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培仁

作品数:247 被引量:2,510H指数:2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1篇文化科学
  • 27篇艺术
  • 13篇经济管理
  • 9篇政治法律
  • 6篇社会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5篇媒介
  • 33篇新闻
  • 26篇电影
  • 26篇媒体
  • 24篇媒介地理
  • 24篇传播学
  • 20篇文化
  • 19篇媒介生态
  • 16篇社会
  • 14篇大众
  • 14篇新闻传播
  • 14篇世界主义
  • 13篇媒介地理学
  • 13篇本土
  • 12篇共同体
  • 9篇学科
  • 9篇人类命运
  • 9篇媒介管理
  • 8篇媒介生态学
  • 7篇地理

机构

  • 230篇浙江大学
  • 8篇杭州大学
  • 3篇暨南大学
  • 3篇凯里学院
  • 3篇浙江传媒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科技学院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238篇邵培仁
  • 15篇王昀
  • 12篇姚锦云
  • 10篇周颖
  • 9篇陈兵
  • 8篇杨丽萍
  • 7篇廖卫民
  • 7篇章东轶
  • 6篇邱戈
  • 5篇展宁
  • 5篇潘祥辉
  • 5篇沈珺
  • 4篇李一峰
  • 4篇陈江柳
  • 3篇范红霞
  • 3篇张梦晗
  • 2篇夏源
  • 2篇潘戎戎
  • 2篇李雯
  • 2篇张健康

传媒

  • 26篇当代传播
  • 18篇现代视听
  • 14篇浙江大学学报...
  • 13篇现代传播(中...
  • 8篇东南传播
  • 8篇浙江传媒学院...
  • 7篇新闻记者
  • 7篇嘉兴学院学报
  • 6篇杭州师范学院...
  • 6篇新闻大学
  • 5篇浙江社会科学
  • 5篇徐州师范大学...
  • 5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 4篇编辑之友
  • 4篇新闻与写作
  • 4篇新闻爱好者
  • 4篇中国广播电视...
  • 3篇浙江学刊
  • 3篇新闻知识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1篇2020
  • 21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21篇2016
  • 11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14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15篇2006
  • 7篇2005
  • 11篇2004
2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我国传播学的发展趋势被引量:2
1996年
传播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在中国,现在的情形就像恩格斯当年在谈论一门学科的建设时所说的那样:“在这方面,到现在为止只做出了很少的一点成绩,因为只有很少的人认真地这样做过。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很大的帮助,这个领域无限宽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虽然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摸索、探路的阶段,但我们相信今后的十年、二十年……在这个新兴的学术领域中,一定会充满更积极、更活跃。
邵培仁
关键词:心理学本土化传播媒介新闻学
国际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以SSCI刊物《政治传播》为分析样本(2001—2011)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通过对SSCI收录的由美国政治学协会与国际传播学会主办的《政治传播》杂志,在21世纪初10年间发表的224篇论文,从论文的地区分布情况、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或任职单位、研究议题、研究方法、被引频次最多的论文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显示,在这10年间国际政治传播研究与整个国际政治生态保持一致,显示出积极互动、有机协调的样态,具体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和趋势:政治竞选的研究仍是主要议题;媒介与政治交互作用研究受到重视;较关注与时代背景密切的政治议题;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有所增加;中国问题的研究开始增多;注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邵培仁张媛
关键词:政治传播SSCI
跨国传媒集团入粤的思索被引量:12
2002年
邵培仁颜伟
关键词:传媒业
线上新闻的全球地理想象:新华网国际新闻之检视被引量:5
2016年
媒介话语影响着文化地理想象以及人们关于空间的感知。透过检视新华网国际新闻报道的语义网络与新闻框架,本文试图以此为断面回应线上新闻建构的全球地理图景。新闻报道形塑出差序化的地理格局,少数国家在新闻生产中占据着绝对中心位置,在此之中,在"冲突的世界"中崛起的"中国梦"得以聚焦化。通过一整套话语选择机制,新闻报道呈现了关于地方性认同以及对全球霸权秩序反抗的国家表达。传统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在全球新闻传播中仍具有其适用性。受制于文化地理边界,在全球化新闻流动中,线上新闻并未实现如乐观主义者想见的多元生态。
邵培仁王昀
关键词:地理国际新闻新华网
世界已经进入全民传播时代被引量:3
2014年
传统新闻媒体是无法自己完成可能危及自身利益的改革和创新的。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和不断进步,犹如在传播世界点燃了燎原大火,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格局,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媒介融合、媒介生态友好和全民传播的新世界。
邵培仁
关键词:媒体变革受众需求
论美国“公共新闻运动”被引量:9
2007年
20世纪最后10年,美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公共新闻"运动。尽管它至今没有形成确定的概念与清晰的理论框架,但围绕"为人民"这一理念,力图挽救日益堕落的公共生活以及媒体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做出了努力和尝试,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推动了"美国新闻史上最有组织的内部社会运动"。但这一运动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无法摆脱媒体专业主义、企业形态、合作分工的影响,无法真正实现公众为表达自己的声音而要求的近用权,势必被更为民主的"市民新闻"所替代。
邵培仁李一峰
关键词:公共新闻公民新闻市民新闻
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被引量:62
2010年
地方既是人类从事某一行为的地方,也是由感知而形成的总体印象。它不仅对媒介地理学体系的构建、而且对社会建构和文化记忆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认识地方的主客观维度的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和地方意象是其理论支撑,影视媒介是地方感表达、塑造和构成的重要载体,而新媒介则催生了具有更加多元和广阔视野的"新地方感"。媒介可以通过对地方整体、特殊和具体价值的肯定建构地方性,但仅靠当地少数媒介难以形成影响,必须整合大量媒介共同发力才能使地方性得以凸显。
邵培仁
关键词:媒介地理地方感媒介空间文化记忆
触碰隐匿之声:舆情认知、大数据治理及其经验反思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舆情认知的方法转向。这种新的技术治理手段更为重视舆情结构的关系化,舆情研究被纳入一种日常化的沟通机制,舆情信息则被进一步整合为社会性资源。不过,大数据虽在舆情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亦有诸多批评的声音。传播研究...
邵培仁王昀
关键词:舆情大数据
转向空间:媒介地理中的空间与景观研究被引量:39
2010年
传播与媒介研究长期忽视空间的概念。当下媒介地理学所关注的空间,在邻里、城市、区域、国家等所有尺度上,都不是简单的观念,而是各种现象的综合体;也不只是自然的、地理的,还是社会的和媒介的。不同的空间向度既可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也可看作是精神层面的多种建构,具有观念形态的特征。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的广泛介入极大地推动了空间复苏和空间转向,使得人类的空间感由实境转向虚境,由亲身体验转向媒介体验,于是本来以呈现和表达社会为己任的媒介反而成为社会必须关注、使用和依赖的对象,否则会威胁到它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邵培仁杨丽萍
关键词:媒介空间媒介地理媒介时间人文地理
传播民主真的能够实现吗?——媒介象征性权力的转移与话语民主的幻象被引量:17
2011年
本文分析了媒介象征性权力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指出了在中国这种象征性权力转移的路径和过程。作为一种话语权力,象征性权力对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媒介象征性权力的意义和功能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清媒介给社会带来的标示作用。
邵培仁范红霞
关键词:话语民主舆论生态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