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军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论语·尧曰》“允执其中”新解
- 2021年
- 《论语·尧曰》“允执其中”的“中”被解释为中庸,已成为学界共识。古籍中多有“中,犹心也”的用例,此义项更适合解释“允执其中”。诚实地修持自我心灵是《论语》的主旨思想。后人用《论语》中其他文字印证此句的中庸思想以及把中庸思想追溯至此,都似是而非。朱熹“十六字心传”中的“允执厥中”也应作如是观。
- 赵建军
- 关键词:《论语》
- 《韩非子》不属秦地文学——与崔文恒教授商榷被引量:1
- 2005年
- 《秦地文学和秦代无文学》一文认为,《韩非子》属于秦地文学,这是不确切的。《说难》、《孤愤》是韩非子在韩国时的作品。《韩非子》中只有半篇《存韩》作于秦国。
- 赵建军
- 关键词:《韩非子》
- 从种植诗看柳宗元的贬谪心态——兼与白居易的种植诗相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种植诗创自杜甫,是传统的咏物诗与诗歌题材日常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柳宗元的种植诗中,反映了他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态,即忧生与救治,自负与自怜,绝望与理想。而白居易的种植诗主要反映了他的闲适心态。
- 赵建军
- 关键词:贬谪心态
- 《史记》中为何没有史官传记
- 2009年
- 《史记》中之所以没有史官传记,并非由于史料不足或史官地位卑微,而是别有隐情。因为遭遇"李陵之祸",司马迁的内心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情结。而为补偿自卑情结,他不仅创作了史学巨著《史记》,而且创作了《太史公自序》,这实际上是《史记》中唯一的一篇史官传记,且具备世家的特点。
- 赵建军
-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自卑情结《太史公自序》
- 汪元量出塞诗编年考——兼论其塞外行程与心迹
- 2024年
-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汪元量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年的上都之行。期间,他先后创作了《出居庸关》《长城外》等14首出塞诗歌。根据行程及诗意,可以为这14首诗歌编次纪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春,汪元量一行从大都出发,同年抵达上都。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汪元量一行经净州路天山县,南出阴山,返回大都。
- 赵建军
- 关键词:汪元量
- 罗大经的诗学思想
- 2008年
- 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中包含有丰富的诗学思想。他既强调诗歌创作的道德原则,也承认诗歌的"纪实"功能;既强调作家的心性修养,也要求作家读书力学;既强调创作过程的自然流露,也重视各种艺术技巧的应用和朴拙境界的追求;既强调优柔不迫切的含蓄风格,也认可"朴赡有古意"和别出心裁的新奇风格;而于鉴赏,指出了博学多识与胸次玲珑的重要性。
- 赵建军
- 关键词:罗大经诗学思想《鹤林玉露》
- 《史记》中门客的叙事功能
- 2019年
- 门客托身于权贵之门,是历史事件的配角。在《史记》中,门客为恩主排难解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门客还会与恩主相互映衬,刻画出传主的个性特征。而门客的进退,反映出恩主地位的变化,司马迁往往借此抒发世态炎凉之感。
- 赵建军
- 关键词:《史记》叙事感慨
- 题画诗中有洞天——评《论艺题画诗选注》
- 2006年
- 《论艺题画诗选注》是温斌等三位先生研究题画诗的丰硕成果。前言重点对题画诗中所揭示的古代画论进行了论述,既深入细致又精辟中肯,对于题画诗诗艺的抉发深得要领。本书的诗歌选录取精用宏,体现了题画诗发展的历史特点;书中对于题画诗的注释,可谓简要而明晰。
- 赵建军付红霞
- 关键词:题画诗诗艺
- 试论贾岛古体诗对孟郊诗歌的继承
- 2007年
-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两位著名的苦吟诗人,两人分别在五古和五律方面有着独特的建树,但贾岛的古体诗明显受到了孟郊诗歌的影响。具体来说,贾岛的古体诗只用五言的形式,呈现出奇而硬的风格,有着乐府化的倾向,这三方面都可以看出与孟郊诗歌的渊源关系。
- 康巧莲赵建军
- 关键词:古体诗
- 情理兼具:《谗书》的艺术特色
- 2010年
- 《谗书》是晚唐小品文的代表。因为屡试不第的遭遇,《谗书》表现出鲜明的抒情特质,包括彰显个人价值,批判现实社会,且有对权位的期待。《谗书》还富于理性色彩,它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对经典进行有意的误读,并总结历史规律。《谗书》篇幅简短,将经验世界和历史世界相贯通,强化语言的情感表达,这些都有助于实现情、理的交融。总之,《谗书》具有情理兼具的特点。
- 赵建军
- 关键词:《谗书》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