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芳 作品数:17 被引量:82 H指数:6 供职机构: 武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新型酰胺类局部麻醉药阿替卡因 被引量:2 2005年 赵秀芳 司一民关键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药物代谢动力学 心脏电生理学 急性左上肢深静脉血栓再通1例 2008年 赵秀芳 司一民关键词:上肢深静脉血栓 再通术 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脑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过调节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影响高血压大鼠交感神经活动的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溶解在生理盐水中由静脉内以10ng.kg-1.min-1持续给药4周制作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通过侧脑室给予TNF-α阻断剂己酮可可碱(PTX)4周,非治疗组给予人工脑脊液(aCSF)4周。大鼠分为高血压治疗组(ANGⅡ+PTX)、高血压非治疗组(ANGⅡ+aCSF)、对照治疗组(生理盐水+PTX)和对照非治疗组(生理盐水+aCSF)。4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下丘脑室旁核和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P<0.05),经侧脑室给予PTX4周后可降低下丘脑室旁核和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P<0.05)。结论脑内TNF-α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参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阻断中枢TNF-α合成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于晓静 赵秀芳 秦达念 康玉明关键词:高血压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丘脑室旁核 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系统 老年高血压病血小板聚集率和胱抑素C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1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和胱抑素C(cys-C)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高血压所致的肾损伤提供依据。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0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是否正常分为A1组(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35例);A2组(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3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5例,均于入院第3 d抽血测PAR、cys-C含量,并行组间比较。结果:A1组的PAR(25.6±2.6)%、cys-C(1.25±0.40)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2±2.1)%、(0.48±0.25)mg/L],P<0.01。A2组的PAR(48.1±10.3)%、cys-C(1.92±0.96)mg/L又较A1组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病患者PAR与cys-C呈正相关(r=0.653,P<0.01)。结论:高血压早期即有血小板聚集率、胱抑素C水平升高,发生肾脏损害时两者升高更为明显,二者呈正相关,且能较尿微量白蛋白更早反应高血压病所致的肾损害。 赵秀芳 司一民关键词:高血压 血小板聚集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下丘脑室旁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衰时炎性细胞因子及交感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心衰时下丘脑室旁核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在外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心衰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8只,体重(250±20)g,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衰模型。给药组通过双侧室旁核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EPI,10μg/rrd)4周,对照组给予人工脑脊液。检测全心体重比、肺体重比、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血浆中自介素-1β含量。结果心衰组大鼠全心体重比为(7.2±0.6),肺体重比为(11.6±0.9),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为(251.7±22.4)pg/ml,较假手术组升高(P〈O.05),血浆中白介素-1β表达水平为(112.3±10.5)pg/ml,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给药组全心体重比为(5.4±0.5),肺体重比为(7.8±0.8),较心衰组降低(P〈0.05),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为(209.6±20.5)pg/ml,较心衰组降低(P〈0.05),血浆中白介素-18含量为(84.7±7.6)pg/ml,较心衰组降低(P〈0.05)。结论心衰时下丘脑室旁核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进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激活外周交感神经,促进心衰的发生发展。 许艳艳 李雪瑾 赵秀芳 齐杰 孙要军 葳好晶 于晓静 康玉明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炎性细胞因子 下丘脑室旁核 交感神经系统 原发性痛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点,分析与其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断以及预防痛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初诊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原发性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5例中,男性占97.4%(190/195),发病高峰在40~60岁(54.9%,107/195)。最常见的首发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占86.2%(168/1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原发性痛风的发生与高嘌呤饮食相关,与吸烟、饮酒无关,若患者生活中既饮酒又吸烟,痛风发生的危险性将明显增高;(2)高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为原发性痛风的高危因素;(3)血脂组中:除载脂蛋白A(Apo-A)外,其余指标均与原发性痛风相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浓度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的降低为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血清尿酸清除分数(FEuA)降低是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男性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率较高,原发性痛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嘌呤饮食,饮酒合并吸烟,高BMI、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等。中国人存在多种原发痛风的危险因素,应早期预防。 张振文 马洪杰 赵秀芳 沈权关键词:原发痛风 分期针刺和专方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对比 被引量:6 2006年 王梅康 郝晋东 赵秀芳关键词:面神经炎 针刺 中药 阿司匹林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男,65岁,因间断鼻衄3个月,于2006年4月2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4年,长期服用缬沙坦80mg/d,血压控制在120/80mmHg(1mmHg=0.133kPa)左右。2005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长期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mg,1次/12h治疗。同年9月始,服用阿司匹林100mg,qn。用药前查凝血四项、生化全项、血沉、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均正常。 司一民 乔延国 郑培 赵秀芳 高进关键词:阿司匹林 全血细胞减少 分期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比较 2007年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不同时期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91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2组,针刺组50例患者按急性期、静止期及恢复期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中药组41例分期口服活血化淤的中药。结果:治疗3周后,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治愈率及治疗时间比较,针刺组均优于中药组(P<0.01)。结论:分期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预后。 王梅康 郝晋东 赵秀芳关键词:分期针刺 穴位 面神经炎 中药治疗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皮素、心钠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DN)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心钠素(ANP)、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DN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DN患者血浆ET-1和ANP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患者ET-1、AN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ET-1[(176±37)ng/L:(246±20)ng/L]、ANP[(56±18)ng/L:(102±22)ng/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且与常规治疗组[(218±22)ng/L,(68±28)ng/L]相比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内皮素-1,心钠素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功能。 赵秀芳 司一民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肾病 心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