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梦倩

作品数:10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医
  • 3篇中医基础
  • 2篇炎性
  • 2篇中医基础理论
  • 2篇外湿
  • 2篇外邪
  • 2篇肺脏
  • 2篇风邪
  • 1篇当量
  • 1篇新论
  • 1篇炎性反应
  • 1篇炎性因子
  • 1篇氧化应激
  • 1篇医经
  • 1篇正邪
  • 1篇正邪交争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支气管炎急性...
  • 1篇致病

机构

  • 9篇山东中医药大...
  • 9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郭梦倩
  • 9篇张伟
  • 6篇朱雪
  • 6篇李雯雯
  • 4篇马鹏飞

传媒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拗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51例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三拗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拗片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不超过10天。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体征评分;记录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调整治疗方案患者的数量视为脱落病例;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为77.27%,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三拗片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张伟郭梦倩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旨在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16~65岁,平均(41.95±14.07)岁;病程1—2d,平均(1.60±0.50)d,22例普通感冒,9例急性病毒性咽喉炎,11例细菌性咽一扁桃体炎,共有29例发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16—65岁,平均(40.50±13.36)岁,病程1—2d,平均(1.47±0.51)d,19例普通感冒,10例急性病毒性咽喉炎,11例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共有27例发热。2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病情轻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一次10ml,3次/d,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体温(每日4次)和临床症状(包括咽痛、咳嗽、鼻塞以及流涕头痛等),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最后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体温复常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治愈率为64.3%(27/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11/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9,P〈0.05);体温复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体温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06,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121服液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发热时间,缓解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伟郭梦倩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蒲地蓝疗效
从中医经典理论看中医定量思想的雏形
2014年
定量分析法在医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追溯其雏形,定量思想早已贯穿于中医经典理论的各个方面,如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均渗透了较多的定量理论,对中医学定量理论的发展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我们将从中医经典理论角度,论述定量思想在中医学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体现。
李雯雯朱雪郭梦倩马鹏飞张伟
关键词:中医学术发掘中医基础理论
试论“肺为血脏”与活血化瘀法被引量:41
2012年
历代对肺为血脏和肺瘀血的论证较少,但肺脏对全身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有重要意义。肺为血脏主要表现在:全身之血生于肺,气血关系密切,肺与脉关系密切及肺部解剖结构特点等方面。在疾病状态下,气、血、津液密切联系,可相互影响,使得肺脏容易出现肺瘀血。但是,由于肺脏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功能,肺瘀血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较易被忽视。治疗上,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慢性肺系疾病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应予以足够重视。
张伟郭梦倩
关键词:瘀血活血化瘀法
论风邪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12
2013年
风邪是引发肺系病的始发和首要病因,而肺为"娇脏",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所以,风邪犯肺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风邪独特的致病特点,使其成为引发感冒、风咳、哮病、喘证、肺胀的重要因素。明确风邪在多种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更有利于临床遣方用药。
李雯雯朱雪郭梦倩马鹏飞张伟
关键词:风邪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
“致病当量”概念的提出——中医肺系病病因研究新思路
2013年
经过数年探索经验的积累,提出"致病当量"概念。该概念的提出以"当量"概念的广泛应用为背景。前期,我们对肺系病致病因子,如寒、风、湿等外邪进行了大量实验模拟,并观察其对机体的损伤程度,并对各程度进行了对比。发现只有通过定量研究才能更为准确的描述中医病因的本质及程度。但是,需要指出,致病当量尚不成熟,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郭梦倩朱雪李雯雯马鹏飞张伟
关键词:当量病因外邪
从外邪刺激下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变化探讨正邪交争实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异常环境下小鼠肺组织TNF-α、IL-1β、SOD及MDA的表达,探讨正邪交争的内在物质基础。方法:将实验组小鼠分别置于有风、高湿以及寒冷的环境下,每天连续刺激2 h,连续刺激4 d,空白组不作处理。第4 d刺激结束后立即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1β、SOD、MDA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各组小鼠肺组织TNF-α、IL-1β、MDA、SO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OD可在异常环境下代偿性增高,以降低肺组织的损伤,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表明正邪交争理论存在一定的生物学物质基础。
张伟朱雪李雯雯郭梦倩
关键词:正邪交争中医基础氧化应激炎性反应
短时外湿犯肺的定量模拟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室条件模拟不同梯度、不同刺激时间的短时外湿及外湿兼夹寒邪、风邪对健康昆明种小鼠的刺激,对短时外湿的致病特点及致病机理进行探讨。方法:本实验选择了120只SPF级健康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
郭梦倩
关键词:外湿高湿环境肺脏湿邪
文献传递
“外湿”新论被引量:1
2014年
外湿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自己的特点。外湿来源于水的意象,与周围环境湿度增高有关。外湿导致的疾病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首先犯肺,尤其易从皮肤肌腠而入,内合脾脏。外湿虽为阴邪,不仅能伤阳,又能伤阴。外湿致病,多兼夹他邪而至,特别是疫疠之邪,常和湿气共同为害,导致流行性疾病的爆发。在气候日益变暖的当代,对外湿加强重视有着积极的意义。
郭梦倩朱雪李雯雯马鹏飞张伟
关键词:外湿外感六淫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
不同程度风邪对小鼠肺脏病理改变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风邪对小鼠肺脏病理改变及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变化的影响,旨在说明风邪与肺脏损伤之间存在量的相关性。方法:24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B)、2级风力组(W2)、4级风力组(W4),每组8只,置于不同的风力环境中进行饲养。4天后,光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及气道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匀浆TNF-α、IL-1β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风力组小鼠肺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各风力组小鼠肺脏TNF-α及IL-1β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且W4组较W2组的细胞因子含量增加明显(P<0.01)。结论:风邪会引起肺脏病理改变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增加,且随着风邪程度的增加,肺脏损伤趋于严重;当风速达到7m/s且刺激时间达到2小时,部分肺组织会出现化脓性病变。
张伟朱雪郭梦倩李雯雯
关键词:风邪炎性因子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