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家胜

作品数:89 被引量:479H指数:14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6篇生物学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分子系统
  • 13篇类群
  • 12篇苔藓
  • 12篇苔藓动物
  • 12篇系统学
  • 12篇分子系统发生
  • 11篇基因
  • 9篇蝶类
  • 9篇线粒体基因
  • 8篇系统发生关系
  • 8篇线粒体基因组
  • 8篇鳞翅目
  • 8篇基因组
  • 7篇水螅
  • 7篇主要类群
  • 7篇蛱蝶
  • 7篇系统发育
  • 7篇分子系统学
  • 6篇毒性
  • 6篇蛱蝶科

机构

  • 7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4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安徽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江西省林业厅
  • 3篇江西环境工程...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安徽中医药高...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渥太华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作者

  • 89篇郝家胜
  • 17篇朱国萍
  • 15篇杨群
  • 14篇苏成勇
  • 11篇朱朝东
  • 11篇黄敦元
  • 10篇潘鸿春
  • 9篇孙晓燕
  • 8篇陈娜
  • 7篇王莹
  • 6篇张小平
  • 6篇胡好远
  • 6篇李春香
  • 6篇潘红春
  • 6篇赵华斌
  • 5篇周开亚
  • 4篇吴冬霞
  • 4篇李玉成
  • 4篇余江帆
  • 4篇殷先兵

传媒

  • 1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0篇昆虫学报
  • 7篇动物分类学报
  • 6篇生命科学研究
  • 5篇微体古生物学...
  • 5篇Zoolog...
  • 3篇Curren...
  • 3篇生物学杂志
  • 3篇蛛形学报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安徽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11篇2009
  • 2篇2008
  • 16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茶地蜂生活史及相关生物学习性被引量:25
2008年
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是江西、湖南等地油茶花期主要传粉昆虫之一。2006-2007年在江西宜春对油茶地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蜂在江西宜春1年发生1代。成虫10月中旬开始出巢活动,雄蜂早于雌蜂3d左右出现,完成交尾后数日死亡,雄蜂出巢后寿命18d左右,雌蜂约38d。卵期约8d。幼虫期24d左右,幼虫取食完花粉球后长成老熟幼虫进入滞育期,滞育期约241d。翌年9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约30d。出土后的雌蜂当天就可以交配,交配后的雌蜂在羽化地点附近选址筑巢,采集油茶的花粉和花蜜于虫室中制成球形蜂粮并在上面产卵,每粒花粉球上产卵一枚。
黄敦元丁亮张彦周黄海荣余江帆郝家胜朱朝东
关键词:油茶传粉生物学生活史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线蛱蝶亚科的系统发育被引量:13
2007年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部分序列,以波蛱蝶为外群,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了中国线蛱蝶亚科10属25种蝶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各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表明,所有线蛱蝶亚科聚为两大枝:第一枝包括环蛱蝶属、菲蛱蝶属、蟠蛱蝶属和缕蛱蝶属,其中缕蛱蝶属与环蛱蝶族亲缘关系较近;第二枝包括丽蛱蝶属、穆蛱蝶属、线蛱蝶属、带蛱蝶属、律蛱蝶属和翠蛱蝶属,其中线蛱蝶属为非单系群,翠蛱蝶属和律蛱蝶属则为单系发生,并构成姐妹群。
吴冬霞郝家胜朱国萍陈娜苏成勇潘鸿春张小平
关键词:CYT系统发育
基于线粒体COⅠ和Cyt b基因的粉蝶亚科及黄粉蝶亚科(粉蝶科)部分类群的分子系统发生被引量:21
2007年
测定了粉蝶科的粉蝶亚科和黄粉蝶亚科14属共24种线粒体COⅠ和Cyt b基因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2种粉蝶的同源序列,以眼蝶科的2个物种为外类群,运用NJ法、贝叶斯法分别重建了分子系统树,探讨了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比对和处理后的序列总长度为1111bp,其中变异位点478个,简约位点382个,碱基T、C、A、G平均含量为39.9%、16.9%、30.9%、12.3%,A+T含量和C+G含量分别为70.8%和29.2%。分子系统树显示:黄粉蝶亚科不是单系群,但其中迁粉蝶属和豆粉蝶属在不同的分析方法中均聚合在一起。粉蝶亚科形成一个独立的支系,其中,襟粉蝶族为并系群;粉蝶族的粉蝶属、飞龙粉蝶属和云粉蝶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许丽郝家胜朱国萍殷先兵潘鸿春黄敦元张小平
关键词:CYT分子系统发生
线蛱蝶亚科蝶类部分类群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作分子标记,对线蛱蝶亚科蝴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比对和处理后的序列总长度是645bp,其中有199个变异位点,147个简约信息位点;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18个变异位点,7个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69.6%,G+C平均含量为30.4%,碱基组成出现AT偏斜.以蛱蝶亚科及秀蛱蝶亚科物种为外类群,用NJ、MP及贝叶斯法重建了该亚科的系统发生树,探讨了它们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分子系统树显示,线蛱蝶亚科由以下3大支系:环蛱蝶族+翠蛱蝶族、线蛱蝶族、丽蛱蝶族构成;其中,环蛱蝶族为单系群(NJ树也支持线蛱蝶族的单系性);翠蛱蝶族与环蛱蝶族亲缘关系较近;丽蛱蝶族可能是该亚科较早分化出的一支.
吴冬霞朱国萍陈娜苏成勇郝家胜
关键词:蛱蝶科COI基因分子系统发生
凤蝶亚科(凤蝶科,鳞翅目)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对15种凤蝶亚科蝶类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GenBank中其它相关类群的序列,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构建凤蝶亚科的分子系统树,探讨该亚科各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燕凤蝶族构成凤蝶亚科蝶类系统树基部的一个独立分支;燕凤蝶族和裳凤蝶族为单系发生,且裳凤蝶族聚在凤蝶族内部;喙凤蝶族的单系性尚不能确定。综合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及寄主植物等相关证据,推测斑凤蝶类为凤蝶族中早期分化的一支;较之裳凤蝶类,斑凤蝶类可能更早从二者最近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来。
苏成勇朱国萍郝家胜陈娜潘鸿春吴冬霞张小平
关键词:分子系统发生RRNA基因
啶虫脒和草甘膦及其复合污染对水螅的毒性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为环境污染条件下水体的监测、评价和治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大乳头水螅为试材,分别开展不同浓度啶虫脒和草甘膦2种农药对其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啶虫脒和草甘膦对水螅的96hLC50分别为18.31和72.29mg/L。单因子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螅世代数的增加,其繁殖世代数、农药浓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其世代时间均具有显著影响;高浓度组药液中水螅的世代时间显著长于低浓度组。双因子复合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螅世代数的增加,2种农药的组合方式对其世代时间的影响更加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污染水体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宋辉胡好远胡正宏李玉成郝家胜
关键词:啶虫脒草甘膦慢性毒性
基于线粒体16S rDNA序列探讨蛱蝶科(鳞翅目,蝶亚目)主要分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被引量:20
2007年
本文测定了蛱蝶科7亚科27种蛱蝶和斑蝶科2种蝴蝶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6种蛱蝶的同源序列。以斑蝶科的幻紫斑蝶和绢斑蝶作外群,通过遗传分析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用邻接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蛱蝶科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蛱蝶科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比对处理后获得494bp长度序列,其中有可变位点206个,简约信息位点145个;A+T平均含量78.4%,C+G平均含量为21.6%,具A、T偏倚性。分子系统树显示:蛱蝶亚科并非单系群;蛱蝶族中眼蛱蝶属应移入斑蛱蝶族;闪蛱蝶和蛱蝶亚科与蛱蝶亚科具有较近的系统关系;结果支持豹蛱蝶和釉蛱蝶合为一亚科即釉蛱蝶亚科;支持将秀蛱蝶和蛱蝶亚科从线蛱蝶亚科中分离出来。
陈娜朱国萍郝家胜张小平苏成勇潘鸿春吴冬霞
关键词:蛱蝶科线粒体分子系统发生
小鼠膜型抗衰老蛋白Klotho基因特异片段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克隆小鼠膜型抗衰老蛋白Klotho基因特异片段,制备小鼠Klotho多克隆抗体。方法以小鼠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克隆了小鼠膜型抗衰老蛋白Klotho基因外显子Ⅳ部分序列,经BamH I和Nhe I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质粒pET-GST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GST-Klotho,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以重组GST-Klotho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Klotho多克隆抗体。结果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表明,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了GST-Klotho融合蛋白,GST-Klotho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5%左右;另外通过ELISA法测得抗血清抗体效价约为1:10000,Western印迹分析验证了抗体特异性。结论GST-Klotho融合蛋白的表达和Klotho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Klotho蛋白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模式以及相关抗衰老药物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童睿潘红春马静静朱国萍郝家胜
关键词:KLOTHO基因GST融合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介形类系统分类与起源演化的形态、分子和化石证据被引量:2
2003年
介形类 (Ostracoda)因其丰富的化石记录和广布的海陆现生代表类群 ,而被认为是进化生物学中研究生物多样性产生机制和演变历程的颇具潜力的重要模式生物。介形类在甲壳亚门中的谱系发生位置、起源及其内部各类群间的系统关系还存在诸多争议。基于其体制构造的形态学特征 ,介形类被归入甲壳亚门下的颚足纲(Maxillopoda) ,但来自 18S r DNA序列数据分析却显示 Maxillopoda不是单系群。基于化石记录和壳体形态特征 ,高肌虫 (Bradoriida)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介形类的一个祖先类群 ,但保存有软躯体的早寒武世化石的研究表明 ,Bradoriida不是介形类甚至可能也不属于甲壳类。不同的研究者所强调的壳体和肢体形态特征各异 ,导致介形类最大的现生类群速足目 (Podocopida)的四个超科之间的关系也存在诸多推测。壳体和肢体特征在系统演化意义上的不兼容 ,需要分子生物学等证据的介入。分子、形态和化石证据的积累及各种信息整合是系统演化研究的必然趋势。
张克云郝家胜杨群
关键词:介形类分子系统学系统发育化石节肢动物门
人类活动对经济作物传粉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虫媒传粉对多数有花经济作物的繁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传粉效果直接影响着经济作物的增产增收及性状的改良,因此关于经济作物传粉生物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门的相关研究领域。近年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势必会对生物传粉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经济林作物的不利影响,在综述传粉生物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人类活动对经济作物传粉的影响,并结合具体的实例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黄敦元郝家胜余江帆张彦周丁亮朱朝东
关键词:经济作物传粉栖息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