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锡林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3篇治疗糖尿病
  • 3篇病变
  • 2篇当归
  • 2篇当归四逆
  • 2篇当归四逆汤
  • 2篇当归四逆汤加...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变
  • 2篇四逆
  • 2篇四逆汤
  • 2篇周围血
  • 2篇周围血管病
  • 2篇周围血管病变
  • 1篇代谢
  • 1篇心丹
  • 1篇血痹
  • 1篇血清

机构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袁锡林
  • 3篇吴深涛
  • 1篇刘剑锋
  • 1篇张素峰
  • 1篇韩露
  • 1篇王甜

传媒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甲亢并舌痛举隅被引量:1
2012年
舌痛是指舌体的部分或者全舌疼痛,常伴舌麻木、灼烧感.中医认为,年老肝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涩滞,不通则痛;或饮食不节,情志不舒,郁而化火,心肝火旺,上灼于舌而痛;或体弱多病,经络失养而痛.
袁锡林韩露
关键词:天王补心丹舌痛气血运行不畅肝肾亏虚不通则痛饮食不节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32例被引量:2
2010年
袁锡林吴深涛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当归四逆汤
骨化三醇胶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胶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近2年收治的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用药组(40例,常规应用替米沙坦片)和联合用药组(40例,在替米沙坦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骨化三醇胶丸),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组肾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显著高于常规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化三醇胶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张素峰袁锡林
关键词:替米沙坦片糖尿病肾病
真武汤治疗糖尿病并特发性水肿被引量:2
2010年
我们运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并特发性水肿疗效颇佳,举例如下。
袁锡林吴深涛
关键词:真武汤糖尿病特发性水肿
化浊解毒方干预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实验室研究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实验性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瘦素、脂联素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探讨化浊解毒法对高血糖、血清瘦素、脂联素的调整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和3个治疗组(HZJD中药低剂...
袁锡林白雪吴深涛
关键词:化浊解毒方2型糖尿病瘦素脂联素脂代谢
文献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况被引量:8
2016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上最常见合并症之一,患病率高达60%-90%,可累及全部糖尿病患者。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取中药内服、中药足浴、针灸及穴位治疗、治疗仪器等方法。同时总结现代医学对DPN的认识,治疗以控制血糖为前提,坚持运动锻炼,平衡饮食,改善血管功能、调整代谢紊乱、营养神经、止痛等手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尚无特异性病因治疗,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缺乏非常强有力优势,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袁锡林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痹痿证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中西医结合治疗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32例被引量:6
2009年
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LEADDP)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导致患者足麻木、疼痛、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治疗,预后差,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研究生实习期间总结导师吴深涛教授在临床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经验,疗效颇佳,遂介绍如下:
袁锡林吴深涛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当归四逆汤
《金匮要略》“不能饮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不能饮食"见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及"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等篇,涉及原文十余条。张仲景根据"不能饮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性质和发病机理,明确指出了此症的鉴别、治疗和预后,认为其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湿、食引起,虚证则因脾胃阳虚。在处方用药上,以寒温并用、化积导滞、温中健脾、清热和胃、化痰去湿为原则,并在辨治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始终重视调理脾胃。
王甜刘剑锋袁锡林
关键词:《金匮要略》脾胃阳虚阴寒内盛温中健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