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美玲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下颌
  • 3篇单侧
  • 3篇髁突
  • 2篇正畸
  • 2篇术前
  • 2篇术前正畸
  • 2篇锥形束CT
  • 2篇腭裂
  • 2篇颌关节
  • 2篇颞下
  • 2篇颞下颌
  • 2篇颞下颌关节
  • 2篇外科
  • 2篇下颌关节
  • 2篇口腔
  • 1篇单侧完全性唇...
  • 1篇单侧完全性唇...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腺瘤

机构

  • 15篇南昌大学附属...
  • 2篇惠州市口腔医...
  • 1篇解放军第94...
  • 1篇石家庄市第四...

作者

  • 15篇郭美玲
  • 14篇王予江
  • 4篇黄臻
  • 3篇朱志农
  • 1篇宁文杰
  • 1篇张强
  • 1篇陈蔚华
  • 1篇马行健
  • 1篇姬莉
  • 1篇李海鹏

传媒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江西医药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及髁突位置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症状及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按Helkimo指数整理记录关节症状,并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上测量髁突水平位及冠状截面最大径、髁突短轴径、髁突颈部宽度、髁突高度、不同角度(45°、90°、135°)下关节间隙宽度、双侧髁突间距及髁突角度(水平角、垂直角、受力角),分析不同时期TMJ症状及骨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BSSRO术前与术后的Helkimo指数均为Ai、Di 0级或1级,二者之间无差异。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时髁突水平角、45°及90°下关节间隙宽度增大,135°下关节间隙宽度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除髁突水平角增大(P<0.05)外,其余测量项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BSSRO不会对Helkimo指数为Ai、Di 0级或1级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TMJ症状及髁突位置产生明显的影响。
郭美玲黄臻王宠王予江
关键词:髁突锥形束CT
正颌外科治疗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效果
2015年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治疗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骨性Ⅲ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X线头颅定位片头影测量方法分析所有接受正颌外科治疗患者的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SNA角、■-NA距、ī-NB距、ī-NB角、ī-1角、OP-SN角、GoGn-SN角、IMPA、FMA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B角、SND角、ANB角、■-NA角、Pg-NB角、SE角、SL角、FMIA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NB角、SE角、SL角恢复至正常值(P>0.05)。患者的S-N′-Sn和Z角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Si角、Ls-SnPn角、N′-Sn-Pg′角、N′-Sn距、Ls-E距、S-N′-Pg′角显著减小且Sn-N′-Si角、N′-Me′距、Sn-Me′距、Li-E距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中ANB角在-4°^-6°的患者采取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疗效显著,患者颜面部形态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段咏华王予江朱志农郭美玲
关键词:正颌外科治疗软硬组织变化X线头影测量
术前正畸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正畸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术前正畸完成前后检查并记录关节症状,并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测量髁突各径值(d)、髁突高度(h)、不同角度下关节间隙(L)、双侧髁突间距(R)及各髁突角度值,比较和分析不同时期TMJ症状及骨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正畸前后关节症状无明显改变;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在三维方向上的各测量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术前正畸不会对患者TMJ产生明显影响。
郭美玲黄臻王宠王予江
关键词:术前正畸颞下颌关节髁突锥形束CT
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6年
单侧完全性唇裂裂隙侧上颌骨与前颌骨分离,健侧前颌骨前端向健侧旋转,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外移,加重了患侧鼻孔扁平、鼻底过宽、鼻翼塌陷、鼻翼基部外旋和下沉畸形。大部分单侧完全性唇裂皆伴牙槽突裂及腭裂,鼻底完全消失。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有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前正畸治疗和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的手术治疗。术前正畸可缩小鼻底裂隙间隙,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简单。后者有旋转推进法:手术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早期渡过平稳;唇裂裂缘黏膜瓣修复:在修复鼻底和恢复鼻底形态的同时,消灭了所有裸露创面,保留了所有可利用的组织,操作进一步简化,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下鼻甲黏膜瓣修复完全性唇裂鼻底裂隙:可有效地增加组织量、减少术区张力、保证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安全的闭合鼻底。术前的正畸治疗在中国还处于积累和总结经验的阶段,治疗效果还不稳定;因此,需要人们不断去探索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弥补传统整复方法的不足。
李海鹏王予江宁文杰朱志农郭美玲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前正畸
慢性根尖周病变行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根尖存在慢性感染且无法保存的患牙进行即刻种植的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连续入组的方法收集后牙缺失或慢性根尖周病变无法保留者行种植治疗。实验组共12位患者15颗植体,对照组共12位患者16颗植体。比较两组4个月及6个月牙龈改良出血指数(mBI)、袖口探诊深度(PD)、共振频率值(ISQ值),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值(MBL)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存留率分别为93.3%和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Q值、PD值、mBI、MBL及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根尖周病变的患牙在即刻种植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术后给予抗炎治疗,可获得稳定的效果。
李琳琳郭美玲王予江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
对五年制口腔学生临床实践培养的探索
<正>临床实践是口腔医学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口腔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必经之路,随着现代技术和理念的发展,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这也对口腔医生的培养提出新的...
王予江郭美玲陈蔚华
文献传递
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唇鼻体表特点的测量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鼻体表特点,为适龄婴儿手术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估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取9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其唇鼻体表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获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和正常婴儿唇鼻体表的28项数据的基本均值和标准差。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除去患侧高点上唇红厚、健侧唇高及健侧鼻孔底宽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数据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多项数据间存在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具有复杂的唇、鼻畸形,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一个畸形的整体,既表现有组织的缺损又存在组织的移位,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很大但在同一个体的成对指标间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朱志农姬莉张强郭美玲段咏华王予江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
6~18岁正常人群元音声学特点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6~18岁正常人群的元音声学特点,为腭裂患者语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初诊的6~18岁正常人60名(男、女各30名),按年龄段分为3组(A组:6~12岁;B组:13~15岁;C组:16~18岁),每组男、女各10名。采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各组研究对象发单元音/a:/、/i:/、/u:/时进行录音,并对其前3个共振峰(F1、F2、F3)及基频(F0)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组间比较,发单元音/a:/、/i:/、/u:/时,F1、F2、F3及F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内不同性别间比较,A组发各元音时的F1、F2、F3及F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除F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 F1、F2、F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间相同性别比较,女性发各元音时的F1、F2、F3及F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F1、F2、F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单元音/a:/、/i:/、/u:/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F1、F2、F3及F0无明显变化;男性的F1、F2、F3无明显变化,但青春期前后,F0变化明显。我们对腭裂语音进行评估时,可考虑建立共同的F1、F2、F3参考值体系,但应根据年龄、性别而使用不同的F0参考值。
郭美玲王予江
关键词:基频
下颌尖牙双根双根管一例被引量:4
2012年
下颌尖牙双根双根管临床上较少见,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郭美玲王予江
关键词:下颌尖牙双根管口腔颌面外科
超声骨刀掀骨结合涡轮钻法与涡轮钻法拔除骨埋伏下颌近中阻生牙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比较超声骨刀结合涡轮钻法、涡轮钻法在拔除下颌骨埋伏近中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下颌骨埋伏近中阻生智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超声骨刀结合涡轮钻法拔牙,B组采用涡轮钻法拔牙。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术后第2d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值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拔牙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涡轮钻拔牙法相比,超声骨刀联合涡轮钻涡轮钻拔除骨埋伏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虽然手术时间略长,但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较佳的拔牙方式。
郭美玲黄臻王予江
关键词:超声骨刀涡轮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