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业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腾达种业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超优黑粒小麦的创育及遗传分析被引量:6
- 1999年
- 孙玉孙善澄袁文业裴自友白云凤
- 关键词:黑粒小麦小麦品质育种作物遗传外源染色体幼胚离体培养
- 小麦多属杂种的产生及其新种质系研究
- 1999年
- 孙善澄孙玉袁文业张美荣
- 关键词:幼胚离体培养小麦育种三属杂种小黑麦
- 适于回茬间套的小麦新品种(系)
- 1992年
- 83991、108等小麦新品种系西安市农科所与山西农科院作物遗传所协作育成的具有天蓝偃麦草特性的小麦新品种,适于晋南高水肥地区种植。尤为可贵的是,83991等由于具有矮秆大穗、晚播早熟、高产等突出特点,是晋南进行回茬及间套种较为理想的小麦新品种。 1 83991小麦新品种 83991,幼苗匍匐,叶片较大,根系发达,有较强的生长势,易成壮苗。
- 袁文业
- 关键词:小麦间作套作
- 4D缺体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利用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作母本,与中2、中5及中1001等八倍体小偃麦杂交,获得的杂种F1植株除4D缺体×中5育性极低外,其余组合略低于普通小麦×八倍体小偃麦的自交结实率。杂种F1体细胞2n=48。4D缺体×中2的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MI染色体配对的平均构型为18.81(15-22)Ⅱ+0.57(0-3)Ⅲ+0.11(0-2)Ⅳ+8.23(6-10)Ⅰ。观察结果同时表明:(1)单价体的分布在每个PMC中以8为众数;(2)单价体之中的两个在多数的PNCs中能形成次级联合配对,说明4D与4E染色体具有部分同源关系;(3)杂种F1多数花粉母细胞中多价体的出现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中E染色体组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基因。
- 袁文业孙善澄
- 关键词:小麦偃麦草减数分裂杂交
- 穗分枝性状导入普通小麦的遗传研究被引量:8
- 1995年
- 李丕皋等将圆锥小麦的穗分枝特性导入普通小麦并选育出超高产穗分枝小麦新品系分33。通过对分33进行细胞学鉴定和对其穗分枝特性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分33的基本核型及带型均为普通小麦型,为一普通小麦新品系;分33的穗分枝特性源于分枝型的圆锥小麦;分33小麦新品系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虽然穗分枝性状表达的程度不同,但均具穗分枝特性,且与分枝型圆锥小麦的遗传稳定性相似,在普通小麦背景下穗分枝性状的表达受两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并可能受到一些修饰基因的影响。
- 袁文业孙玉张美荣裴自友孙善澄李丕皋封如敏
- 关键词:小麦
- 小麦白粉病异源复合抗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小麦育种所用的白粉病抗源主要是具有黑麦抗白粉病基因Pm8的1R(1B)代换系和1RS/1BL易位系,如洛夫林10、洛夫林13、高加索、阿芙乐尔、Alondras等,育成一批高产抗病新品种,在我国...
- 孙玉袁文业刘少翔孙善澄唐朝晖
- 文献传递
- 小偃麦×小簇麦三属杂种F_1、F_2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利用小偃麦与小簇麦杂交育成三属杂种,并着重对其杂种后代结实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中间型小偃麦与小簇麦作为桥梁亲本获得三属杂种的结实率较高,平均为20.5%。F1自交结实率很低,仅0.2%,回交结实率为1.5%;F2自交、回交结实率都较F1有所提高,分别为0.37%、4.6%,F2中有两株全部结实。
- 张美荣孙善澄裴自友袁文业
- 关键词:小麦燕麦杂交育种
- 紫粒和蓝粒小麦研究综述被引量:35
- 1993年
- 小麦除白粒和红粒之外,还可出现紫粒和蓝粒。紫粒性状呈母本遗传模式,而蓝粒则是糊粉层中花青苷作用的结果。紫粒主要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四倍体小麦;偃麦草等小麦近缘种是蓝粒基因的重要来源,一些二倍体小麦也具有蓝色糊粉层。影响紫粒和蓝粒性状表达的因素较多,不同来源的研究材料有多种遗传模式。紫粒和蓝粒作为标记性状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已经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 袁文业孙善澄
- 关键词:小麦蓝粒遗传学标记基因
- 小麦-偃麦草-簇毛麦三属杂交后代形态学、细胞学和育性的研究被引量:12
- 1994年
- 在小麦的近缘种属中,存在着巨大的基因资源有待开发。其中人类利用较多的物种如天蓝偃麦草对三锈免疫、高抗黄矮病并且抗逆性较强;而簇毛麦则对白粉病免疫、抗全蚀病、蛋白质含量高。因此利用小麦、天蓝偃麦草及簇毛麦进行三属间杂交,可以把这两个野生种的有利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去。目前.国内外已经获得了十余种不同类型的小麦与其近缘种属的三属杂种。Fernandez在小麦-黑麦-大麦三属杂种的后代中选出带有大麦及黑麦染色体的异附加系,Ortiz则在小麦-偃麦草-山羊草的三属杂种后代中进行相互易位的筛选,但小麦-偃麦草-簇毛麦三属间杂交的研究前人尚未做过,现初步报道如下。
- 袁文业孙善澄张美荣裴自友孙玉
- 关键词:偃麦草杂交后代形态学
- 小麦拔节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WSR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为了探讨小麦茎节伸长的分子机理,在DDRT-PCR技术分析小麦拔节过程中的基因差异表达谱基础上,克隆了一个在拔节过程中沉默表达的基因,命名为WSR1。对该基因cDNA片段的序列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WSR1为Ser/Thr蛋白激酶基因,其编码蛋白与大麦中编码Ser/Thr蛋白激酶的序列具有68%的同源性。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显示,该基因在小麦拔节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与通过DD-RT-PCR分析所展示的差异表达趋势基本上一致。
- 王创云王美霞卢成达袁文业张丽娜
- 关键词:小麦基因差异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