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红漫
-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复方黄黛片与三氧化二砷在45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含三氧化二砷(ATO)或复方黄黛片(RIF)方案治疗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新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在45例中25例采用含RIF的方案进行化疗,其余20例采用含ATO的方案治疗,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比较2组的预后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探究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9.83个月。RIF组的25例患儿中,无患儿早期死亡;5例于诱导缓解后未达CR,CR率为88%;2例骨髓复发,3例死亡。20例至随访结束时仍持续完全缓解(CCR);2例失访。在ATO组的20名患儿中,2例早期死亡;5例诱导缓解后未达完全缓解(CR),CR率为90%;2例骨髓复发并死亡,15例至随访结束时仍CCR;1例失访。预测全部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82.2±6.2)%和(76.4±6.6)%,RIF组的OS及EFS 2值分别为(86.1±7.4)%和(78.4±8.6)%,与ATO组(76.4%±10.6%和74.0%±10.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0.05)。至于药物不良反应,除心脏损害RIF组发生率较低外(P<0.05),其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此外,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儿的5年OS及EFS明显低于无中枢侵犯的患儿(P<0.05、P<0.05);诱导治疗后未达M1的患儿5年OS及EFS也明显低于其余患儿(P<0.01);高危患儿明显低于非高危患儿(P<0.05、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复方黄黛片在儿童APL治疗中可达到与三氧化二砷相近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提高;发生CNSL、治疗反应差及临床分层高危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
- 王健黄俊彬刘祖霖张碧红徐宏贵薛红漫陈纯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方黄黛片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
- VPA联合HA14-1对Bcl-2高表达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 本文论述了大量研究证实,Bcl-2过度表达不仅导致白血病的发生,亦导致其治疗的失败,尽管检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分类方式不同,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发现Bcl-2表达水平高的病人缓解率低、复发率高;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短。而...
- 薛红漫
- 关键词:白血病血液病
- 文献传递
- 对我国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思考和探索被引量:6
- 2020年
- 医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又有人文科学的双重科学,不仅要求医生具备精湛的医术,还要具备崇高的职业精神。因此,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既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承担的责任。然而,反观我国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现状,正面临困境,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该文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基础和核心探讨解决办法,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发展。
- 张丽丹薛红漫程玉才黄俊彬林超陈纯
-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
- 恶性血液病患儿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儿骨髓抑制期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近10年来诊断为恶性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 15例 ,行血培养、骨髓培养、局部组织检查以了解病原菌 ,并予以抗真菌治疗。结果 从发热到确诊的时间平均为 9 7d ;15例中 13例口腔见特异性真菌感染病灶 ,10例真菌病原学检查阳性 ,9例为念珠菌 ,1例为曲霉菌感染 ;9例氟康唑治疗无效者改用脂质体二性霉素B(L AMB)后 5例治愈 ;死于真菌感染的患儿共 5例。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困难 ,死亡率高 ;口腔特异性病灶是真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 ;L AMB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 周敦华黄绍良方建培钟凤仪薛红漫陈纯
- 关键词:合并症恶性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
- BLIMP-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Treg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Treg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Treg细胞数量、血浆中抑制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初诊AA患儿和1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采用qPCR法检测FOXP3、PRDM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比例、Treg细胞中BLIMP-1表达以及血浆中IL-2、IL-17A、IL-6、γ干扰素、IL-10和TGF-β等细胞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模型分析Treg细胞中BLIMP-1表达与Treg细胞数量、血浆中IL-10和TGF-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 <0.001);AA患儿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IL-2、IL-6、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33,P=0.031,P=0.006),IL-17A水平亦升高但不显著(P=0.052),而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48,P=0.002);AA患儿FOXP3和PRD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7,P=0.016);AA患儿Treg细胞的BLIMP-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Treg细胞中BLIMP-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671,P=0.001),与血浆中IL-10和TGF-β水平亦呈正相关(r=0.500,P=0.029;r=0.486,P=0.030)。结论:AA患儿Treg细胞中BLIMP-1表达受损,且BLIMP-1表达低下与Treg细胞数量减少和IL-10、TGF-β水平减少具有相关性。
- 黄丽奋黄俊彬唐楠楠薛红漫朱澂明李志光陈纯
- 关键词: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白介素-10
- 模拟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被引量:2
- 2020年
- 要培养合格的医学生,临床带教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传统的儿科教学法陷入了困境,为解决现实的难题,模拟教学应运而生。本文结合模拟教学的特点、优势和理论基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技能、医学沟通和临床思维的模拟教学每个方面和细节思考和探讨模拟教学法在儿科教学的应用和实施,根据经验提出儿科模拟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和分析模拟教学的不足,从而建立一套儿科的模拟教学体系,以供儿科的临床教学带教老师参考。
- 张丽丹薛红漫程玉才陈纯
-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儿科教学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 目的:回顾分析高危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淋)患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SCT)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SCT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接受SCT的难治复发及高危急淋患儿34例,其中B-ALL28例,T...
- 黄科方建培陈纯周敦华黎阳郭海霞徐宏贵薛红漫翁文骏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复发率
- 文献传递
- Blimp-1表达低下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Blimp-1表达低下与Treg数量异常及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的关系。方法:以鼠源性IFN-γ联合白消安的方法建立AA小鼠模型,在不同建模天数取材并检测脾脏Treg数量,分选Treg并检测Prdm1的表达水平。结果:AA组小鼠的Treg数量较对照组低,且Treg减少程度与AA病情呈正相关(r=0.805);Prdm1表达水平越高,Treg/淋巴细胞比例越高,二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43)。结论:Blimp-1表达水平低下通过降低Treg增殖程度和减少Treg数量而介导AA发病和病情进展。
- 陈启慧王健林少汾刘苏薛红漫陈纯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高危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影响高危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13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异基因HSCT(allo-HSCT)的34例高危及复发ALL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B细胞型ALL(BALL)为28例,T细胞型ALL(T-ALL)为6例;21例为高危ALL首次完全缓解(CR1),13例为ALL复发后第2次CR(CR2)。按照接受allo-HSCT供体的不同,将其分为全相合同胞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MSD-PBSCT)者(5例),非血缘相关供体脐血移植(UD-UCBT)者(11例),非血缘相关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UD-PBSCT)者(18例)。allo-HSCT的预处理方案为:以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为基础,加用氟达拉宾(Flud),接受非血缘相关供体(UD)者预处理时,加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4例患儿接受allo-HSCT后,30例成功植入患儿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aGVHD)发生率为33.3%(10/30)。本组其中Ⅲ~Ⅳ度aGVHD发生率为16.7%(5/30),接受UD-PBSCT患儿的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MSD-PBSCT及UD-UCBT患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成功植入并且存活超过100d的27例患儿中,慢性GVHD(cGVHD)发生率51.8%(14/27)。本组接受allo-HSCT患儿的5年总生存(OS)率为(61.5±8.3)%(16/26),5年无病存活(DFS)率为(57.7±6.0)%(15/26)。本组34例患儿的移植相关死亡(TRM)率为23.5%(8/34)。其中,获得CR2者TRM率显著高于CR1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TRM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增殖病、严重GVHD。移植后ALL复发率为19.4%(6/31),复发与造血干细胞来源无明显相�
- 黄科方建培周敦华黎阳陈纯郭海霞徐宏贵薛红漫翁文骏黄绍良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儿童
- 胎儿晚期发病的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告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报道1例胎儿晚期发病的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amilial 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方法: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例胎儿晚期发病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采用Sanger法测序验证。结果:患儿男,于孕36周B超发现"胎儿右侧胸腔积液、肝脾肿大",孕38周行剖宫产出生。患儿出生后发热、气促、黄疸,右下肺呼吸音减低,肝脾肿大等逐渐加剧。WBC 9.88×10~9/L,Hb91 g/L,Plt 13×10~9/L。TBIL 207.2μmol/L,DBIL 183.5μmol/L,甘油三酯3.05 mmol/L,纤维蛋白原0.88 g/L,血清铁蛋白3 120 ng/ml,s IL-2R 57 420 U/ml,外周血中CD3^-CD16^+CD56^+NK细胞3.6%。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偶见异常淋巴细胞、噬血细胞"。CD10~7a刺激实验显示,NK细胞脱颗粒功能严重受损。基因组DNA测序表明,该患儿为UNC13D突变双重杂合子(c.2448-13 G>A和c.1055+1 G>A),其母亲和父亲分别为UNC13D突变携带者(母:c.2448-13 G>A;父:c.1055+1 G>A)。结论:胎儿晚期发病的双重杂合子FHL3罕见。对于发热及多器官系统受累新生儿,应重视FHL的诊断,明确基因突变位点,对孕育健康下一胎意义重大。
- 黄俊彬王健江莉吴晓君陈纯徐宏贵薛红漫
- 关键词:胎儿双重杂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