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关系到输电工程乃至电网的安全稳定,其锈蚀情况及防腐改造直接影响设备本身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为了掌握四川地区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锈蚀及防腐处理情况,通过对新建及在运行的多个500 k V变电站内高压电气设备锈蚀和防腐处理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分析了设备常见的腐蚀形式,指出了现场防腐处理的缺陷问题,评估了现有新型防腐技术,并提出了今后防腐改造工作重点。研究表明,变电站多种设备确实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锈蚀情况,现场防腐改造并不能有效解决已有的腐蚀,建议今后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防腐工程公司采用冷喷防腐技术对变电站进行全覆盖式的防腐改造。
某500 k V变电站装设的直流融冰装置在2014年融冰时发生35 k V交流侧管母及绝缘烧毁事故,事后相关部门对故障装置进行了细致的交流耐压试验,通过结合试验现象、数据以及相关电路模型,确定了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管母铜带缠绕方式存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此案例对中国其他类似的直流融冰装置故障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冬季配电网线路覆冰时,可以采用交流融冰的方法对线路全线进行融冰作业。传统交流融冰采用变电站内10 k V母线作为融冰电源,常出现由于线路阻抗不匹配,导致融冰电流小于最小融冰电流或大于线路最大融冰电流,从而无法进行交流融冰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压器串联的配电网线路交流融冰方法,作为传统交流融冰方法的有效补充,提升了配电网线路交流融冰适用率。技术人员应用该方法成功对10 k V桃铁线进行现场融冰,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可为类似的配电网线路交流融冰提供参考。
近年来,绝缘管型母线作为一种大电流连接线使用日渐增多,但由于目前管母的生产、运维尚缺乏有效规范,投运后频繁出现问题。文中以四川某变电站35 k V绝缘管母为研究对象,对其投运后出现的鼓包、冒烟、着火等异常现象和结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多组试验和解体分析结果,管母的半导电层和铜带配合不合理所导致的半导电层破损是运行异常的直接原因。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半导电层出现破损后,破损处电场局部集中,且破损处的电场强度与破损口大小正向相关。同时,由于半导电层阻燃性能较差,出现放电后使缺陷发展扩大,并最终表现出鼓包、冒烟、着火等异常现象。在此基础上,文中还分析了管母的结构设计、材料使用对其电气性能的影响,并从生产加工、运行维护、检测等方面对管母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