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岩

作品数:39 被引量:483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退耕还林
  • 16篇退耕
  • 9篇土地利用
  • 9篇土壤
  • 7篇生态
  • 6篇植被
  • 6篇退耕还林工程
  • 4篇水土
  • 4篇水土保持
  • 4篇土壤侵蚀
  • 4篇林地
  • 3篇植被恢复
  • 3篇沙地
  • 3篇生态效益
  • 3篇生态效益评价
  • 3篇生物量
  • 3篇土壤水
  • 3篇退耕还林地
  • 3篇退耕还林工程...
  • 3篇物量

机构

  • 35篇北京林业大学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晋中学院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北京林丰源生...
  • 1篇北京市交通委...

作者

  • 39篇赵岩
  • 31篇孙保平
  • 15篇李锦荣
  • 14篇钟晓娟
  • 10篇王引乾
  • 10篇周湘山
  • 9篇杨越
  • 9篇郭建英
  • 8篇周文渊
  • 8篇冯磊
  • 6篇邱一丹
  • 5篇于明含
  • 4篇王红瑞
  • 4篇杜会石
  • 4篇王多尧
  • 4篇哈斯
  • 3篇王同顺
  • 2篇胡生君
  • 2篇许新宜
  • 2篇王治国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林业经济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Agricu...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英文)
2012年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的含量高于以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刚好相反;植被对表层0~20cm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下层20~60cm土壤,植被作用下土壤养分向表层富集;采用柠条进行退耕还林,能够充分发挥其根系特性,有利于改良深层土壤养分。
杨越哈斯额尔敦孙保平杜会石赵岩钟晓娟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养分变化毛乌素沙地
内蒙古卓资县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以内蒙古退耕还林典型县卓资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年与2007年2期TM影像数据,在县域尺度上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进行研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卓资县土地利用结构和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耕地面积由1999年的23.54%降低到17.66%,减少5.88百分点;林草面积较退耕前1999年提高8.19%;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变。植被覆盖度变化:<10%的植被覆盖度主要向10%~30%和30%~50%这2个植被覆盖度等级转移,30%~50%和50%~70%这2个等级的植被覆盖度之间可相互转移且处于动态平衡,>70%植被覆盖度基本保持稳定。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移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低覆盖度等级(<10%,10%~30%)主要分布在卓资县东部,高覆盖度等级(50%~70%,>70%)转移主要分布在卓资县西南部,30%~50%覆盖度等级分布均匀。
周湘山孙保平李锦荣赵岩钟晓娟王引乾冯磊邱一丹
关键词:退耕还林LUCC土地利用植被覆盖
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被引量:22
2009年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文章以截止2008年底安定区退耕工程取得的成绩为基础,估算了增加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在退耕期间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60905.12万元,保护水资源价值为74130.60万元,保育土壤价值为33426.29万元,固碳制氧价值68122.43万元,净化环境价值为2928.06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10291.34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72006.4万元。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周文渊赵岩郭建英孙保平杨越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效益
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预测——以河北省涉县为例被引量:10
2010年
以河北省退耕还林典型县涉县为研究对象,根据1999年和2007年2期TM影像资料和其它辅助资料,分析了涉县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特征和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并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河北涉县1999—2007年,因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地和高覆盖草地的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长了6.41%和5.61%;耕地和中覆盖草地面积有较大幅度降低,分别减少了7.68%和4.60%;可以看出林地,草地和耕地是本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分布较广。到2015年林地和高覆盖草地持续增加,分别增长了2.00%和1.23%;耕地面积持续降低,减少了3.74%;林地,草地和耕地始终为主要的转化类型,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区的林地,草地和耕地资源,是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途径。此研究初步实现了对区域生态环境变换的动态监测,为河北涉县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调查及动态监测提供可行的方法。
周湘山孙保平赵岩李锦荣周文渊王同顺王引乾钟晓娟
关键词:遥感
定西市安定区退耕还林地植物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选择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作为研究的基本指标,分别探究了安定区不同林型下群落稳定性和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从物种多样性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来看,应选择适生树种及合理的配置体系以提高物种多样性,进而促进群落的稳定;从对各植物种的生物量定量分析来看,山桃、柠条生物量,尤其是枯落物生物量较高,分别为790.00kg/hm2和652.30kg/hm2,可以发挥其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养分,蓄水保水的作用。
王引乾孙保平李锦荣赵岩周文渊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生物量退耕还林
基于混沌理论的汉江上游安康站1950—2014年逐月降水量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通过对安康站1950—2014年逐月降水量的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其降水存在周期变化。基于自相关函数法、C-C关联积分法来确定安康站降水的非线性系统的延迟时间、嵌入维数后,对降水序列进行了相空间重构,并利用G-P关联维法以及最大Lyapunov指数法进行混沌特征识别。结果显示:采用G-P关联维算法分析安康站1950—2014年降水时间序列并不能得到其存在混沌特性的结果,但最大Lyapunov指数法显示其存在混沌性;基于现有780个月份降水数据,可预报的最大时间长度为7个月。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和下游地区的径流预报提供科学支撑。
赵自阳王红瑞赵岩赵岩胡立堂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为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土壤侵蚀的影响,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评价了该县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吴起县实施退耕还林后10a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发生了较为复杂的转化,耕地面积比退耕前减少66.51%,林地面积比退耕前增加了212.61%;水土流失控制效果明显,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还林前的9 779t/(km2·a)减少为退耕还林后的5 285t/(km2·a),减少了45.96%,退耕还林后全县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约1 704万t;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未利用地的侵蚀最严重,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9 513t/(km2·a),为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856t/(km2·a)的22.79倍;研究结果将对该区域水土流失控制及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郭建英李锦荣刘铁军孙保平梁占岐赵岩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侵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长江流域森林与水旱灾害的关系研究
2012年
选取长江上游宁南、平武、梓潼3个典型小流域以及四川省射洪县、宜流县等10个县区为研究区,通过模型计算与实测资料结合,分析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和森林覆盖率对水流域径流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县森林对农田生态系统旱情缓解的作用。
赵岩孙保平王玉宽傅斌于明含王多尧
关键词:长江上游小流域水源涵养水旱灾害
退耕还林地结构与生态功能的耦合关系被引量:10
2014年
退耕还林的林地结构与生态功能效益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性问题。基于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7种代表性的退耕还林模式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结果,选取14个林地结构因子和2个代表性生态功能因子,对林地结构进行因子分析,并构建了林地结构与生态功能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用建立的模型分析吴起县退耕还林地7种模式的林地结构、土壤侵蚀及地表径流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结构因子间相关度不同,经过主成分分析降维为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反映了林分的乔木层结构指标、上层结构生物量指标、土壤层指标及其它指标;不同林地结构因子与生态功能的关联度系数不同,林地结构因子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明显高于对土壤侵蚀率的影响,其中林分组成对径流的影响最明显,土壤因子影响最不明显;草本层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等近地表的相关结构对土壤侵蚀的作用明显。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林地结构与生态功能的耦合协调度状况都不良好,仍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善。
于明含孙保平胡生君王慧琴赵岩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功能
退耕还林工程前后土地利用与植被盖度动态变化研究——以安塞县为例被引量:9
2010年
本文以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典型县安塞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年与2007年两期TM影像数据,在县域尺度上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以及植被盖度进行研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安塞县土地利用结构和植被盖度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由1999年的38.60%降低到14.8%,减少23.80%;林草面积较退耕前1999年提高25.41%;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变。植被盖度变化,〈10%的植被盖度,主要向10%30%和30%50%两个盖度等级转移,30%50%和50%70%这两个等级的植被盖度之间相互转移处于动态平衡,〉70%植被盖度基本保持稳定。不同等级的植被盖度转移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低盖度等级(〈10%,10%30%)主要分布在安塞县北,高盖度等级(50%70%,〉70%)转移主要分布在安塞县南,30%50%盖度等级分布均匀。
李锦荣孙保平凌侠郭建英王同顺周文渊赵岩周湘山
关键词:退耕还林RS植被盖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