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远忠
- 作品数:49 被引量:166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Ebp1、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Ebp1(ErbB-3binding protein,Ebp1)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Ca分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分期的相互关系。方法:21例BPH,55例PC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bp1、A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在BPH、PCa中的表达关系,二者表达与PCa的病理分级、术前PSA水平、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PCa组织中Ebp1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BPH组织(P<0.05),BPH、PCa组织中AR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PCa组织中Ebp1、A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PSA值无明显关系(P>0.05);PCa组织中Ebp1、AR在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Ebp1表达在BPH、PCa组织中有差异性,Ebp1可以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一个潜在指标;随着PCa进展AR、Ebp1表达逐步减少,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两者结合可作为PCa预后评价的指标。
- 唐显力邓远忠刘朝东刘尊亮
- 关键词:前列腺癌EBP1雄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
- 17例胱氨酸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治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胱氨酸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17例胱氨酸结石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16~76岁,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及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影像学未发现结石则判为结石完全清除,单个残留结石直径小于或等于4 mm则为临床无意义残留结石,若结石残留较多则再次手术。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次数为(1.82±1.13)次/人,手术次数为1次者9例,2次者4例,3次者3例,5次者1例,通过1次手术达到无结石残留者8例,一期清石率为47.06%,术后仍有结石残留者6例。手术次数≥2次的患者鹿角结石构成比明显高于手术次数<2次的患者(87.5%vs.11.1%,P=0.003)。16例患者术后血肌酐水平低于术前,13例患者术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高于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胱氨酸结石病例较少见,易复发,常需多次手术,手术应尽量微创达到完全清石并联合水化、饮食及药物等综合治疗,建立长期随访及管理体制。
- 李佳明谢永鹏邓远忠
- 关键词:胱氨酸结石泌尿系结石经皮肾镜取石
- 23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总结睾丸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经过,同时对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分析1983年7月至2009年12月到本院就诊并有完整随访的睾丸原发淋巴瘤患者共23例。结果 23例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16例患者在术后接受化疗,其中4例患者行阴囊和对侧睾丸放疗;3例患者接受放疗,2例患者接受了中医治疗,另2例患者未接受进一步治疗。15例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不确定(CR/CRu),4例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是39.7%和28.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和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应采取综合治疗,建议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预防性鞘内注射及对侧睾丸的预防性照射可明显减少肿瘤复发。
- 何卫阳李丹苟欣王明邓远忠
- 关键词:睾丸淋巴瘤预后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伴肾功能损害的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盂内尿液向输尿管排泄受阻,伴随肾集合系统扩张并继发肾损害的一类疾病。梗阻会导致肾脏内压力增高,肾积水,肾功能损害。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其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然而对伴明显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存在争议。
- 李哲学邓远忠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肾功能不全
-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MPCNL)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超声引导对30例肾结石患者共31只肾进行MPCNL治疗的资料。结果:30例患者肾穿刺成功率96.8%(30/31),满意放置导管造瘘成功率93.5%(29/31)。全部病例术后解除结石梗阻。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邓远忠苟欣涂波何卫阳王明唐伟傅劲草尹志康
- 关键词:肾结石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
-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前列腺癌细胞的免疫效应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抗前列腺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的培养基培养诱导DC产生,用含干扰素-γ(IFN-γ)、CD3单克隆抗体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的培养基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产生,然后将DC与CIK共培养,制备成DC-CIK细胞。实验分DC组、DC-CIK组、DC-T组和CIK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3、CD8和CD56等细胞表型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DC-CIK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 DC-CIK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105.14±2.16)、(726.28±21.35)pg/mL,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DC-CIK组细胞表达CD3+/CD8+(60.9±1.28)%、CD3+/CD56+(27.8±1.01)%也明显增加(P<0.05),而CD3表达与DC-T组和CI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各组免疫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DC-CIK组为(52.31±2.14)%,相比DC组(11.14±1.02)%、DC-T组(14.19±1.63)%和CIK组(34.43±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在体外可诱导明显的抗前列腺癌免疫效应,为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奠定实验和理论基础。
- 匡幼林邓远忠梁思敏苟欣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
- Survivin、bcl-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bcl-2在82例RCCC和20例正常肾组织的表达。结果:RCCC中
- 唐伟李家兵邓远忠蒲军梁思敏
- 关键词:SURVIVIN肾透明细胞癌BCL-2临床病理
- 文献传递
- 钬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应用研究
- 2018年
- 钬激光具有能量集中,水吸收性好,脉冲式发射,组织穿透能力弱的特性,能够对组织精确切割、气化和凝固止血,使得钬激光在泌尿外科应用甚广。自上世纪90年代初,钬激光开始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精确治疗前列腺增生,其疗效持久,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主要对钬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推广做一综述。
- 姜波邓远忠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钬激光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
- 膀胱结肠瘘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膀胱结肠瘘的诊治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结肠瘘患者的诊治资料。男性5例,女性1例。病因为结肠癌4例、结肠憩室炎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粪尿、气尿及反复尿路感染。通过CT确诊4例、膀胱镜确诊2例、膀胱造影确诊1例。6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病变肠段切除一期吻合加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膀胱瘘口外长补1例;一期横结肠造口、二期结肠癌根治加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1例结肠癌患者因肿瘤有远处转移,仅行横结肠造口术。结果:6例随访5个月~3年,平均2.2年。除1例结肠癌于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外,其他患者术后生存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膀胱结肠瘘主要病因为肠道病变,临床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及粪尿等,CT三维重建为首选的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
- 何卫阳苟欣王明邓远忠汤召兵
- 关键词:膀胱瘘肠瘘
- 辅助性T细胞17在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伴不同程度组织学前列腺炎(HP)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浸润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组织标本,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单纯组和合并HP组,合并HP组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HP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前列腺组织标本中Th17的浸润状况。结果共60例(75.00%)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HP,合并轻度、中度、重度HP组分别为31例(38.75%)、18例(22.50%)、11例(13.75%)。与单纯组比较,合并HP组的前列腺体积较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较高、最大尿流率降低(P<0.05)。单纯组患者前列腺组织中未检测到Th17,合并HP组Th17约占细胞总数的4%,且合并重度HP组Th17细胞占细胞总数比例、Th17/CD4+T细胞比值高于合并轻度、中度HP组,但其CD4细胞占细胞总数比例低于合并轻度、中度HP组(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HP患者前列腺组织Th17浸润情况较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严重,合并重度HP患者尤为明显;Th17与CD4+T细胞的失衡可能是HP促进前列腺增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 李云祥李进铭张宗平王安果魏强邓远忠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辅助性T细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