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圣荣
- 作品数:98 被引量:21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生物粘附性聚丙烯酸类高分子在药剂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1年
- 介绍了几种具有生物粘附性的丙烯酸类高分子的结构、粘附机制。
- 黄静琳陆锦芳郭圣荣
- 关键词:生物粘附化学结构药物制剂
- 壳聚糖季磷盐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抗菌药物技术领域的壳聚糖季磷盐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壳聚糖溶解于醋酸水溶液配置成壳聚糖醋酸液;将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加入壳聚糖醋酸液进行复合处理,制备获得CS-SDS;将CS-SDS溶于NMP中,然后在氮气氛围...
- 郭圣荣汪灵汤亭亭彭兆祥
- 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对萘普生片释放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制得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丙烯酸(PAA)均聚物.将PVP和PAA简单混合制备物理混合物,通过旋转蒸发法制备PAA/PVP复合物,分别以PVP、PAA均聚物、物理混合物、复合物为载体制备药物(以萘普生为模型药物)片剂,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以PAA、PVP为载体的萘普生片.考察这些药片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度,以研究它们输送药物的特性.结果表明:与PVP、PAA均聚物和物理混合物相比,PAA/PVP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能使萘普生具有肠溶包衣片的性质;而且提高载体中PAA的比例可使萘普生的释放速率减缓.
- 宋磊张春娜刘炯张亚琼郭圣荣
- 关键词: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萘普生
- 聚乙二醇对尼莫地平溶解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测定了尼莫地平(nimodipine,NM)在聚乙二醇(PEG)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的溶解度;用熔融法制备了NM-PEG-6000固体分散体(SD);由差热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表明,随PEG浓度增大,NM的溶解度增大;NM以微细结晶存在于PEG中;随着SD内PEG比例的增大,NM的释药速率明显增大,而且2h的累积溶出度也增大.因此,PEG对NM有增溶作用;NM-PEG-6000固体分散体和物理混合物可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
- 郭圣荣张芳张亚琼郭丽赵凤生
- 关键词:尼莫地平溶出度固体分散体
- 一种载紫杉醇的乙烯-醋酸乙烯食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一种载紫杉醇的乙烯-醋酸乙烯食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支架由裸金属支架及覆于所述裸金属支架上的覆膜组成,所述覆膜包括乙烯-醋酸乙烯背衬层和紫杉醇药膜层;所述乙烯-醋酸乙烯背衬层的内侧与所述裸金属...
- 郭圣荣李静沈园园刘洁颖
- 非pH依赖性苦参碱缓释微丸的研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研制苦参碱缓释微丸。方法溶液上药法(流化床底喷装置)制备苦参碱微丸,分别选用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及两者同时应用作为包衣材料,采用自制微型流化床进行包衣,分别考察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单独使用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作控释膜的苦参碱微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释药行为相差较大;而采用适当比例的乙基纤维素和丙烯酸树脂双层包衣苦参碱微丸在不同pH条件下有相似的释药曲线,体外释放曲线较符合Weibull分布函数。结论苦参碱双层包衣微丸体外释放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释药不受pH条件的影响。
- 宋磊张亚琼郭圣荣殷明
- 关键词:苦参碱缓释微丸
- 具有双侧药物释放性能的体内管腔内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具有双侧药物释放性能的人体管腔内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该支架由裸金属支架、包膜组成,包膜包括外侧药物缓释层、隔离层、内侧药物缓释层三部分,外侧药物缓释层位于支架的最外侧,向内依次为隔离层和内侧药物缓释层...
- 郭圣荣雷磊唐慕菲刘茜
- 载药缓释微纳米球消化道支架
- 一种载药缓释微纳米球消化道支架,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支架、背衬层、载药微纳米球、载药微纳米球储库层、保护层,背衬层裹覆在支架表面,背衬层紧贴支架,载药微纳米球储库层设在背衬层之上,保护层为最外层,保护层设在载药...
- 郭圣荣郭庆海
- 酶催化合成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酯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 目的用酶催化开环聚合法制备无毒的可生物降解的聚乙二醇(PEG)改性聚酯,并对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进行考察。方法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为催化剂,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引发剂,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了两亲性嵌段...
- 侯静文张妍婷郭圣荣刘黎
- 钙离子存在下海藻酸盐稀溶液的粘度性质被引量:8
- 2006年
- 通过测定体系的粘度,研究了加入不同量的Ca2+到海藻酸钠稀溶液中所引起体系粘度的变化规律。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温度、以及外加NaC l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0.125%和0.15%)时,随着Ca2+加入量的增大,海藻酸盐体系的粘度先降至一极小值,然后迅速增大,直至有凝胶状物质生成;在较低浓度(质量分数为0.075%)时,海藻酸盐体系的粘度则变化幅度不大;在15~35℃温度范围内,Inηrel-1/T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NaC l的加入使体系相对粘度下降。FTIR和DSC结果表明,Ca2+与海藻酸盐发生了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海藻酸钙复合物的热稳定性比相应的海藻酸钠高。
- 张亚琼俞怡晨陆轶业刘黎姚炎庆郭圣荣
- 关键词:相对粘度FTIR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