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梅
- 作品数:89 被引量:891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想象与实践:批判地理学视角
- 2024年
-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片引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批判地理学视角讨论流动儿童对于“家”在不同尺度的想象。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要素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文化要素构成,既是流动儿童生活经验的表达,也体现了其对“家”的想象与期望,“家”的物质层面与情感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②基于流动的生活实践,流动儿童对“家”的想象具有多尺度特征,“家”与住所、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空间关联密切,其中社区是流动儿童与地方建立积极情感链接的重要空间;③“家远在故乡”是流动儿童的共同认知,“家”总是指向户籍所在地,体现了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空间与“家”的地方归属之间的错位。研究尝试为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移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案例借鉴,并对城市管理者创设更有利于流动儿童融入的友好环境提供依据。
- 陈淳杨盼蔡晓梅
- 关键词:流动儿童
- 后结构主义背景下关系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0
- 2019年
- 随着后结构主义思潮和"关系转向"的兴起,关系地理学(relational geography)应运而生。关系地理学把世界理解为流动的拓扑结构以及相互关联的产物,主张关系思维,强调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动态关系。通过对关系地理学相关著作和期刊论文的分析发现,关系地理学的产生受到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非表征理论的深刻影响,其重构了空间、地方、尺度与主体性的内涵,提出关系空间、地方关系、多尺度或尺度终结,以及主体间性的地理学概念,建构了新的关于网络、关系和流的拓扑地理。关系地理学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空间扩散与空间发展、主体发展与社会文化问题、身体与健康旅游/地理等内容。此外,基于"人"与"超越人类","物"与"重返物质"4个方面的内容提出关系地理学可能的研究展望,并对"关系"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延伸讨论,以期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视角。
- 蔡晓梅蔡晓梅
- 关键词:后结构主义社会网络分析
-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其中国化:规划与实践反思被引量:13
- 2016年
-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跨国、跨界、跨代"知识行动产生较大反响,有必要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理论讨论与规划实践。围绕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中国化的话题,从规划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反思,从不同层面讨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与规划结合,并探讨了开展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实践的意义、方法与路径。
- 蔡运龙叶超特雷弗·巴恩斯保继刚蒋锦洪杨永春蔡晓梅赵雪雁刘俊杨友仁张敏魏立华姚华松马仁锋黄耿志颜丙金
-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城镇化
- 中国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5
- 2006年
- 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关于食物需求、生产和消费方面的文化现象,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地理学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强调饮食文化所反映的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及饮食文化的地理分异规律等。在简要综述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研究视角的基础上,从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变迁、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异、饮食文化的影响与比较、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回顾了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认为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还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研究内容与方法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探讨。
- 蔡晓梅司徒尚纪
- 关键词:地理学饮食文化
- 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过程研究──基于符号化的原真性视角被引量:58
- 2013年
- 全球化是去地方化,抑或在全新体系中定义新的地方性、凸显地方性,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伴随全球化进程,地方性饮食追逐人口流动跨地方扩展,这些跨地方饮食在保持文化原真性和适应本地顾客需求方面挣扎。如何保持原真性,保持何种原真性成为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地方性与跨地方、原真性与符号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基于饮食文化原真性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原真性的符号化"这一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重要过程。与此同时,还阐述了在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过程中,原真性符号化的必然性及其循环过程,旨在为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同时也有利于理解地方性文化的跨地方传播、创新与发展。
- 曾国军刘梅刘博蔡晓梅
- 关键词:原真性符号化
- 文化经济地理视角下城市地方营造的过程与机制——“东莞茶仓”案例
- 2024年
- 近年来,文化经济成为城市再造的重要手段,重塑着城市转型与发展的后工业路径。论文以“东莞茶仓”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经济地理视角解读城市地方营造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①“东莞茶仓”的地方营造经历了民间流行的茶品饮风气、政府缺位的茶文化乱象、资本赋予的茶经济价值、多主体建构的茶文化经济属性4个阶段的演变,在此过程中,“东莞茶仓”的物质环境、功能活动、符号意义相应发生了变化。②空间维度的地域逻辑、时间维度的价值逻辑、主体维度的意义逻辑共同建构了“东莞茶仓”地方营造的机制。三个维度彼此交织,相互影响,茶仓在依托这三个维度时其文化经济属性更为凸显。③“东莞茶仓”地方营造的本质是从文化走向文化经济的过程,茶的文化经济属性与地方营造的意义与价值相互建构,发展文化经济的过程就是城市地方营造的过程。论文将具体的个案放在更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以小见大,通过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来透视城市的转型发展。理论上创新性地剖析了文化经济地理学对于城市地方营造的解释力,实践上能够为其他工业型和资源型城市在转型时期的地方营造提供实践参考路径。
- 邹小丹蔡晓梅
- 原真性的符号化: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路径研究
- 全球化是去地方化,抑或在全新体系中定义新的地方性、凸显地方性,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伴随全球化进程,地方性饮食追逐人口流动跨地方扩展,然而这些跨地方饮食在保持文化原真性和适应本地顾客需求方面挣扎。如何保持原真性,保持何种原...
- 刘博蔡晓梅曾国军刘梅
- 关键词:原真性符号化
- 基层治理视角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成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为提升居民幸福感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打开乡村基层治理的黑箱提供了新的理论智慧。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的方法,基于基层治理视角,可提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维度以及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第一,物理性空间、权力性空间和意义性空间是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3个核心维度,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实践,展演了乡村高质量振兴的成果;第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开放程度体现了乡村基层治理水平,是影响治理效能的效应边界;第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地方依赖和情感认同的双重治理机制而实现。研究强调了乡村振兴的“文化之治”,丰富了基层治理的实践意涵,提供了造福百姓的学理路径与政策启示。
- 蔡晓梅何洁
- 关键词:地方依恋居民幸福感
- 粤菜饮食文化地理分异研究
- 饮食文化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分析研究饮食。饮食的夸耀式的表达或者表征的过程中,菜比较鲜明,差异性更明显。粤菜饮食文化具有选料杂博、博采众长、制作精细、讲究新鲜等景观特征,根据形成的历史原因、景观结构特征、...
- 蔡晓梅
- 关键词:粤菜
- 学习型酒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广州案例
- 2012年
- 学习型组织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学术界与实践界的高度关注。酒店作为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但目前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认为学习型酒店是以获得动态竞争优势为目的,在组织学习环境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的支持下,组织成员善于进行自我调适和集体学习,并通过内外部知识的交流达到知识创新,以提供更优质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性产品的现代企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实证研究发现:(1)学习型酒店的核心因素知识储备与知识转移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2)学习型酒店的内部影响因素正向影响酒店的组织学习;(3)学习型酒店的外部影响因素与酒店的组织学习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该结论为学习型酒店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蔡晓梅刘晨
- 关键词:组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