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莉
- 作品数:27 被引量:95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利拉鲁肽治疗新发的1型糖尿病8例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新发的血糖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住院的新发的血糖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体重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8例患者的血糖均逐步稳定,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明显改善,体重无明显变化,胰岛素用量较前减少约31.25%~53.33%。结论利拉鲁肽治疗新发的血糖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可以起到稳定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的作用。
- 徐谷根尹卓娜肖毅李萍杨茵李梅赵红莉
- 关键词:利拉鲁肽1型糖尿病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进展
- 2012年
- 近年许多研究资料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有报道显示,全球发病率以每年4%的增幅上升
。中国天津1981—2001年发病率从0.869/10万上升到2.543/10万,在全部癌症中的发病顺位从22位上升到17位[2]。福建长乐市1988—2002年间女性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也呈显著上升趋势[3]。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随着其发病率的增高.近年备受关注。其治疗及随访需要外科、核医学科及内分泌科共同协作。本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治疗及随访做一综述。
- 翁育赵红莉徐谷根傅晓英
- 成骨细胞对葡萄糖水平的感知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背景:新近研究表明,骨钙素可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胰岛素敏感性,并且可阻止脂肪的积累,参与糖脂代谢,发挥此作用的主要是羧化不全骨钙素。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成骨细胞羧化不全骨钙素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切下人肋骨骨小梁剪碎,胰酶消化后以PBS彻底冲洗直至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片表面及清洗液中无粘着及漂浮的细胞,以DMEM完全培养液清洗骨小梁1次,移入培养瓶内培养,每周更换培养液1次,1周后可见成骨细胞自骨片移出,4~6周细胞融合成单层可作传代培养。取生长活跃的传二三代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分成5组,待细胞融合至80%以含5.6,7.6,9.6,12.6,20.6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刺激成骨细胞,同时加入维生素K2使其在培养液中最终浓度为10-5mol/L。培养半小时后收集上清液,以放免法检测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并以上清液中总骨钙素进行校正,计算羧化不全骨钙素率。结果与结论: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成骨细胞羧化不全骨钙素分泌水平不同,7.6,9.6,20.6mmol/L葡萄糖浓度组羧化不全骨钙素率高于5.6mmol/L葡萄糖浓度组[(0.27±0.02),(0.29±0.04),(0.12±0.02)%,P<0.05]。提示成骨细胞可感知葡萄糖浓度变化,在5.6~9.6mmol/L葡萄糖刺激下成骨细胞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自身羧化不全骨钙素分泌水平,进一步提高葡萄糖浓度时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反而降低。
- 赵红莉赵红秋傅晓英蒙荣森张莹严励程桦徐明彤张少玲傅祖植
- 关键词:成骨细胞骨钙素葡萄糖骨组织工程
- 利拉鲁肽治疗新发的1型糖尿病8例效果观察
-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新发的血糖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住院的新发的血糖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体重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
- 徐谷根尹卓娜肖毅李萍杨茵李梅赵红莉
- 关键词:利拉鲁肽1型糖尿病
-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68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各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格列吡嗪控释片5mg,用温开水整片吞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酸吡格列酮30mg,早餐后口服,1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同时均要求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以改善血糖控制。结果:两组治疗后SBP,DBP,HbA1c,FBG,Fins,TG,LDL-C及HOMA-IR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SBP,DBP,HbA1c,FBG,Fins,TG,LDL-C及HOMA-IR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予以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吡格列酮,不仅可以使患者血糖降低、血压降低、调脂,还可以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使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进而改善与其相关的各种代谢异常。
- 赵红莉翁育傅晓英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盐酸吡格列酮血糖血脂代谢综合征
-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1型糖尿病—附2例报告
- 目的探讨脐带血干细胞(HUCB)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配型基本吻合的脐带血干细胞治疗2例SLE合并T1DM的患者。干细胞输注前10天开始口服来氟米特20mg...
- 徐谷根杨茵尹卓娜李萍李梅肖毅赵红莉翁育傅晓英
- 关键词:脐带血干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
- 一例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的诊治体会及家系调查
- 赵红莉翁育陈昕
-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与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糖脂代谢情况比较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与不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的糖脂代谢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因月经失调就诊并诊断为PCOS的171例患者,分为IR组(HOMA-IR≥2.5)和非IR组(HOMA-IR<2.5)。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服糖后30、60、120、180 min血糖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伴IR者与PCOS不伴IR者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差异,高血糖及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子,推测PCOS伴IR者较PCOS不伴IR者更易罹患糖尿病及CVD。
- 赵红莉韦洪江贾晓江刘桂治叶建红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
-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82±2.05mg/L和4.81±3.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相关,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 翁育赵红莉徐谷根傅晓英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
- G蛋白偶联受体40在游离脂肪酸影响小鼠胰岛NIT-1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40在游离脂肪酸影响小鼠胰岛NIT-1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棕榈酸组、硬脂酸组、油酸组、亚油酸组、棕榈酸+油酸组,各组采用游离脂肪酸孵育12、48 h,比较各组干预对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增殖采用CCK-8法、5'-溴-2脱氧尿苷(Brdu)-ELISA法检测.转染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以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在NIT-1细胞表达,细胞分为空转组、对照siRNA转染组、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分别观察不同游离脂肪酸干预12、48 h后细胞增殖情况.应用Western blot观察游离脂肪酸孵育及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表达对Egr-1表达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游离脂肪酸孵育12 h均可促进NIT-1细胞生长.棕榈酸及硬脂酸孵育48 h后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油酸及亚油酸孵育48 h后仍促进细胞增殖.棕榈酸和油酸共孵育48 h后,细胞增殖较棕榈酸、硬脂酸单独孵育明显增加.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表达后,分别予棕榈酸、硬脂酸孵育NIT-1细胞12、48 h,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细胞吸光度值较空转组无明显差异;予油酸、亚油酸孵育NIT-1细胞12、48 h,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转组相比明显减少.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细胞子棕榈酸/油酸共孵育12、48 h后,吸光度值较空转组下降(CCK-8法:q值分别为7.834、8.236,均P<0.05;Brdu-ELISA法:q值分别为7.981、5.376,均P<0.05).Western blot显示棕榈酸孵育对Egr-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油酸孵育后可见Egr-1表达明显上调,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表达后,油酸刺激Egr-1水平较空转组明显降低.结论 饱和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依赖G蛋白偶联受体40;而不饱和脂肪酸对胰岛B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及对饱和脂肪酸长期负性作用的抑制至少部分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40介导,这一作用伴有Egr-1表达上
- 张莹罗招凡赵红莉徐明彤梁蔚文程桦
-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胰岛B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