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培英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3篇动态心电图
  • 2篇病患
  • 1篇短阵
  • 1篇短阵室性心动...
  • 1篇心病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房
  • 1篇心房扑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 1篇心室
  • 1篇心室扑动

机构

  • 5篇江西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郑培英
  • 4篇雷梦觉
  • 2篇吴雅利
  • 1篇魏云峰
  • 1篇吴冠军
  • 1篇李乃渠
  • 1篇周萍

传媒

  • 2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心电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糖耐量水平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雷梦觉吴雅利魏云峰李乃渠郑培英吴冠军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糖耐量心率变异性
心房扑动1∶1传导酷似心室扑动1例
1998年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有心房扑动、颤动史10余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室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示:心房扑动呈2∶1至9∶1传导,F波频率214次/min(附图上)。于晨间锻炼时出现一系列宽大畸形的正弦样曲线波(附图下),心室率214次/min,较规则,持续4min6s后自行恢复2∶1—3∶1传导的心房扑动。当时患者感心悸、头晕。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心室扑动?
郑培英
关键词:心房扑动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1997年
对2006例动态心电图资料中的36例89阵室速进行分析,室速发作频率为136±30次/min。发作高峰在6:01~8:00时,室速大部分出现在舒张晚期。随访中仅1例猝死。认为动态心电图检出的短阵室速预后良好,而对室速伴心衰及晚电位阳性者应积极治疗。
雷梦觉郑培英史翠英
关键词:心电图心动过速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109阵次SMI和28例中年冠心病患者30阵次SMI。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于中年组,以上午9~11时发作最频,其发作高峰与血浆儿茶酚胺生理高峰浓度时间一致,与心肌供血减少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发作SMI时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均低于中年组,而且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有痛性心肌缺血时,提示运动不是主要诱因,SMI可诱发心律失常。结论临床不能根据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有无决定治疗及判断预后,及时发现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减少心律失常,对防止猝死和心肌梗塞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吴雅利雷梦觉郑培英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中三相束支阻滞的特征及意义
2000年
目的 探讨三相束支传导阻滞的发作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18例病理性三相束支阻滞和 2 0例生理性三相束支阻滞 ,并对病理组 14例随访观察。结果 病理组阻滞时临界心率 5 8~ 12 0次 /min ,其阻滞时R—R间期与基础R—R间期无显著性差异 (t=1.14,P >0 .0 5 )。而生理组阻滞时R—R间期与基础R—R间期有显著性差异 (t =15 .15 ,P <0 .0 0 1) ,具有明显的长—短周期。病理性三相左束支阻滞 7例中 5例 (71% )转为永久性 ,右束支阻滞 11例中 4例 (36 % )转为永久性。结论 间歇性束支阻滞其不应期病理性延长 ,一部份转为永久性束支阻滞 ,其发生与基础心脏病有关。而生理性阻滞束支不应期正常 ,其本身无病理意义。
郑培英雷梦觉周萍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