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颖颖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综合征
  • 2篇基因
  • 2篇病毒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壁
  • 1篇多潘
  • 1篇多潘立酮
  • 1篇学习算法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神经肽
  • 1篇血浆胃动素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培养
  • 1篇血栓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炎性因子水平

机构

  • 1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赵颖颖
  • 7篇孙同文
  • 5篇王海旭
  • 4篇贠文晶
  • 3篇褚燕君
  • 2篇韩冰
  • 2篇王岩
  • 2篇史笑梅
  • 2篇刘韶华
  • 1篇丁胭脂
  • 1篇张曙光
  • 1篇万荔
  • 1篇杨飞
  • 1篇杨亚楠
  • 1篇罗永刚
  • 1篇段晓光
  • 1篇王振华
  • 1篇万有栋
  • 1篇宋来君
  • 1篇崔红卫

传媒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肝硬化临床特征研究
2023年
背景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因较多,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较高,垂体功能减退导致激素缺乏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垂体功能减退在肝硬化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肝硬化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诊断垂体功能减退症时年龄为9~20岁,诊断肝硬化时年龄为16~24岁,中间相隔时间为3~14年。8例患者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因为生殖细胞瘤手术(4例)、颅咽管瘤手术(2例)、鼻咽癌放疗(1例)及垂体柄阻断综合征(1例)。肝脏活检诊断为肝硬化2例,影像学诊断为肝硬化6例,诊断肝硬化前均未进行规范的激素替代治疗。乏力、纳差、外生殖器发育不良、身材矮小、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例患者均有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轴、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常规、肝纤四项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7例患者表现为抗利尿激素及肝功能异常,6例患者表现为垂体-肾上腺轴、凝血功能和血脂异常。所有患者根据需要补充醋酸去氨加压素、甲状腺激素、氢化可的松及性激素,4例患者行GH替代治疗。随访1年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肝纤四项较治疗前改善(P<0.05);随访1年后患者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三酰甘油、凝血酶原时间、内源性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诊断肝硬
时学秀贠文晶王海旭赵颖颖杨亚楠孙同文
关键词:垂体功能减退症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激素替代疗法
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特鲁索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9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特鲁索综合征(Trousseau's syndrome,T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T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55.1±15.4)岁;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12.8(4.9,70.2)μg/mL,D-二聚体水平(5.4±4.8)mg/L,血脂正常;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7例,77.8%),反复脑梗死者5例(55.6%);出现其他部位血栓者6例(66.7%),脑血管区病变分布于双侧前和后循环者6例(66.7%),TS评分4(4,5);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者8例(88.9%),给予化疗者6例(66.7%),2例患者7 d内死亡,余患者生存期为(4.0±1.9)个月。结论对D-二聚体显著升高、影像学表现为多血管受累,但脑血管无明显异常的脑梗死患者,要考虑TS可能。
时学秀刘韶华王岩王海旭赵颖颖贠文晶孙同文
关键词:脑梗死
双侧甲状旁腺腺瘤合并食管裂孔疝一例
2012年
患者,女性,60岁。因“间断反酸、腹胀、纳差、恶心、呕吐、便秘,再发4天”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在当地医院给予抑酸、促进胃肠动力等治疗,症状缓解出院。后症状反复发作4次,均住院给予上述治疗后缓解。4天前上述症状再发,为明确诊断转入我院。
赵颖颖褚燕君史笑梅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食管裂孔疝
一种早期血流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早期预测血流感染模型,为早期诊断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留取血培养1 9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流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与血流感染相关特异性指标,建立预测模型。结果预测早期血流感染指标包括胆碱酯酶(CHE)、降钙素原(PCT)、高密度脂蛋白(HD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和血小板计数(PLT)。该模型在预测集和测试集中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6 6、0.874 7,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879 9~0.913 2、0.846 9~0.902 4。结论基于机器学习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细菌或真菌导致的血流感染,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王海旭孙同文王栋韩冰赵颖颖孙俊一赵瑞巧宋来君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培养
成人全身播散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诊治经验
2023年
1资料与方法患者张**,男,55岁,因“反复发热10 d”于2021年5月13日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39.4℃,伴头晕、心慌,偶有胸闷,当地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未见异常,彩超示:胆囊壁毛糙,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阑尾区及腹腔未见异常;CT示:右肺上叶胸膜下类圆形实性结节影,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护胃、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80 mg)等治疗后,仍间断发热,伴食欲、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秦翠红张曙光赵颖颖杨飞孙同文
关键词:右肺上叶胆囊壁糖化血红蛋白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铁死亡相关基因脓毒症诊断模型
2023年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铁死亡相关基因脓毒症的诊断模型,并分析其预后价值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获取GSE65682、GSE28750和GSE95233数据集;利用R软件分析数据集中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微阵列芯片数据,获得铁死亡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利用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和Lasso回归算法筛选基因并构建脓毒症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性能;最后对纳入模型的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其预后价值。结果 共筛选出34个铁死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个高表达,15个低表达;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最终FXN、KLF2、LCN2、NR1D2、PGD、TRIB2和TXN纳入模型,且可有效诊断脓毒症,在数据集GSE65682、GSE28750和GSE95233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1和0.82;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KLF2、NR1D2、FXN和TRIB2的脓毒症患者预后差,高表达LCN2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铁死亡相关基因诊断模型可有效识别脓毒症,且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韩冰赵颖颖马铭玉王岩杜佳欣杜丽娟孙同文
关键词:脓毒症
多潘立酮联合黛力新阿普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多潘必酮联合黛力新、阿普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情绪、胃肠功能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黛力新、阿普唑仑治疗。观察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肠排空率、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胃肠排空率及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血浆神经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黛力新、阿普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胃肠功能,提高胃肠激素水平。
裴书飞褚燕君赵颖颖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黛力新阿普唑仑多潘立酮血浆胃动素血浆神经肽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及对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102例患者,按给予药物不同分组,将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的51例作为对照组,将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51例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肠道菌群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CRP水平分别为(17.12±2.84)pg/mL、(72.53±7.36)pg/mL及(21.32±5.24)m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DA、SO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4.97±0.59)nmol/mL,低于对照组,SOD(253.94±10.41)U/L,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及大肠埃希菌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8.87±0.72)lgCFU/g和(8.64±0.37)lgCFU/g,均多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6.23±0.43)lgCFU/g,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应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获得显著性疗效,对炎症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肠道菌群优化可起到促进性作用,且能减少并发症。
荆芳芳陈琛赵颖颖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2009年至2012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变化趋势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2009年至2012年近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的变化趋势。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住院的细菌性肝脓肿269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其伴随疾病、脓肿部位、治疗方法及病原菌进行比较。结果近3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发热、腹痛、白细胞增高等典型临床表现减少,伴随糖尿病比例下降,胆道疾病、恶性肿瘤、腹部手术史增加,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比例下降,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感染比例增加,但肺炎克雷伯杆菌仍然是最主要致病菌,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等介入方法成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2006年至2012年近3年,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比例下降,治疗本病关键在于及时合理地应用抗生素以及介入等治疗。
赵颖颖褚燕君史笑梅丁胭脂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糖尿病肺炎克雷伯杆菌
纳布啡用于ICU患者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36
2018年
目的 探讨纳布啡应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至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收治的有轻中度镇痛需求的成人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配到纳布啡组和舒芬太尼组.两组分别将40 mg纳布啡或0.1 mg舒芬太尼加入50 mL生理盐水中,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调节输注速度,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2分.观察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用药前及用药l、3、5、12、24 h的CPOT评分和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以评价两种药物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 最终纳入141例患者,其中纳布啡组71例,舒芬太尼组7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疼痛来源等一般资料及用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1 h和3 h,纳布啡对血压无明显影响,但心率有轻度下降趋势,舒芬太尼组心率和血压均明显降低;随用药时间延长,两种药物均可使心率和血压出现明显波动,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药物镇痛期间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明显影响.纳布啡组纳布啡的中位使用剂量为0.03(0.02,0.05)mg·kg-1·h-1,用药3 h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CPOT评分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分:1.0(1.0,2.0)比3.0(2.0,4.0),P<0.01〕,且有一定镇静效果, RASS评分较用药前亦明显降低〔分:0(0,1.0)比1.0(1.0,2.0),P<0.01〕;纳布啡组无一例患者因镇痛效果不满意而加用舒芬太尼.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的中位使用剂量为0.11(0.06,0.14)μg·kg-1·h-1,用药5 h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CPOT评分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分:1.0(1.0,2.0)比4.0(3.0,6.0),P<0.01〕,且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RASS评分也较用药前明显降低〔0(-1.0,0)比2.0(1.0,2.0),P<0.01〕.由于舒芬太尼组用药前CPOT和RASS评分已明显高于�
刘韶华万有栋罗永刚万荔贠文晶王海旭王振华段晓光张瑞芳赵颖颖崔红卫孙同文
关键词:镇痛安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