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浩

作品数:310 被引量:2,176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8篇期刊文章
  • 85篇专利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天文地球
  • 8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6篇矿业工程
  • 12篇文化科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3篇煤层气
  • 73篇储层
  • 54篇盆地
  • 42篇煤储层
  • 41篇煤层
  • 33篇地质
  • 32篇孔隙
  • 25篇页岩
  • 23篇油气
  • 23篇渗透率
  • 20篇煤岩
  • 17篇压裂
  • 15篇成藏
  • 14篇地层
  • 14篇油页岩
  • 14篇气井
  • 14篇煤样
  • 13篇煤层气开采
  • 12篇包裹体
  • 11篇流体

机构

  • 287篇中国地质大学...
  • 3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4篇中联煤层气有...
  • 2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8篇中国石油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海油能源发...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化
  • 3篇贵州省地质矿...
  • 3篇教育部
  • 3篇昆明冶金高等...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四川省煤田地...
  • 3篇中国石油吐哈...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燕山大学

作者

  • 310篇许浩
  • 251篇汤达祯
  • 122篇陶树
  • 88篇李松
  • 30篇孟艳军
  • 28篇赵俊龙
  • 20篇张文忠
  • 19篇吕玉民
  • 19篇喻廷旭
  • 18篇林文姬
  • 16篇刘彦飞
  • 13篇唐书恒
  • 11篇唐淑玲
  • 11篇孟尚志
  • 10篇尹微
  • 10篇陈晓智
  • 9篇陈贞龙
  • 9篇陈跃
  • 9篇陈世达
  • 9篇李勇

传媒

  • 3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5篇煤炭学报
  • 13篇煤田地质与勘...
  • 9篇油气地质与采...
  • 8篇石油学报
  • 8篇洁净煤技术
  • 7篇大庆石油地质...
  • 7篇高校地质学报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6篇中国地质教育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科技通报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中国煤层气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特种油气藏
  • 3篇地学前缘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4篇2023
  • 11篇2022
  • 13篇2021
  • 23篇2020
  • 18篇2019
  • 13篇2018
  • 22篇2017
  • 27篇2016
  • 28篇2015
  • 30篇2014
  • 19篇2013
  • 21篇2012
  • 24篇2011
  • 16篇2010
  • 14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3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煤阶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与控制机理被引量:27
2015年
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是煤层气开发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无因次产量分析方法,基于沁南地区15口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数据,采用无因次产气率指标,将排采阶段定量划分为排水阶段、不稳定产气阶段、稳定产气阶段和衰减阶段;引用物质平衡方法,利用生产数据,计算并分析了各井不同排采阶段渗透率变化值。从渗透率变化趋势、主导机制、体系能量、相态构成和产能动态5个方面,阐释了高煤阶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与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煤层渗透率呈现降低—恢复—升高的特征;有效应力效应和基质收缩效应直接控制了煤层渗透率的变化特征;吸附与解吸特征从根本上控制了基质收缩效应的作用时间与强度。
孟艳军汤达祯李治平许浩陶树李松
关键词:渗透率煤层气高煤阶控制机理
煤样制备与煤层渗透率测定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煤样制备与煤层渗透率测定一体化装置,包括底板、进料部、搅拌部、煤层割理部和煤层渗透率测试部,进料部、搅拌部和煤层割理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门框型支架,搅拌部和煤层割理部均固定安装在门框型支架上,进料部...
许浩赵天天汤达祯辛福东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新近系油藏包裹体与成藏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流体包裹体测试,结合盆地埋藏史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新近系油藏成藏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南翼山油田新近系上油砂山组颗粒灰岩储层中包含液态烃、气液烃、气态烃及盐水等4种包裹体类型,主要分布于切穿灰岩颗粒的微裂隙、灰岩缝洞方解石充填物及粒问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中,烃类普遍发较强的蓝色和浅蓝色荧光,其中掺杂显示较强黄绿色荧光斑点。研究还表明上油砂山组储层中存在2期包裹体,第1期包裹体形成于上新世中期,此时上干柴沟组烃源岩进入低成熟阶段,伴随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成藏,该期油气充注量较小,主要为少量低成熟的液态烃;第2期包裹体形成于上新世晚期,该时期圈闭定型、烃源岩成熟和断层、裂缝运移通道条件等匹配最好,是油藏中烃类注入的关键时期。
张君峰喻廷旭许浩房媛汪雷祝武权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新近系包裹体成藏特征油气充注
电阻丝式煤层加热装置
电阻丝式煤层加热装置,包括移动式地面发电系统和若干个井下加热器;移动式地面发电系统为井下加热器提供电能;井下加热器包括煤层上固定接头、加强管、上电阻丝和下电阻丝,煤层上固定接头由上部的圆柱体和下部的方柱体组成,圆柱体顶部...
李松汤达祯许浩陶树
文献传递
煤层气开发中的层间矛盾问题--以柳林地区为例被引量:56
2013年
直井分层压裂及合层排采能有效降低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本,提高煤层气产能,但层间矛盾的干扰制约了这一排采工艺的推广。借鉴常规油气层间矛盾问题相关理论,首次提出并总结了煤层气开发中层间矛盾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柳林地区典型井产能曲线特征,剖析了该区层间矛盾的特征和原因。结果表明:柳林地区合层排采太原组煤层(8号+9号)和合层排采山西组与太原组煤层(3号+4号+5号与8号+9号)时,层间矛盾问题严重;引起该层间矛盾的原因有煤层物性特征和煤层顶底板水文地质条件因素,其中8号煤层顶板水文地质条件是引发该区层间矛盾的主要因素。
孟艳军汤达祯许浩张文忠陈同刚
关键词:煤层气层间矛盾水文地质条件
一种注液氮冻干增产煤层气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一种注液氮冻干增产煤层气系统,包括工程车、真空泵、压缩机、液氮储存系统、第一绞线盘、第二绞线盘、第一不锈钢金属软管、第二不锈钢金属软管、液氮注入器、煤层气井密封器和控制器,第一不锈钢金属软管的上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真空泵的...
辛福东许浩王琼魏宏宇刘丁
教师在地质类本科生野外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地质类本科生培养在我国地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本科生的地质实践教学则关系到地质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也是地质类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地质科学的实践课程教学应遵循人类认知的客观规律,并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思维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教师将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但对此问题的探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本科生地质实践课程中,教师应起到与实习指导书互补的作用,包括"激、鼓、开、增、培"五个方面,即激发实践兴趣、开拓知识视野、鼓励独立思考、增强学习信心和培养科学精神。
蔡益栋刘大锰魏玉帅许浩唐书恒
关键词:本科生实践教学教师作用
压裂作业模拟实时监测系统及其模拟测试方法
压裂作业模拟实时监测系统,包括压裂作业模拟装置、压裂实时扫描装置和压裂作业实时三维显示装置;压裂作业模拟装置包括底板、试样容器、压紧块、盖板、压裂管、压裂液储存桶、液压泵、液压泵驱动电机、压裂液输送管路;压裂实时扫描装置...
李松汤达祯许浩陶树刘彦飞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物性及煤阶的影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我国继沁水盆地之后的第二大煤层气产业基地,其煤层气资源量为9×10^12m3.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由于区块范围广,煤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尚有不足,限制区内煤层...
陈跃汤达祯许浩陶树李松吴圣张凯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物性孔隙度
文献传递
致密储层油气产量与储量预测方法的适用性被引量:8
2016年
致密油气储层产量和储量的预测是油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致密油气田开发效果评价的关键指标。基于致密油气储层普遍具有低渗—特低渗特征,对比分析了伸展指数产量递减法(SEPD法)、适用于裂缝性储层的Duong产量递减法(Duong法)及改进的SEPD法(YM-SEPD法)等三种经验预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原始储层渗透率的大小,生产时间段的选取以及边界效应和经济采出速度的相对关系对预测精度具有重要作用;当渗透率高于10^(-6)μm^2时利用YM-SEPD方法预测比较准确,当渗透率低于10^(-6)μm^2时利用SEPD法和Duong法预测比较准确;使用的生产数据生产时间越长、数据越多,相对误差越小,但是第一年的数据包括在内时,容易低估产量;生产时间少于两年时,综合使用YM-SEPD法和Duong法可以得到保守而可信的结果;边界效应出现后,利用双曲递减法预测较其他方法更为简便。
张君峰毕海滨许浩赵俊龙赵达耿昀光
关键词:储量渗透率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