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
-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11例分析
- 2010年
- 目的:评价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移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囊内GardenⅢ、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南平市第一医院教学医院2004-12/2006-12 11例中青年GardenⅢ、Ⅳ型的股骨颈骨折行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联合AO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术后CT和Harris评估。结果:11例获1.5~3.5 a随访,骨折均在术后3~4个月愈合,其中3例可疑存在股骨头坏死,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但无塌陷。Harris评分,优7例,良4例。结论: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转位联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一种较好选择。
- 陈小杰陈新晓郭兵
- 关键词:外科皮瓣
- 锁定钢板在肱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12例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1个月。结果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或内固定失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16周。结论针对粉碎性肱骨骨折,采取锁定型钢板"生物学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 林华斌王林锋郭兵叶宏
- 目标性监测在产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了解产科成人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产科成人及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调查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并落实干预措施,将结果与2008年同期比较分析。结果目标性监测的2009年产科成人医院感染例率为0.68%,较2008年1.63%下降,医院感染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科新生儿组2009年感染例率为0.49%,较2008年1.10%下降,医院感染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及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目标性监测可有效防止产科医院感染。
- 林蓉金狄韵漫郭兵
- 一次肌内注射引起臀肌挛缩症1例的护理反思被引量:1
- 2011年
- 对一次肌内注射引起臀肌挛缩症1例的护理反思总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岁,居偏远农村。2010-02以右下肢跛行5个月余为主诉收住我院骨外科。入院诊断:右臀肌挛缩症、先天性鱼鳞病。
- 刘连珍郭兵
- 解剖型钛板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13例分析
- 2010年
- 林华斌陈小杰郭兵林伟明孙梓祥
-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 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细菌检验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了解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1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骨外科感染伤口标本细菌检验结果。结果骨外科患者中分离出405株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CNS的分离率高达95.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别为27.5%和23.8%;肠球菌高耐庆大霉素40.9%。结论加强伤口护理,加强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
- 陈碧珠池细俤林泉郭兵
- 关键词:骨外科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 经内踝截骨空心钉治疗距骨颈Ⅱ及Ⅲ型骨折
- 目的 分析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方式,包括手术的入路及固定的方式,提高距骨颈骨折治疗的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到2014年的距骨颈骨折采用内踝截骨及空心钉固定的15例患者,对患者的骨折类型按照Hawkins分型进行...
- 杨世明郭兵陈小杰
- 关键词:距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内踝截骨
- 锁定钢板在胫骨平台粉粹性骨折中的应用30例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胫骨平台粉粹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4-03-2008-03收治胫骨平台粉粹性骨折30例,根据schatzker分型均为V^VI型,所有患者均应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及外固定架后再改为外侧锁定钢板)。结果手术28例获得12~48个月的随访(2例失访),平均20.6个月。骨折均I期愈合,愈合的时间均分为10~18周,平均12周。无内固定失效,按Lysholm评分表评估患侧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2.1%。结论胫骨近端外侧的锁定钢板是胫骨平台粉粹性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
- 杨世明郭兵
-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 PBL结合SP病人考核在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为刚进入骨科实习的学员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骨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流程,尽快适应骨科病房日常工作,对在我院2011和2012年骨科学习的福建医科大学学员实行PBL结合SP病人教学,并与传统教学班在整体知识把握、综合素质、临床实践、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
- 林华斌徐尚华郭兵
- 关键词:PBL教学骨科
- 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90例重症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将患者分为VTE组和NVTE组,每组4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项危险因素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的预警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TE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NVTE组患者,合并大血管创伤的患者比例、入院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高于NVTE组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明显长于NVT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性别、恶性肿瘤情况、基础疾病情况、相关手术史、烟酒史、致伤原因、创伤面积、手术时间、下肢血管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大血管创伤、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入院时ISS、D-D水平均是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均具有较高的预警价值;入院时ISS、D-D水平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均具有中等预警价值。年龄≥50.93岁、术后绝对卧床时间≥3.45天、入院时ISS≥29.5分、D-D水平≥8.07 mg/L的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 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可根据并发VTE的预警模型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邓有清刘旭超郭兵
- 关键词:急诊下肢创伤重症静脉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