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冬琳

作品数:48 被引量:215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卒中
  • 10篇疗效
  • 10篇脑卒中
  • 8篇疗效观察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7篇急性
  • 6篇缺血
  • 5篇眩晕
  • 5篇卒中后
  • 5篇脑卒中后
  • 4篇血管
  • 4篇运动神经
  • 4篇运动神经元
  • 4篇运动神经元病
  • 4篇神经元
  • 4篇手法
  • 4篇手法复位
  • 4篇头盔

机构

  • 34篇江苏大学附属...
  • 13篇常州市武进人...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苏州高新区人...
  • 2篇江苏大学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泰州职业技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48篇郝冬琳
  • 10篇吴波娜
  • 10篇王利惠
  • 9篇许元丰
  • 9篇王佳佳
  • 8篇毛伦林
  • 6篇杨学峰
  • 6篇虞晓龙
  • 6篇岳茂兴
  • 5篇马爱金
  • 5篇周培根
  • 5篇张金
  • 5篇李瑛
  • 5篇尹进南
  • 4篇吴文
  • 4篇钱亿超
  • 4篇季莉莉
  • 4篇黄晞
  • 4篇陈晓南
  • 4篇吴娟

传媒

  • 7篇中华卫生应急...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82例眩晕或头晕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眩晕或头晕患者常见病因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主诉眩晕或头晕患者382例,根据详细病史、临床特征、体征以及头颅CT、MRI、磁共振血管造影、颈椎X射线和颈部血管B超等检查结果,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征。结果 382例中,周围性眩晕107例(28.0%);后循环缺血91例(23.8%);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68例(17.8%);心理疾病相关性头晕62例(16.2%);前循环梗死6例(1.6%);偏头痛性眩晕5例(1.3%);中枢相关性眩晕4例(1.0%);不明原因39例(10.2%)。结论周围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心理疾病相关性头晕为眩晕或头晕最常见病因。由寰枢关节紊乱及椎间孔狭窄伴椎动脉狭窄或受压引起的眩晕并不罕见。
华敏沈华超何冬梅赵承承郝冬琳印卫兵王杰徐德友叶民丁新生
关键词:眩晕头晕后循环缺血寰枢关节紊乱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对首次缺血性卒中后1年内卒中复发的影响: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对首次缺血性卒中后1年内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至少随访1年。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据发病初血浆Fib水平,将患者分为高Fib组和正常Fib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21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1例完成1年随访,其中30例(27.027%)复发。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ib水平高[优势比(oddsratio,OR)13.23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152~152.077;P=0.038]、初次发病年龄大(OR1.321,95%c,1.064~1.641;P=0.012)、体质指数高(OR1.351,95%CI1.001~1.823;P=0.049)、服用抗血小板药(OR36.819,95%CI1.890~717.143;P=0.017)和降血压药(OR50.765,95%C13.198~805.878;P=0.005)依从性差是初次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函数曲线显示,高Fib组卒中复发率显著性高于正常Fib组(Log-Rank检验,P=0.000)。结论血浆Fib水平增高、高龄、肥胖以及服用抗血小板药和降血压药依从性差是初次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季莉莉郝冬琳马爱金李乐超张燕芳狄晴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纤维蛋白原复发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42例和开颅治疗组40例,微创治疗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颅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状态(ADL)。结果手术治疗后对2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微创治疗组42例,死亡5例,病死率11.9%;开颅治疗组40例,死亡15例,病死率37.5%。微创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开颅治疗组,血肿清除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开颅治疗组,ADL优于开颅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治疗创伤小,手术恢复情况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马爱金郝冬琳许元丰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清除术
一种方便调节的头戴VR头盔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便调节的头戴VR头盔,包括顶部罩壳(1)、侧罩壳(2)、眼罩(3)、调节板(4)、头戴(5)、头卡扣(6);其中所述罩壳(1)卡合安装到侧罩壳(2)的外端部,所述眼罩(3)安装到所述罩壳(2)的内端部;所...
虞晓龙郝冬琳黄晞刘莹
文献传递
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心源性疾病与晕厥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6例心源性晕厥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基本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快速性心律失常7例(26.9%);②缓慢性心律失常12例(46.2%);③急性心肌梗塞2例(7.7%);④QT延长综合症1例(3.8%);⑤心肌病1例(3.8%);⑥左房粘液瘤1例(3.8%);⑦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2例(7.7%)。结论心源性晕厥是由不同病因,不同心电学特征共同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的综合症,它被认为心源性死亡的先兆,故临床应特别关注和警觉。
陈志术吴文郝冬琳陈琪英姚阳
关键词:心源性晕厥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诊疗新进展被引量:11
2019年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与上、下运动神经元(upper/lower motor neuron,U/LMN)选择性损伤相关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和锥体束[2]。主要疾病类型包括有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进行性肌萎缩(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PMA)、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palsy,PBP)、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PLS)[3]。
朱晓瓞岳茂兴郝冬琳郝冬琳徐君晨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利鲁唑前角运动神经元临床诊疗
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奇数组作为对照组,偶数组作为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2,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许元丰郝冬琳曹德峰
关键词:脑梗死中药熏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
耳石复位对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对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变位试验(Roll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对50例诊断S-BPPV患者进行分型及侧别判定,对可能的后半规管S-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对水平半规管S-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复位,对混合型S-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联合Barbecue翻滚法复位,连续治疗3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周后随访时治愈38/50例(76%),有效46/50例(92%),无效4/50例(8%),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典型病史及变位试验可判断S-BPPV的类型及侧别,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简便、安全,适于临床推广。
郝冬琳吴波娜毛伦林王佳佳
关键词:手法复位主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3例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予活血化瘀、控制血压和血糖、改善脑代谢、保护脑组织和抗氧自由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巴氏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情况,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在治疗2周后其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时加阿加曲班的效果显著。
杨学峰华敏陈文亚郝冬琳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阿加曲班日常生活能力
疏血通及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疏血通及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0~14d,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有不良反应发1例,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血通在急性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血栓通。
曹德峰郝冬琳许元丰王佳佳
关键词:脑卒中中经络疏血通血栓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