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明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碳化硅
  • 4篇陶瓷
  • 3篇挤出成型
  • 2篇液相烧结
  • 2篇真空练泥
  • 2篇碳化硅粉
  • 2篇碳化硅粉体
  • 2篇碳化硅陶瓷
  • 2篇陶瓷材料
  • 2篇练泥
  • 2篇径厚比
  • 2篇工程陶瓷
  • 2篇工程陶瓷材料
  • 2篇硅粉
  • 2篇粉体
  • 1篇圆度
  • 1篇韧性
  • 1篇气流
  • 1篇热交换
  • 1篇显微结构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郭晓明
  • 5篇刘学建
  • 5篇闫永杰
  • 5篇黄政仁
  • 2篇陈忠明
  • 2篇袁明
  • 2篇陈健
  • 1篇刘岩

传媒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含量PEG对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在以碳黑、碳化硼为烧结助剂的碳化硅陶瓷烧结过程中,通过引入聚乙二醇(PEG)为粘结剂,研究了不同PEG含量对碳化硅陶瓷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含量的增加,碳化硅陶瓷的密度和力学性能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另外在碳化硅陶瓷烧结过程中增加保温时间,由于晶粒长大过快导致其密度和力学性能迅速下降,同时棒状晶粒的形成没有增加碳化硅陶瓷的韧性。
陈健黄政仁刘学建郭晓明闫永杰刘岩
关键词:聚乙二醇碳化硅韧性
挤出成型工艺用气流悬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成型工艺用气流悬浮装置,适用于管材或线材坯体的挤出成型工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V型槽(1)和风腔(2)两部分,V型槽和风腔相互连接。V型槽中间有多个出风小孔(3)。风腔中的上风腔(4)与V型槽相连,风腔...
闫永杰郭晓明黄政仁刘学建
文献传递
薄壁碳化硅热交换管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碳化硅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热导、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在热交换器的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用于高温、苛刻化学环境和高热导、高可靠性的碳化硅热交换器的开发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针对国内碳化硅热交换器材料...
郭晓明
关键词:热交换碳化硅甲基纤维素挤出成型常压烧结
碳化硅热交换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热交换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工程陶瓷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固相或液相烧结助剂,经均匀混合的亚微米级碳化硅粉体为原料粉体,以纤维素为有机塑化剂,以及其他润滑剂、分散剂和消泡剂等,通过真空练泥、陈腐和挤出...
闫永杰黄政仁郭晓明刘学建陈忠明袁明
文献传递
挤出成型碳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被引量:9
2009年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作为有机塑化剂,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常压烧结制备碳化硅陶瓷管材,系统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含量对陶瓷管材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制度下碳化硅陶瓷显微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陶瓷管材坯体的平均径向抗外压强度随着HPMC含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当HPMC含量为7.5wt%时达462MPa;2200℃保温1h烧结陶瓷管材的致密度随着HPMC含量的改变没有明显的变化.采用两步烧结法得到的碳化硅管材体积密度从3.00g/cm3增加到3.07g/cm3,平均径向抗外压强度达540MPa,致密度可达95.9%.抛光面经化学腐蚀后的显微结构表明碳化硅颗粒出现异常长大,有部分板状晶粒出现.
郭晓明闫永杰陈健黄政仁刘学建
关键词:挤出成型碳化硅显微结构
碳化硅热交换管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热交换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工程陶瓷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固相或液相烧结助剂,经均匀混合的亚微米级碳化硅粉体为原料粉体,以纤维素为有机塑化剂,以及其他润滑剂、分散剂和消泡剂等,通过真空练泥、陈腐和挤出...
闫永杰黄政仁郭晓明刘学建陈忠明袁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