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旭

作品数:19 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病理
  • 6篇肿瘤
  • 6篇临床病理
  • 6篇基因
  • 4篇预后
  • 4篇突变
  • 4篇细胞
  • 4篇基因突变
  • 3篇乳腺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胃肠
  • 3篇腺肿瘤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淋巴
  • 3篇免疫
  • 3篇间质
  • 3篇间质瘤
  • 3篇恶性
  • 2篇直肠

机构

  • 19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
  • 2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巴中市中心医...

作者

  • 19篇蔡旭
  • 10篇周晓燕
  • 5篇杨文涛
  • 5篇陆永明
  • 4篇孔蕴毅
  • 4篇杨飞
  • 3篇朱雄增
  • 3篇陈颖
  • 3篇史恩溢
  • 2篇沈旭霞
  • 2篇沈磊
  • 2篇施达仁
  • 2篇张玲
  • 2篇朱晓丽
  • 2篇徐维萍
  • 2篇王晓茹
  • 2篇孔今城
  • 2篇张太明
  • 2篇平波
  • 1篇冯丽青

传媒

  • 1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分析在淋巴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克隆性基冈重排检测已成为淋巴瘤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其原理是利用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过程中VDJ区互相靠拢的特征,通过适当的家族引物或通用引物在淋巴瘤中可扩增出特征性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的分析有两种推荐方法:(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异源双链分析;(2)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分析。
张静张太明杨飞蔡旭周晓燕
关键词: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基因扫描分析毛细管电泳淋巴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1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均为会诊病例:1例原单位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另1例未能定性),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并对病变淋巴结做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15岁,平均病程16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低热及咽部疼痛。术后均未予特殊治疗,随访时间分别为5、9、18个月,无1例复发。镜检、免疫表型及EBV检测: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度破坏,滤泡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增生,其大多数CD3、CD45RO、CD43、CD30均(+),CD15、EMA和ALK1(-),3例EBER均(+)。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副皮质区有较多免疫母细胞增生,易过诊,但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与大细胞淋巴瘤不同;结合EBV检测有助于其诊断。
张慧芝宋钰王朝夫孙娟娟蔡旭
关键词:淋巴结病
先天性痣伴增生性结节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痣伴增生性结节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05年至2012年8例先天性痣伴增生性结节,总结其临床病理、治疗和随访资料。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患者年龄1~54岁(平均27.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面部3例、背部2例、上肢2例、下肢1例。组织学上,8例均于先天性痣背景中见到膨胀性生长的黑色素细胞增生性结节,结节内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多型性,核分裂象(0~4)个/10 HPF不等,其中6例增生性结节内黑色素细胞与结节周围先天性痣细胞有局部过渡现象。根据组成增生性结节的黑色素细胞组织学形态不同,分为卵圆形大细胞型(4例)、小细胞型(2例)和Spitz 痣样型(2例)。增生性结节中的黑色素细胞与其周边先天性痣细胞的免疫表型一致,均弥漫表达S-100蛋白,但不表达或仅散在表达HMB45。8例增生性结节Ki-67阳性指数均<5%。随访时间9~82个月(中位时间54.5个月),7例行单发结节切除者均无复发,1例多发性结节者随访62个月后结节无显著变化。结论增生性结节是一种伴发于先天性痣的罕见的黑色素细胞增生性病变。充分认识其组织病理形态可以避免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类病变特别是伴有不典型性组织学特征的增生性结节患者的预后有待于长期密切随访。
孔蕴毅戴波蔡旭邓静静孔今城
关键词:皮肤疾病免疫组织化学
恶性黑素瘤患者KIT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背景与目的:KIT基因突变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KIT基因在各种组织学类型恶性黑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和类型。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144例恶性黑素瘤患者肿瘤组织中KIT外显子9、11、13和17的突变情况。结果:KIT基因在恶性黑素瘤患者中的总体突变率为9.0%(13/144)。在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chronic sun-induced damage,CSD)和非慢性日光损伤型(non-chronic sun-induced damage,non-CSD)恶性黑素瘤组织中,KIT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7.7%(4/52)、20.0%(7/35)、14.3%(1/7)和2.8%(1/36);13例KIT基因突变中,有1例位于第9外显子,9例位于第11外显子,3例位于第13外显子。第11外显子L576P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结论:KIT基因突变在恶性黑素瘤患者中最常见于第11外显子,它可能是恶性黑素瘤治疗药物作用的潜在靶点。
吕矫洁孔蕴毅蔡旭周晓燕
关键词:KIT基因突变恶性黑素瘤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分子诊断的临床实用性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GeneSearchTM乳腺淋巴结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GeneSearch)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术中诊断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6月诊治的88例乳腺癌患者行SLN活检.首先垂直长轴将所得淋巴结切成数块厚约2 mm的组织块,对各切面进行术中细胞印片后,奇数号组织块用于术后连续切片检查,偶数号组织块采用GeneSearch进行检测,应用即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LN中CK19和乳腺球蛋白表达的Ct值.将GeneSearch以术后连续切片的诊断为准,与术中细胞印片、术后连续切片的病理结果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88例共获得225枚SLN,其中宏转移淋巴结27枚,微转移淋巴结9枚,阴性淋巴结189枚(其中5枚为孤立肿瘤细胞).从切割淋巴结开始到最终形成报告,GeneSearch耗时范围为35~45 min(平均40 min).基于淋巴结数目,GeneSearch与术后连续切片的总体符合率为95.6%(215/225),其检测敏感度为86.1%(31/36),均高于术中细胞印片[分别为94.7%(213/225)和72.2%(26/36)].SLN转移灶大小与CKl9和乳腺球蛋白的Ct值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1).结论 GeneSearch用于SLN术中诊断时,其检测敏感度高于术中细胞印片,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李大力杨文涛蔡旭徐晓丽徐维萍陈嘉健杨犇龙吴炅施达仁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高危型HPV亚型及亚型组合检测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对于浸润性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ICC)及其癌前病变的致病性存在亚型及地区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本地区30岁及以上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中HPV亚型分布特点,进一步识别罹患包含ICC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CIN2+)风险更高的亚型,并比较这些高风险亚型及亚型组合检测CIN2+病变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患者具备组织学随访结果的宫颈标本,行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everse dot blot,PCR-RDB)HPV基因分型检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亚型与CIN2+病变的风险关系,并构建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价不同亚型及亚型组合检测CIN2+病变的准确性。结果:符合研究要求患者413例,含38例CIN1,184例CIN2/3,126例ICC和65例阴性对照人群。HPV16、58、33和18依次为致CIN2+最常见的4种HPV亚型,仅HPV16(P<0.000 1)、58(P=0.002)及33(P=0.015)为罹患CIN2+病变的高风险亚型。联合检测HPV16/18/33/58诊断CIN2+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显著高于HPV16/18亚型组合(P=0.006 6)。结论:HPV16/18/33/58亚型组合用于辅助本地区CIN2+病变的检测可能更为有效。
万晓春杨慧娟周晓燕向礼兵杨文涛蔡旭陆永明陈颖平波
关键词:浸润性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
临床分子病理实验室的建立与标准化管理被引量:5
2012年
近十年来,随着人们对遗传病、传染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诊治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分子病理学已成为病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不论从基础病理研究还是临床病理诊断,以分子生物遗传学技术与传统病理学技术相结合的分子病理学技术得到了临床病理医师和病理科研人员的广泛应用。其方法种类也日趋成熟丰富。
蔡旭
关键词:临床病理诊断分子病理学病理实验室病理学技术遗传学技术
局限性胃肠道间质瘤中P16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P16在局限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8例手术完全切除的局限性GIST标本,构建组织芯片。En 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P16在GIST组织芯片上的表达情况。患者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结果 P16的表达范围与GIST患者的性别、肿瘤核分裂象数、NIH危险度分级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无关(P>0.05);P16的表达部位与GIST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原发部位、NIH危险度分级均无关(P>0.05)。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NIH危险度分级和P16表达的范围、部位及模式均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及P16的表达模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16胞浆高表达型是反映局限性GIST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
史恩溢王晓茹周祥林蔡旭朱雄增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P16预后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双色银染原位杂交与荧光原位杂交在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评估中的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比较双色银染原位杂交(DISH)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符合率,评价DISH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10例免疫组织化学HER2检测结果为2+、并经FISH检测明确HER2基因状态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DISH检测,分别用2007版和2013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ASCO/CAP)HER2判断标准比较DISH和FISH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采用2007版判断标准,DISH与FISH的总符合率为97.3%(107/110),其中51例FISH阳性病例DISH检测结果为50例阳性和1例不确定;10例FISH不确定病例中DISH8例为不确定,2例为阴性;49例FISH阴性者DISH均为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8.0%、8/10和100.0%。(2)采用2013版判断标准,DISH与FISH的总符合率为90.0%(99/110),其中55例FISH阳性病例中DISH53例阳性、1例不确定、1例阴性;12例FISH不确定病例中DISH2例阳性、3例不确定、7例阴性;43例FISH阴性者DISH均为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4%、3/12和100.O%。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ISH与DISH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显著相关(R=0.584,P〈0.01)。结论DISH检测HER2基因状态与FISH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评估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新选择。对于FISH检测不确定病例易产生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尚待深入研究。
许燕杨文涛杨飞陆永明蔡旭周晓燕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ERBB-2原位杂交
中央坏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央坏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关系。方法观察35例中央坏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采用ER、PR、HER2、CK8/18、高相对分子质量CK(3413E12)、CK5/6、CK14、CK17、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波形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进行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5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0—82岁,平均54.2岁。大体观察,肿物表现为边界较清楚的单中心结节,直径1.0~5.0cm,平均2.4cm。镜下,肿瘤中央有大片坏死或无细胞区,残留癌组织呈缎带状环绕在坏死区周围。中央坏死区表现为三种形态:24例主要由肿瘤性凝固性坏死组成,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玻璃样变;8例以纤维化或瘢痕组织为主,见少量坏死癌组织残影;3例为梗死。周围残留癌组织32例为浸润性导管癌3级,3例为2级。20例伴有导管原位癌,5例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7例肿瘤周边见淋巴细胞浸润。31例中央坏死性乳腺癌中,基底细胞样标记(83.9%,26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肌上皮标记(38.7%,12例)。基底细胞样型所占比例(20例,64.5%)显著高于管腔A型(3例,9.7%)、管腔B型(3例,9.7%)、HER2过表达型(4例,12.9%)和不表达型(1例,3.2%)。20例基底细胞样型癌中,基底细胞样标记中CK5/6阳性18例,其余依次为CK17(8/10)、CK14(14/19)、EGFR(8/16)。10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15~42个月,平均21.5个月。9例疾病进展(因乳腺癌复发、转移或死亡),中位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4.0和18.0个月。平均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6.6和13.0个月。结论中央坏死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容易识别的形态特点,大多显示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预后差,是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典型代表。
喻林杨文涛蔡旭陆洪芬范月珍施达仁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底细胞坏死免疫表型分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