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法运

作品数:50 被引量:201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动脉
  • 15篇冠状
  • 15篇冠状动脉
  • 8篇心肌
  • 8篇心脏
  • 7篇动脉造影
  • 7篇心病
  • 7篇造影
  • 7篇冠心病
  • 7篇冠状动脉造影
  • 6篇血小板
  • 6篇综合征
  • 6篇细胞
  • 6篇老年
  • 5篇心肌梗死
  • 5篇血管
  • 5篇血压
  • 5篇内皮
  • 5篇急性冠状动脉
  • 5篇病变

机构

  • 45篇山东省立医院
  • 10篇山东大学
  • 4篇山东大学第二...
  • 4篇淄博市中心医...
  • 3篇菏泽医学专科...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济南铁路中心...

作者

  • 50篇许法运
  • 31篇朱兴雷
  • 27篇张兴华
  • 24篇唐元升
  • 15篇邵建华
  • 12篇王勇
  • 10篇马晓静
  • 7篇刘同宝
  • 6篇陈良华
  • 5篇宫建丽
  • 4篇任宏生
  • 4篇张菲斐
  • 4篇崔连群
  • 4篇罗集
  • 3篇宋尚明
  • 3篇张绪洪
  • 3篇薛兆利
  • 3篇李明智
  • 3篇王继涛
  • 3篇苑海涛

传媒

  • 14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3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8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伴T2DM(232例)和不伴T2DM(241例)的CHD患者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不合并T2DM的单纯CHD患者相比,合并T2DM的CHD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发生比例高,并有血尿酸增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3、4支病变、C型病变发生率高(36.2%vs 31.1%;9.9%vs5%;62.1%vs 48.9%),弥漫病变及小血管病变较多见(36%vs 20.4%;25%vs 17.2%)。结论CHD合并T2DM患者临床表现更重,冠脉病变更加复杂而弥漫。
赵传艳崔连群唐元升许法运王勇
关键词:冠心病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比较氯沙坦 (losartan)与氨氯地平 (amlodipine)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共 80例 ,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 ,每组各 4 0例 ,Ⅰ组给氯沙坦 5 0~ 10 0mg·d-1,Ⅱ组给氨氯地平 5~ 10mg·d-1,疗程 8周。结果 :Ⅰ组治疗后有效率 67.3 % ,Ⅱ组有效率 70 .3 %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4h动态血压显示 8周末Ⅰ组SBP/DBP平均下降 ( 2 .4± 1.5 / 1.4± 1.0 )kPa ,Ⅱ组平均下降 ( 1.9± 1.9/ 2 .0± 0 .9)kPa,白昼与夜昼血压下降幅度大致相等 ,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沙坦 5 0~ 10 0mg·d-1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不良反应少 ,疗效与氨氯地平相似。
薛兆利李明智许法运
关键词:氯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压药物治疗
快速心房纤颤时ST段水平压低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2004年
王琳许法运王营吴永健秦学文陈纪林
关键词:ST段冠心病心房纤颤快速房颤心电图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IL-18、MMP-1、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ACS7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和陈旧心肌梗死(OM I)60例(非ACS组)、冠脉正常者55例(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IL-18和MMP-1,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CS组血浆炎性因子IL-18、MMP-1和hs-CRP高于非ACS组和对照组(P<0.05);ACS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1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发生率高于非ACS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①IL-18、hs-CRP是老年ACS的独立危险因素;②IL-18、MMP-1和hs-CRP升高并心脏功能异常的老年冠心病的危险性增高,冠脉粥样斑块极不稳定。
任宏生朱兴雷苑海涛赵勇褚熙张兴华许法运王勇唐元升宋尚明
关键词: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白细胞介素-18金属蛋白酶-1
心电图ST段回落结合校正TIMI帧数对心肌微血管灌注的评价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管再通后心肌组织灌注的评价方法。方法 :AMI患者接受成功的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 ,检查术前及术后 1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 ,并在术后检测校正的TIMI帧数(CTFC) ,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ST段回落程度将患者分为 3组 ,ST段完全回落组的CTFC较低 ,术后 1个月检查射血分数恢复较好 ;无ST段回落组CTFC较高 ,射血分数值较低 ;ST段部分回落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CTFC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评价心肌微血管灌注的指标之一 ,它联合心电图ST段回落可更好地预测AMI患者的危险度 。
马晓静张兴华邵建华朱兴雷唐元升许法运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心电描记术ST段回落
抢救急性甲酸中毒1例报告
1991年
急性甲酸中毒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并消化道灼伤,报告如下。
杜凤田许法运
关键词:抢救措施药物中毒
活化血小板诱导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被引量:5
2002年
张菲斐邵建华朱兴雷许法运张绪洪
关键词: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血栓形成CD154
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性因子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多效能前炎症因子,与斑块脆性有关;金属蛋白酶-1(MM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相互影响,导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缺血事件。hs—CRP是最敏感的急性相关蛋白,与IL-18相互作用,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我们观察IL-18、MMP-1和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病变的关系,旨在为老年人ACS的诊断提供依据。
任宏生朱兴雷苑海涛张兴华许法运王勇唐元升宋尚明赵勇250021褚熙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人炎性因子前炎症因子IL-18金属蛋白酶
老年冠心病患者脂代谢与凝血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血脂和凝血功能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本文对220例冠心病患者和70例无冠状动脉病变对照者的血浆测定血浆脂蛋白a[LP(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组,观察其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冠心病组血脂水平和血浆Fg、TAT、D-D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FgLDL-C、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OR分别为1.17、1.10、和1.04、P<0.05)。结论Fg、LDL-C和LP(a)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Fg、TAT和D-D浓度的监测对体内高凝状态和冠心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王继涛耿军张秀明许法运
关键词:冠心病血脂凝血功能
尼索地平缓释胶囊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尼索地平缓释胶囊对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76例 1级和 2级高血压并稳定性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尼索地平组 (40例 )和硝苯地平组 (36例 ) ,分别给予尼索地平缓释胶囊 10~ 2 0mg ,与硝苯地平控释片 30~ 6 0mg ,均po ,qd× 6wk。结果 :尼索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92 % ,硝苯地平组为 94 %。 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 >0 .0 5 )。 2组治疗后 2 4h、日间及夜间平均SBP和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尼索地平组治疗后SBP ,DBP的谷/峰比值 (T/P)分别为6 0 .5 %及 5 1.2 % ,硝苯地平组为 6 3.8%及 5 4.8%(P >0 .0 5 )。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耗量及心电图蹬车运动负荷试验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尼索地平缓释胶囊能有效降压 ,改善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症状和运动能力 ,且耐受性良好。
耿庆信刘海宁张兴华朱兴雷唐元升许法运王勇孙永乐
关键词:高血压心绞痛硝苯地平尼索地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