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淑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哲学
  • 4篇社会
  • 2篇三个代表重要
  • 2篇三个代表重要...
  • 2篇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工作
  • 2篇社会科学工作...
  • 2篇社会责任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2篇费希特
  • 1篇邓小平
  • 1篇邓小平发展观
  • 1篇形而上学
  • 1篇虚无
  • 1篇意蕴
  • 1篇异己
  • 1篇哲学比较
  • 1篇哲学底蕴
  • 1篇哲学家
  • 1篇哲学命题

机构

  • 6篇大同职业技术...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路淑英
  • 2篇杨寿堪

传媒

  • 5篇山西大同大学...
  • 4篇湖南社会科学
  • 2篇新视野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邓小平发展观探析
2001年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思想。
路淑英
关键词:邓小平发展观前进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003年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思想论述的重要观点和结论 ,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它所展示的科学内容和方法 ,在新的实践和时代条件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宝库 。
路淑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梦的哲学底蕴被引量:1
2014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其深厚的哲学底蕴。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实践是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它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社会实践走出来的伟大理想,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的伟大实践与不懈奋斗,中国梦进入崭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结构整体观。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中国梦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造福于全体人民的伟大理想。中国梦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集中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从而激发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路淑英
关键词:中国梦哲学底蕴社会实践人民群众
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的启示被引量:2
2013年
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著作中首先从抽象的人和社会的人两个层面分析了人的使命,认为社会的人的使命就在于达到人类的"完善"。学者作为社会的人,是掌握社会知识的特殊阶层,因此,学者具有三种使命:学者应努力研究与发展他自己所选定的那种科学,并为此做出贡献;学者应把自己掌握的全部知识为社会服务;学者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个人类的道德风尚。费希特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德国有其进步性,对我们今天还是具有重要的启示与现实意义。
路淑英
关键词: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责任主观能动性
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2003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本文从时代性、创新性、理想性、广泛性等方面论述了党的先进性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揭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路淑英
萨特“虚无”概念的解读
2012年
萨特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虚无”、“虚无化”的概念,贯穿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突出表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但其内容与表述十分庞杂与晦涩,我们不容易读懂与理解,同时我们又往往只从表面去肤浅地解释,因而无法掌握其概念含义与理论意义。
路淑英
关键词:《存在与虚无》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社会活动家哲学家
形而上学对世界终极问题的追问及其深刻意蕴
2014年
形而上学对世界终极问题的追问是它有别于具体、实证科学,屹立于世界科学领域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又是推动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智慧之源。形而上学对终极问题的追问主要表现在对外部世界、对人与社会、对天人之际三个方面的追问。对外部世界的追问,认为只有以"无"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才能正确说明宇宙的开端;对"理念"的追问,是要阐明理念与存在何者"在先"的问题。关于人的追问主要围绕"人是什么"和"如何看待人的死亡"两个问题展开;对社会的追问,主要考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观点。对天人之际的追问,揭示了中外哲学家的主要见解。形而上学对世界终极问题的追问,为科学的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及人生具有深刻指导及现实启示。
路淑英
关键词:形而上学天人之际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003年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观点和结论,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它所展示的科学内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宝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路淑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论人性的弱点被引量:9
2004年
人要认识自己 ,解剖自己 ,其最根本的东西是从人性来审视自己。我们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理解人性 ,人是善与恶的结合体 ,即人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魔鬼。人性的善与恶潜在人的自然属性之中 ,而人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 ,当具备一定社会环境与条件时 ,善与恶才会显露出来。人性的主要弱点在于权欲、物欲与情欲中表现出来的恶行。人们通过法律、道德与宗教的形式抑恶扬善 。
杨寿堪路淑英
关键词:人性权欲物欲情欲
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的启示
2012年
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中首先从"抽象"的人和"社会的人"两个层面分析了人的使命,认为"社会的人"的使命就在于达到人类的"完善"。学者作为"社会的人",是掌握社会知识的特殊阶层。因此,学者具有三种使命:学者应努力研究与发展他自己所选定的那种科学,并为此作出贡献;学者应把自己掌握的全部知识为社会服务;学者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个人类的道德风尚。费希特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德国有其进步性,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路淑英
关键词: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责任知行合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