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春元

作品数:131 被引量:353H指数:10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9篇医药卫生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8篇关节
  • 40篇膝关节
  • 39篇韧带
  • 35篇股骨
  • 30篇骨折
  • 29篇交叉韧带
  • 26篇髋关节
  • 25篇关节镜
  • 20篇术后
  • 17篇全髋
  • 17篇关节置换
  • 16篇假体
  • 15篇止点
  • 15篇置换术
  • 15篇前交叉韧带
  • 14篇手术
  • 12篇髋关节置换
  • 12篇骨隧道
  • 11篇全髋关节
  • 10篇全髋关节置换

机构

  • 108篇温州医学院附...
  • 20篇温州医学院
  • 12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1篇蔡春元
  • 117篇杨国敬
  • 57篇张力成
  • 52篇林瑞新
  • 33篇董伊隆
  • 30篇李永奖
  • 30篇张雷
  • 21篇刘敏
  • 21篇李琪
  • 17篇姜刚毅
  • 17篇汤呈宣
  • 17篇王伟良
  • 14篇赵章伟
  • 13篇陈文良
  • 13篇林光锚
  • 13篇钱约男
  • 11篇黄益奖
  • 10篇姜文辉
  • 7篇刘良乐
  • 5篇杨新东

传媒

  • 20篇中国骨伤
  • 8篇中医正骨
  • 5篇解剖学报
  • 4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中国生物医学...
  • 3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中医骨伤...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2013中国...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22篇2012
  • 7篇2011
  • 17篇2010
  • 13篇2009
  • 17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髋置换后路软组织扩大修补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杨国敬李琪张力成蔡春元林瑞新汤呈宣王伟良
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髋后方关节囊及周围的解剖组织学特征,建立一套有充分解剖学依据的EPSTR手术方法,并在临床初步应用。通过对10具(20髋)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髋标本和2髋冰冻新鲜尸体标本的解剖学(包括微观解剖)观测以及...
关键词:
关键词:全髋置换
全膝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回顾
指尖是手指甲根以远的部分,离断后需要再植已形成共识。但由于指尖部位静脉纤细、难以吻合,所以以往报告的成活率往往不高,低于95%。而杨中华报告的经骨髓腔静脉回流的指尖再植成活率虽高,但例数太少,仅8例9指,难以说明问题。我...
蔡春元杨国敬
文献传递
后外侧角股骨止点与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测量后外侧角(PLC)股骨止点和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的位置,以获得详细的解剖学资料,并以此为ACL和PLC一期解剖重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采用30例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屈膝120°关节镜下经前内辅助入路解剖重建ACL股骨隧道,并用克氏针标记。在膝关节股骨外髁分离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LCL)和腘肌腱(PT)股骨解剖止点。以股骨外上髁为原点,建立x、y垂直坐标轴,测量LCL、PT的股骨解剖中心点和ACL股骨隧道外口在坐标轴的坐标,并测量3点之间的距离。结果 LCL附丽部中心点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27±3.35)mm,后方(2.99±1.29)mm。PT附丽部中心点在股骨外上髁远端(8.85±3.38)mm、后方(3.83±1.95)mm。ACL股骨隧道外口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6.12±5.34)mm,后方(6.84±4.17)mm。LCL附丽部中心点与PT附丽部中心点相距(9.67±3.92)mm,ACL股骨隧道外口与LCL附丽部中心点相距(13.07±4.93)mm,ACL股骨隧道外口与PT附丽部中心点相距(23.37±6.16)mm。结论揭示了LCL、PT的股骨解剖中心点和ACL股骨隧道外口位置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一期联合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董伊隆蔡春元姜刚毅钱约男姜文辉赵章伟杨国敬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股骨假体的选择和股骨侧骨缺损的处理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侧骨缺损的处理原则和股骨假体的选择。方法2002年5月至2008年3月对38例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46~78岁,平均69岁。翻修原因:假体松动28例;股骨侧...
杨国敬张雷蔡春元林瑞新张力成
文献传递
关节镜下“外-内”缝合法与FasT-Fix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外-内"缝合法与FasT-Fix缝合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7例采用关节镜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组的45例患者的半月板损伤采用"外-内"缝合法进行修复,Ⅱ组的32例患者的半月板损伤采用FasT-Fix缝合系统修复。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体征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手术时间比Ⅰ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0,P=0.001);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1)。结论:"外-内"缝合法与FasT-Fix缝合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二者的短期临床疗效相近,但后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
林瑞新刘敏张力成杨国敬蔡春元李琪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FAST-FIX
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对移植物等距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的变化对移植物等距性的影响。方法选用9具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分别在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上选取中、近、远、前、后各5个测试点。模拟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步骤,将外侧副韧带、腘肌腱和腘腓韧带胫腓侧的附着部中心与相应股骨侧的5个测试点用铜丝连接,测量膝关节在0°~90°屈曲过程中铜丝长度的变化。结果外侧副韧带股骨侧附着部的远点和前点与其腓骨附着部中心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均不超过3 mm,且两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的前点与PFL腓骨附着部中心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不差过3 mm;腘肌腱股骨侧5个测试点与胫骨侧腘肌肌腱移行处点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均超过3 mm。结论在腓骨侧骨隧道选择附着部中心的情况下,重建外侧副韧带和腘腓韧带时,股骨侧骨隧道宜定位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附着部前缘(即前点)。
赵章伟蔡春元杨国敬张力成
关键词:股骨隧道移植物生物力学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止点的解剖学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国人后交叉韧带的分束情况,对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的止点进行观测,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膝关节标本,将后交叉韧带分为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对双束股骨及胫骨端止点进行标记和解剖学观测。结果后交叉韧带的双束股骨止点中点至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前缘的距离分别为(8.52±1.81)mm和(11.63±1.81)mm,至股骨髁间窝顶的垂直距离分别为(4.67±0.55)mm和(10.32±1.23)mm;胫骨止点中点至胫骨关节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8.43±1.21)mm和(14.52±2.31)mm,至胫骨内侧软骨边缘的距离分别为(47.44±6.23)mm和(45.95±6.32)mm。双束股骨附丽区面积分别为(107.12±15.25)mm2和(65.35±10.27)mm2;胫骨附丽区面积分别为(50.07±11.33)mm2和(51.08±10.22)mm2。结论揭示了后交叉韧带双束止点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刘敏杨国敬张力成林瑞新蔡春元崔怀瑞汤呈宣王伟良
关键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TKA围手术期:抗凝还是止血?
<正>随着医疗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龄患者接受了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虽然人工关节置换术给他们带来了康复的希望,但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往往伴随心、肝、肺等多...
刘敏杨国敬蔡春元张雷林瑞新
文献传递
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采用后方关节囊重建方法对行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治作用。方法:本组45例(47髋)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翻修术的患者,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5岁(55~78岁)。术中将后方关节囊与外旋肌群分别重建固定于前上方原先切开的关节囊断端和大转子顶端的软组织处,回顾性分析术后假体脱位率及脱位的风险因素。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均翻修29例(31髋),更换内衬5例(5髋),髋臼、股骨翻修的分别是10例(10髋)和1例(1髋)。第1次翻修的有29例(30髋),第2次翻修的有15例(16髋),第3次翻修的有1例(1髋)。X线评估包括翻修前后下肢长度,髋臼位相,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和假体松动。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4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年,除1例感觉前方不稳外,无髋关节感染及脱位发生,该例X线片示髋臼假体过度前倾但无脱位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和前倾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髋臼、股骨假体发生松动各1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9.13±15.53)分升至末次随访的平均(83.59±6.93)分(P<0.05)。按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36髋,良5髋,可5髋,差1髋。结论:在假体安放正确、软组织张力恢复满意基础上,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重建有助于降低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李永奖张力成杨国敬张春才王伟良林瑞新蔡春元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手术后并发症骨科手术方法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O'BrienⅢ型桡骨近端骨骺损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O'BrienIII型桡骨近端骨骺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19例儿童急性O'BrienIII型桡骨小头骨折,男13例,女6例;年龄6~12岁,平均8.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3.5d(2~7d)。采用Métaizeau评定标准评定术后复位情况,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未出现感染、TEN断裂及顶破皮肤等并发症。术后Métaizeau评价结果,优7例,良10例,中2例。术后3个月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86.6±6.3)分,较术前(47.3±5.1)分提高(t=139.17,P=0.0002);优7例,良9例,一般3例。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O'BrienⅢ型桡骨近端骨骺损伤具有疗效良好、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为儿童O'BrienⅢ型桡骨近端骨骺损伤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董伊隆蔡春元张雷姜刚毅潘展鹏杨国敬
关键词:桡骨骨折儿童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