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昊蔚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茶叶
  • 6篇白茶
  • 4篇滋味
  • 4篇香气
  • 4篇茶叶香气
  • 3篇鲜叶
  • 3篇化学组分
  • 3篇黄茶
  • 3篇感官
  • 2篇原料茶
  • 2篇溶剂
  • 2篇拼配
  • 2篇萃取
  • 2篇萃取溶剂
  • 2篇萎凋
  • 2篇萎凋叶
  • 2篇鲜叶采摘
  • 2篇香精
  • 2篇香精油
  • 2篇精油

机构

  • 16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6篇郭昊蔚
  • 12篇龚淑英
  • 11篇范方媛
  • 9篇李春霖
  • 1篇陈萍
  • 1篇陈萍
  • 1篇杨晓蕾
  • 1篇谢艳兰
  • 1篇汤一
  • 1篇须海荣
  • 1篇郑羡慕
  • 1篇杨梦璇

传媒

  • 3篇茶叶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茶叶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时氮吹萃取装置及香精油保真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氮吹萃取装置,包括安全瓶、样品放置仓、低温冷凝循环泵和萃取室,带有冷凝管的冷凝器位于萃取室内,多孔隔板将样品放置仓分隔成位于多孔隔板之上的固体样品放置仓以及位于多孔隔板之下的液体样品放置仓;液体样品放...
范方媛黄创盛龚淑英李春霖郭昊蔚
文献传递
酶解技术改善茶饮料风味品质的研究
茶叶中含有大约20%-30%的蛋白质,其中只有1%-2%是可溶于茶汤的,其余绝大多数为非水溶性的。茶叶中含有如此丰富的蛋白质,如能将其酶解转化为氨基酸,不仅可以提高茶叶蛋白的利用价值,还可以提高和改善茶汤品质。   本...
郭昊蔚
关键词:茶饮料风味品质蛋白酶谷氨酰胺酶
白茶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白茶加工方法,依次进行鲜叶采摘、萎凋、初干、摊凉和足干步骤;其中萎凋步骤采用可见光LED光源对所采摘的鲜叶进行萎凋,获得萎凋叶;该可见光LED光源由60%~80%的红橙光、15%~35%的蓝紫光和5%~15...
范方媛龚淑英姜嘉慧郭昊蔚李春霖
文献传递
同时氮吹萃取装置及香精油保真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氮吹萃取装置,包括安全瓶、样品放置仓、低温冷凝循环泵和萃取室,带有冷凝管的冷凝器位于萃取室内,多孔隔板将样品放置仓分隔成位于多孔隔板之上的固体样品放置仓以及位于多孔隔板之下的液体样品放置仓;液体样品放...
范方媛黄创盛龚淑英李春霖郭昊蔚
文献传递
白茶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白茶加工方法,依次进行鲜叶采摘、萎凋、初干、摊凉和足干步骤;其中萎凋步骤采用可见光LED光源对所采摘的鲜叶进行萎凋,获得萎凋叶;该可见光LED光源由60%~80%的红橙光、15%~35%的蓝紫光和5%~15...
范方媛龚淑英姜嘉慧郭昊蔚李春霖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茶叶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即时识别未知茶叶,并向用户科普对应茶叶特征信息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茶叶识别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特征识别模块、自主搜索模块、数据库和显示模块;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根据该系统进行茶叶识别的方法,首先通过特征...
范方媛李舒江郭昊蔚李春霖
文献传递
独特风味五彩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特风味五彩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获得不同香气和滋味的原料茶:利用安徽黄山地区的茶树鲜叶制备而得的清鲜甘爽型绿茶,利用广西金秀地区的茶树鲜叶制备而得的果香浓烈型红茶,利用台湾阿里山地区的茶树鲜叶...
龚淑英李春霖郭昊蔚
文献传递
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指标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光谱技术由于其快速、无损、便捷的特点,是目前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紫外可见光谱、近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等多种光谱技术的原理,着重介绍了其在茶叶分类、成分检测、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郭昊蔚李春霖龚淑英范方媛陈萍
关键词:光谱技术茶叶
典型黄茶滋味品质特征属性及相关滋味化学组分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黄茶是我国的特有茶类,特殊的"闷黄"工艺形成了黄茶独特的滋味品质,探究黄茶感官滋味特征属性及其相关的化学物质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黄茶滋味特征形成的化学贡献机制,为黄茶生产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我国传统黄茶产区典型黄茶样品,经滋味品质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研究典型黄茶滋味特征属性及相关化学组分。【结果】醇度和甘甜感是黄茶滋味的典型共有属性,不同产区及不同类型黄茶产品感官滋味在鲜、厚、收敛性及粗糙感等属性方面表现出差异;不同产区黄茶在滋味化学组分含量方面也表现出较大差异。本试验的典型黄茶样品中,滋味厚度和收敛性较为相关;粗糙感主要由鲜叶原料较低的嫩度引起,是区分安徽多叶型黄茶和其他黄茶类别的重要贡献因子,同时推测由于本试验条件下的黄大茶样品没食子酸含量较高,化学组分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黄酮总量比值(GA/Fla)、没食子酸/儿茶素总量比值(GA/Ca)及没食子酸/生物碱总量比值(GA/Alk)与滋味粗糙感呈现较高相关性。黄茶滋味鲜感主要与茶汤中氨基酸有关,其中谷氨酸、茶氨酸/氨基酸总量比值(Thea/aa)及鲜味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比值(Umami/aa)表现出与黄茶滋味鲜感的较强相关性。【结论】醇度和甘甜感是黄茶滋味的典型共有属性,粗糙感是多叶型黄茶的典型滋味特征。本试验条件下由于样品特点而表现出没食子酸、GA/Fla、GA/Ca及GA/Alk与黄茶滋味糙感相关;谷氨酸、Thea/aa、Umami/aa与黄茶滋味鲜感高度相关。
范方媛唐贵珍龚淑英纵榜正郭昊蔚李春霖
关键词:黄茶化学计量学
不同产地红茶的滋味特征及主要贡献物质被引量:28
2020年
【目的】比较10个我国典型产区代表性红茶样品的滋味特征,对红茶中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建立红茶滋味特征与主要贡献物质的关联。【方法】以山东临沂红茶、湖北红安红茶、安徽祁门红茶、河南信阳红茶、浙江绍兴红茶、湖南古丈红茶、福建武夷山红茶、贵州普安红茶、四川雅安红茶、云南凤庆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其茶汤滋味进行描述分析并比较差异。采用红茶色素系统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茶样中的茶叶色素、儿茶素单体、生物碱类、没食子酸、游离氨基酸类、黄酮醇苷类、可溶性糖总量和有机酸类等总计65种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所有测得的生化组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0种红茶样品分类后分别进行滋味特征与主要贡献物质的关联性分析。【结果】10个典型红茶产区的代表性茶样间滋味特征差异明显,产自云南、贵州的两个大叶种红茶的茶汤滋味呈现出"醇厚鲜爽"的特点,其余8个中小叶种红茶样品的滋味以清鲜型为主。对10个样品中的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定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大叶种红茶与中小叶种红茶可以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到很好的区分,前者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分较高。在第二主成分上,具有清鲜型滋味特征的中小叶种红茶被分为了两类,分析其滋味特征发现,其中鲜度更高的山东临沂红茶、安徽祁门红茶和浙江绍兴红茶3个茶样在第二主成分上得分较高。结合分析样品在第一、二主成分上的得分及主要滋味物质的影响因子发现,富马酸、儿茶素总量、Myr-3-O-glu、茶碱、可可碱和茶黄素等滋味物质对样品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得分有较大正向影响,滋味特征为醇厚型的两个大叶型红茶中这些物质含量较高,均值分别达�
宋楚君范方媛龚淑英郭昊蔚李春霖纵榜正
关键词:红茶呈味物质主成分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