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静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化合物
  • 3篇降解
  • 2篇优势降解菌
  • 2篇有机化合物
  • 2篇生物降解
  • 2篇脱氟
  • 2篇偶氮
  • 2篇菌株
  • 2篇菌株筛选
  • 2篇降解菌
  • 2篇光学
  • 2篇含氟
  • 2篇含氟有机化合...
  • 1篇氮化合物
  • 1篇亚胺
  • 1篇优势菌种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受体
  • 1篇偶氮苯

机构

  • 8篇东南大学

作者

  • 8篇薛静
  • 4篇袁春伟
  • 4篇肖国民
  • 4篇钱鹰
  • 3篇周钰明
  • 3篇吴敏
  • 2篇林保平
  • 2篇徐飞高
  • 1篇薛学佳

传媒

  • 2篇精细化工
  • 1篇江苏环境科技
  • 1篇化工时刊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给体—受体共轭型偶氮分子的合成与非线性光学聚合物的制备
概述了非线性光学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并指出非线性光学的研究是以最终的实用化为目标的,但受到现有材料的限制,要使非线性光学从实验室向实际应用发展,必须开发出各种具有剪裁结构的新材料。 有机非线性小分子具有大的二阶...
薛静
关键词:偶氮苯二阶极化率
文献传递
非线性光学偶氮分子的合成和跃迁偶极矩的测定被引量:4
2004年
以对硝基苯胺、苯胺、5 氨基嘧啶和N,N 二羟乙基苯胺为原料通过两步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了两种给体-受体型非线性光学偶氮分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熔点、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分子的跃迁偶极矩,两个化合物的跃迁偶极矩分别为7 12D和8 76D,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表现出明显的溶致变色效应,紫外吸收最大位移分别达到20nm和15nm。
薛静钱鹰肖国民袁春伟
高T_g含偶氮发色团侧链的聚酰亚胺的合成、表征及热稳定性
2005年
采用后重氮偶合法合成了6种含偶氮发色团侧链的聚酰亚胺非线性光学材料,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材料的热性能。研究表明这些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214~267℃)和热分解温度(315~384℃),侧基含芳香杂环的聚酰亚胺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学透明性。
钱鹰肖国民林保平薛静袁春伟
关键词:热稳定性
含氟有机化合物优势降解菌的筛选被引量:8
2003年
从受含氟有机物长期污染的污泥中驯化筛选得到 7株优势降解菌 ,可利用氟代有机化合物为唯一碳源生长。取其中2株菌进行生物忍耐力及生物降解实验 ,结果表明 :菌株对经过驯化的有机物有较强的忍受能力 ,在浓度高达 10 0 0mg/L的条件下仍能生长 。
吴敏周钰明薛静徐飞高
关键词:含氟有机化合物降解菌优势菌种环境污染物菌株筛选脱氟
新型非线性光学偶氮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以对硝基苯胺和苯胺为原料,经过多步重氮-偶合反应合成了新型的D-π-A型的偶氮化合物分子,并利用熔点、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薛静钱鹰肖国民袁春伟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偶氮化合物
文献传递
含氟有机化合物优势降解菌的筛选被引量:20
2004年
从受含氟有机物长期污染的污泥中驯化筛选得到7株优势降解菌,可利用氟代有机化合物为唯一碳源生长。取其中2株菌进行生物忍耐力及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对含氟有机物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在浓度高达1000mg/L的条件下仍能生长;生物降解实验中全氟辛酸可被筛选菌脱氟降解。
薛学佳周钰明吴敏薛静徐飞高
关键词:含氟有机化合物菌株筛选生物降解脱氟
生态环境中的含氟有机物被引量:7
2002年
含氟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大量使用,目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环境污染物。含氟有机物具有高稳定性,被认为是难降解的,且是生物惰性的,但其生物惰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还是有争议的。本文综述有关含氟有机化合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微生物对该类物质的降解与转化。
吴敏周钰明薛静
关键词:生态环境微生物降解
双羟乙氨基-硝基型偶氮生色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被引量:2
2005年
设计并合成了6种具有D-π-A型和D-π-A-π-D型共轭结构的双羟乙氨基给体-硝基受体型偶氮化合物,用溶致变色法测算了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双羟乙氨基和硝基是一对有效的给体、受体组合,它们与偶氮共轭链相连组成的分子具有较大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其中,具有D-π-A-π-D二维共轭结构的化合物,它包含两条从给体到受体的共轭链,二阶非线性极化率β1 064达到297.4×10(-30)esu,并且这个分子的透明性在6个分子中也是最好的,光学损耗最小。
钱鹰肖国民林保平薛静袁春伟
关键词:光学非线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