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谅

作品数:62 被引量:464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针灸
  • 10篇血管
  • 9篇血管性痴呆
  • 9篇痴呆
  • 8篇针刺
  • 8篇针刀
  • 8篇中药
  • 7篇阴阳
  • 7篇中医
  • 6篇调和阴阳
  • 6篇药线
  • 6篇医经
  • 6篇针灸疗法
  • 6篇针药
  • 6篇名医
  • 6篇名医经验
  • 6篇灸疗
  • 6篇灸疗法
  • 5篇中风
  • 5篇中医药

机构

  • 59篇广州中医药大...
  • 19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珠海市中医院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罗湖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2篇郑谅
  • 12篇庄礼兴
  • 11篇李艳慧
  • 5篇张泽胜
  • 4篇徐展琼
  • 4篇吴丹
  • 3篇杨文辉
  • 3篇杨路
  • 3篇贺君
  • 2篇江钢辉
  • 1篇方芳
  • 1篇郑晓斌
  • 1篇韩德雄
  • 1篇林国华
  • 1篇庄子齐
  • 1篇张宾
  • 1篇廖穆熙
  • 1篇曾垂魁
  • 1篇贾超
  • 1篇周莹

传媒

  • 6篇中国针灸
  • 5篇针灸临床杂志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针刺研究
  • 4篇上海针灸杂志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新中医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环球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杨文辉基于营卫理论针药结合治疗斑秃临床经验采撷被引量:13
2020年
总结杨文辉教授基于营卫理论针药结合治疗斑秃的临床经验。杨教授将斑秃划分为营气病和卫气病,认为卫气病者,病位在皮肤腠理,与肺肾相关;营气病者,病位在局部经络,与心、脾胃相关。病在皮肤、经络时依靠针灸治疗;脏腑、经络兼病者,则当针药并施。针灸方面,杨教授运用调和营卫针法治疗斑秃,其基本内容包括调营卫之本源、调营卫之虚实、调局部营卫之运行。中药方面,认为卫气病者可以中药外洗,选用疏风解表、通经活络之品;营气病者,病情较轻者中药外洗,病程日久者中药内服,以桂枝汤为底方,随证加减。
吴丹郑谅李海涛戴韫
关键词:斑秃针药结合营卫理论名医经验
前列腺增生贴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贴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将16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用前列腺增生贴剂治疗,每天一次,每次6-8小时左右;对照组用前列通片治疗,每次4片,每日三次...
郑谅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药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温针灸治愈带状疱疹后神经源性膀胱1例报告被引量:2
2016年
报告1例带状疱疹侵袭骶尾神经引发神经源性膀胱,连续治24d,无复发。男,79岁,带状疱疹急性发作,于外院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11d,症状好转,出现排尿障碍,逐渐加重,尿频、尿急3d。刻诊:神清,精神一般,小腹时有满胀感,尿意不明显,无发热,无尿道口刺痛,留置导尿管,引出澄清淡黄色尿液,大便正常,食欲、睡眠可,舌质淡,舌中有裂纹,边有齿痕,舌苔薄,脉缓;白细胞计数:42个/u L,红细计数:449个/n L,符合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宜温阳益气补肾,予药线点灸配合温针灸。连续治疗24d,夜尿减少至2次,白细胞计数6个/u L,红细胞0个/u L,随访1个月,小便通畅,疗效巩固。
卢晶晶郑谅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带状疱疹药线点灸温针灸温阳益气
针灸为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江钢辉郑谅庄子齐
关键词:针灸辨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1999年
为探讨针灸配合中药复元汤( 主要由鹿茸、杞子、人参、丹参等药物组成) 对血管性痴呆(VD) 的疗效, 将60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及针灸中药结合组( 简称针药组) , 每组各30 例, 治疗2 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 评分值、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 以及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两组各临床疗效指标均有改善, 尤以针药组显著。故认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补肾中药治疗VD患者, 不失为一种有效。
郑谅李艳慧庄礼兴
关键词:针灸疗法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疗法
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即取夹脊穴、阿是穴、支沟穴、阴陵泉穴、行间穴进行电针,于疱疹密集、红肿疼痛处进行叩刺并拔罐),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药线灸治疗(取阿是穴、莲花穴,抓蛇头截蛇尾进行药线点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各治疗时期疱疹愈合评分、疱疹病情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疗效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各治疗时期疱疹愈合情况、疱疹病情评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或P<0.01)。治疗1 d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10 d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33%(P<0.01)。结论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可有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且疗效显著。
陈凤罗梦蔡晓军郑谅
关键词:带状疱疹药线灸电针刺络拔罐
杨文辉基于温通理论运用麦粒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帕金森病被引量:7
2021年
本文总结杨文辉教授基于温通理论运用麦粒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温通理论重视阳气促进气血流通的作用,提出治疗气血不畅所生疾病的大法是补脏腑之不足、通经络之郁滞。基于此理论,杨教授认为气虚血瘀型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涉及两方面,一是肝肾阳气虚衰,二是气血运行不畅。治疗当以温补肝肾、行气通络为法。采用麦粒灸的方法,选取止颤穴、十二井穴及四花穴,再依据脏腑辨证选取相关穴位,以温补肝肾、散寒消瘀、激发经气。诸穴合用,局部与整体同治,气血与脏腑同调,不仅操作简便,患者接受程度高,并且取效甚速。
韦佳曾芳冬郑谅
关键词:帕金森病颤证麦粒灸
郑谅教授运用药线点灸结合脐环针治疗黄褐斑经验被引量:8
2019年
本文总结郑谅教授运用药线点灸结合脐环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郑谅教授认为,黄褐斑虽病在肌肤,其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肝、脾、肾功能失调,颜面部气血失和。临床上可归纳为肝郁血瘀、脾肾气虚、肾阴不足三种证型。治疗上局部与整体并重,辨病与辨证结合,以通调气血、兼理脏腑为宗,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调和气血,同时结合脐环针调理脏腑,重视气血对黄褐斑的影响,强调面部皮损区点灸。药线点灸及脐环针均源自我国壮族民间特色疗法,其操作简便,取效迅速,两者结合可增强养颜消斑之效,减少黄褐斑的复发。
全亚林郑谅
关键词:黄褐斑药线点灸
郑谅教授运用舌三针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案被引量:15
2019年
目前临床治疗吞咽障碍方法多样,针刺舌三针穴位是吞咽康复中的有效方法之一。郑谅教授在临床中创新取穴和治疗手段,运用舌三针埋线结合辨证配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吞咽能力的康复。本研究通过结合临床案例介绍舌三针埋线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理论与治疗方法,以飨同道,并推动该方案的更多临床研究开展。
杨阳郑谅卢晶晶
关键词:穴位埋线舌三针吞咽障碍脑卒中
针刺联合明目地黄丸治疗干眼症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明目地黄丸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干眼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各100只眼。观察组采用口服明目地黄丸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2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uorescent test, 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 SIT)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为89.0%(89/100)、对照组为67.0%(67/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1,P<0.001)。治疗后,观察组BUT[(7.89±1.65)s比(5.01±1.72)s,t=8.541]大于对照组(P<0.01),SIT[(7.45±1.68)mm比(5.57±1.45)mm,t=5.991]高于对照组(P<0.01),FL评分及眼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551、12.342,P<0.01)。结论针灸联合明目地黄丸治疗干眼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陈禹兆郑谅
关键词:干眼病针刺疗法针刺补法明目地黄丸泪器疾病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