明:通过浸种、灌根和涂抹叶片等方法接种,该菌株...
蔡学清
关键词: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定殖促生作用
文献传递
培养农林学科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路径的探索——以植物保护专业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当前农科院校对于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创新精神,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而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必须要有一批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教学组织能力的老师。
林品榕刘国坤肖顺许文耀蔡学清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能力青年教师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对水稻苗生长的效应被引量:32
2005年
结果表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Bacillussubtilis)菌株含量为103cfu·mL-1时即可进入水稻体内定殖;该菌的菌体、不同菌液含量及外分泌物对水稻苗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如增加植株的鲜重与干重.从其促生机理来看,该菌能提高水稻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其保护酶活性,并通过提高水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提高其抗逆性,促进其生长.
蔡学清林彩萍何红胡方平
关键词:苗生长水稻保护酶活性CFU定殖干重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筛选被引量:11
2009年
从葫芦科作物及空心菜的叶片、茎及花上共分离到95个菌株,采用抑菌圈法共筛选到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46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8.4%;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5株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其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8.75%-93.24%.内生性测定结果表明这5株菌株均能在西瓜体内定殖,5株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一些生理生化测定,初步被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蔡学清鄢凤娇林玉胡方平
关键词: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拮抗内生细菌芽孢杆菌
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的抗菌物质及其性质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对植物病害有抑制作用的非致病细菌。该菌不仅可以在土壤、植物根际、体表等外界环境中广泛存在,同时还是植物体内常见的植物内生菌。从土壤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
何红蔡学清关雄胡方平
关键词:抗菌物质内生枯草芽孢杆菌
文献传递
花生疮痂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0年
综述了花生疮痂病 (SphacelomaarachidisBitaucourtetjexkins)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概况 ,包括病害发生为害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形态特征、传播途径以及培养基种类、菌落的形态特征等 )以及病害的防治措施。
蔡学清胡方平
关键词:花生疮痂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内生菌BS-2菌株的抗菌蛋白及其防病作用被引量:123
2003年
BS 2菌株为一株能在多种植物体内定殖 ,对多种植物炭疽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并对植物生长具有良好促进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 ,其BPY培养液经 30 %~ 70 %硫酸铵盐析、高温 (10 0℃ )处理后 ,以SDS PAGE、MALDI TOF检测 ,该菌株分泌的抗菌蛋白为分子量≤ 2 884 .39D的多肽 ;该抗菌多肽对热稳定并抗紫外线照射 ,对植物炭疽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并对辣椒果炭疽病具有 6 9.79% (9d后 )的防病效果 ;抑制病菌生长 ,引起菌丝 (或芽管 )细胞消融 ,导致菌丝畸形以及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等可能是该抗菌多肽主要的防病机制。
何红蔡学清关雄胡方平谢联辉
关键词:内生菌抗菌蛋白防病作用定殖植物病害枯草芽孢杆菌
福建无花果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及病原菌鉴定
2025年
为明确2020年以来在福州市郊区种植无花果上新发生的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因,在果园内采集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利用烟草过敏性反应测定、喷雾接种无花果叶片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其致病性;通过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DNA、gyrB和rpoD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病样中分离纯化获得10株细菌菌株;烟草过敏性反应阳性;人工接种结果显示,供试细菌可侵染健康的无花果叶片,并产生与田间相似的症状,且重新分离到与原菌落形态相同的细菌,柯赫氏法则证明这些菌株为该病害的病原菌。该病菌在NA培养基上培养2 d后,菌落为淡黄色、圆形、扁平;菌体形状为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在KB培养基上能产生绿色水溶性荧光色素;供试菌株的16S rDNA、gyrB和rpoD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与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聚为一支;其生理生化和Biolog表型测定结果以及菊苣假单胞菌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均与菊苣假单胞菌的模式菌株5707一致。因此将该致病菌鉴定为菊苣假单胞菌(P.cichorii)。这是首次发现菊苣假单胞菌在自然状态下侵染无花果并引起叶斑病。
季梦婷朱玲罗晓华郑钰婷肖顺胡方平蔡学清
关键词:病原菌鉴定管家基因
辣椒内生菌BS-2在白菜体内的定殖、促生和防炭疽病作用被引量:29
2004年
辣椒体内的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在白菜体内定殖、促生和防病作用表明:①用抗利福平标记BS-2r株浸种、浇灌土壤和涂抹叶片等方法接种,菌株均能进入白菜体内,并可在其全生育期内定殖;②菌液浸种24h后播种20天,其苗的鲜重比清水对照增加了91.20%~138.04%;③菌株对白菜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不同时间接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有所不同,以叶表面喷雾接种菌液后,立即接种病原菌的防效最好,其第3天和第6天的防效分别达95.12%和46.71%;而对接种菌液之前已接种病原菌的处理无防病效果.④菌株胞外分泌物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与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来自辣椒体内的枯草芽孢杆菌BS-2 菌株不仅可在白菜体内定殖传导,而且对白菜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同时对炭疽病还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何红蔡学清兰成忠关雄胡方平
关键词:白菜定殖辣椒促生内生菌
福建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鉴定
2024年
为明确近年来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猕猴桃苗圃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的原菌,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常规的细菌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反应、Biolog鉴定、16S rDNA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猕猴桃病株上获得9株细菌菌株,将其接种在健康的猕猴桃植株后,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基本一致,且从接种后病株的茎秆和根部又重新分离到与原菌落形态相同的细菌。柯赫氏法则证实这9株细菌菌株为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的致病菌。这9株菌株在N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一致,均呈不规则型、扁平,并逐渐向四周扩散,不产生粘稠状物质,不会使培养基变色;在TTC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呈暗红色,产生可扩散至培养基中的红褐色色素,其流动性较差;在YDC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经综合分析,这9株细菌菌株均被鉴定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生化型Ⅲ和演化型Ⅰ(亚洲组),序列变种14。这是首例青枯菌侵染猕猴桃的报道。以上研究结果为制定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精准有效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季梦婷陈长江罗流河林志坚詹梦琳杨丙烨胡方平蔡学清
关键词: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