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海亭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波浪
  • 2篇沉积物
  • 1篇动力作用
  • 1篇悬沙
  • 1篇悬沙输移
  • 1篇输移
  • 1篇水沙
  • 1篇水沙通量
  • 1篇统计分析
  • 1篇泥沙
  • 1篇奇异谱分析
  • 1篇奇异值
  • 1篇奇异值分解
  • 1篇力作
  • 1篇季节性
  • 1篇岸滩
  • 1篇EOF分析
  • 1篇波浪场

机构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路海亭
  • 5篇戴志军
  • 4篇陈建勇
  • 2篇李春初
  • 2篇张小玲
  • 1篇欧素英
  • 1篇陈吉余
  • 1篇任杰
  • 1篇何为
  • 1篇王世俊

传媒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珠江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入海水沙通量的近期变化是流域与海岸相互作用研究的焦点和核心内容。本文利用滑动平均法、秩次相关检验和线性回归检验等方法,对控制珠江入海水沙通量的博罗、马口和三水三个水文站1956~2000年的水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入海水沙通量在年内呈季节性变化,4~9月份入海流量分配占全年的74.3~88.8%,含沙量占91.7~96%;三站含沙量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均呈下降趋势,与同期流量比较,博罗、马口含沙量产生突变并呈减少趋势,三水站流量相对同期含沙量则产生突变并呈增加趋势。
路海亭戴志军张小玲何为任杰
关键词:水沙通量统计分析
海滩体积时空变化和波浪场的奇异谱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海滩响应波浪动力作用的变化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奇异谱分解方法对南湾海滩连续实测剖面的体积变化值与南湾逐日波高变化值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以诊断分析波浪在海滩变化过程中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海滩体积的时空变化与波浪作用力有明显的相关关系;(2)海滩响应波浪动力作用变化最明显的地方是在中间岸段,在直线岸段次之,在遮蔽岸段最弱;(3)对海滩变化有较强作用的波浪场分别位于近岸及其与上下岬角连线的邻近区域。
戴志军路海亭欧素英李春初陈建勇
关键词:奇异谱分析
杭州湾北岸上海化学工业区前沿岸滩稳定性研究
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和动力沉积学等研究方法,基于大量实测水沙资料对以上海化学工业区前沿岸滩近岸沉积物以及泥沙输移、剖面冲淤特征及水动力作用等进行较深入的系统分析与研究。首先,研究区...
路海亭
关键词:沉积物
文献传递
长江河口南汇东滩与南滩沉积物空间相关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SVD分解技术,对南汇边滩两大地貌单元-南滩和东滩的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和物质组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SVD可以用来诊断两个具有空间相互作用的沉积场遥相关特征;(2)南汇东滩没冒沙上端的沉积环境及相应的物质组成对南滩的沉积环境及物质组成有显著的影响,南滩的沉积物特别是粒级较粗的组分主要来源东滩;(3)南汇东滩铜沙咀区的沉积环境及物质组成与南汇咀区的沉积环境及物质组成具有正相关特征。
戴志军陈建勇路海亭
关键词:奇异值分解
季节性波浪动力作用下南湾弧形岸滩泥沙横向输运特征被引量:7
2007年
响应季节性波候作用的泥沙输运特征是研究弧形海滩地貌变化及港工建筑的重要内容。基于南湾弧形海滩实际测量的冬、夏各11条剖面高程变化资料,将其划分为低潮间带、低中潮带、中潮带、高潮间带、低冲流带、中冲流带及其海滩后滨等7带,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各个带的体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湾弧形海滩的泥沙以单向输运为主,并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冬季泥沙在东南浪作用下,自陆向海输运,夏季泥沙在西南浪作用下自海向陆输运;2)南湾弧形海滩的泥沙分别在高潮带与中潮带、低冲流带与中冲流带之间存在频繁的双向输运;3)南湾弧形海滩不同岸段泥沙的横向输运因岬角的遮蔽能力、地形以及波浪作用的方向而有所差异。
戴志军陈建勇李春初王世俊路海亭
关键词:EOF分析
杭州湾北岸弧形岸段悬沙净输移分析——以龙泉—南竹港岸段为例被引量:19
2009年
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弧形岸段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利用余流分析和悬沙机制分解方法对该岸段的悬沙输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经2004-2005年地形冲淤验证。结果表明:龙泉—南竹弧形岸段的动力条件相对较弱,余流表现为总体向西流动,特征为"两头大、中间小",机制分解得出悬沙输运以净进为主,各动力项中主要以平均流项和stokes漂流项为主,平均输沙率方向受平均流项控制,涨落潮挟沙强度对净输沙也有一定的贡献,并导致研究区西部岸段出现逆向输沙;余流和机制分解结果表明海岸的中部及东部为悬沙的主要落淤地带,而西部则冲刷加深,这与地形的冲淤分析相一致。
陈建勇戴志军陈吉余张小玲路海亭
关键词:悬沙输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