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茹茹
- 作品数:23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化学工程更多>>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患者预后较成人差,病死率较高。多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和病情加重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自体因素对儿童患者的生存都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疗水平,改善其预后,该文就影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周燕青郭茹茹曹兰芳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预后影响因素
- 一种通过靶向巨噬细胞及光声/荧光双模式示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玻璃复合材料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靶向巨噬细胞及光声/荧光双模式示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玻璃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在纳米级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外包裹聚多巴胺,利用聚多巴胺的生物黏附效能在表面修饰叶酸以及荧光染料,以达到良好的关节炎靶向性及...
- 刘雪松郭茹茹姜立新李欣雨殷翰林李欠欠林婉怡
- 过敏性鼻炎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影响与干预的研究
-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AR)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影响及其给予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在2005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确诊的JSLE患儿共96例,其中64例根据2010年儿童...
- 周燕青曹兰芳郭茹茹励乐萍方慧芬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干预
- 文献传递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关节且进行性破坏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的紊乱在疾病的演变中起重要作用。用于治疗RA的非甾体消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均只降低疾病活动度以及诱导缓解,而不能完全控制关节破坏。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辅助治疗,其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在RA中的应用备受关注,为RA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 郭茹茹曹兰芳孔宪明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儿童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特应质对其病情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儿童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合并特应质对其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确诊的JSLE60例,通过混合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JSLE分为特应质组(26例)和非特应质组(34例);记录2组患儿入组时临床及实验室相关资料和随访过程中病情评估指标、治疗药物以及病情预后等资料,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比较2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1.在起病初期,特应质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17.080±5.628)分比(12.590±4.856)分]、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62.590±43.602)IU/mL比(40.230±30.189)IU/mL]、红细胞沉降率[(59.150±40.315)mm/1h比(40.350±31.865)mm/1h]均明显高于非特应质组(P均〈0.05),而补体C3[(0.450±0.218)g/L比(0.640±0.333)g/L]、C4[(0.047±0.024)g/L比(0.116±0.172)g/L]均低于非特应质组(P均〈0.05)。2.随访1个月、6个月、1年,JSLE特应质组SLEDAI评分均高于非特应质组(P均〈0.05)。3.特应质组所需糖皮质激素日平均累积剂量大于非特应质组,使用免疫抑制剂种类多于非特应质组(P〈0.05)。4.在1年随访期间,特应质组病情复发次数及达到病情稳定时间均高于非特应质组(P〈0.05)。结论儿童JSLE合并特应质可能对其病情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 周燕青曹兰芳郭茹茹励乐萍方慧芬
- 关键词:特应质预后
- Decreased expressions of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1in SLE
-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RIPK1 in SLE and explored the role of this pro-inf...
- 郭茹茹吕良敬涂洋陈晓翔王苏丽
- 关键词:SLE
- 小分子靶向药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SLE是一种反复发作、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药物治疗,包括抗疟药、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是缓解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但仍存在病情控制不佳的情况。因此深入探索潜在治疗靶点、持续推进新药研发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其中,小分子靶向药物因为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可口服、代谢快、价格低廉等优点,已成为SLE治疗药物研究的新方向。故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旨在总结SLE中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及其潜在临床效果,以期对临床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 杨扬郭茹茹吕良敬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蛋白激酶抑制剂
- 一种具备药物缓释、免疫调节及骨代谢调控作用的含镁介孔活性生物玻璃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药物缓释、免疫调节及骨代谢调控作用的含镁介孔活性生物玻璃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掺入Mg离子并负载药物,制备得到一种载药MBGN,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其可在酸性环境内分解,达到药物的可控缓释;另一方...
- 吕良敬刘雪松李欣雨殷翰林郭茹茹李瑞顾朝宇马妍
- 慢性主动脉周围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鹅脱氧胆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慢性主动脉周围炎(chronic periaortitis,CP)患者的临床特征,初步探索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在C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为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17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5例CP患者及各对照组患者血清中CDCA含量。此外,对1例活动期CP患者进行后腹膜穿刺,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测IL-6、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F4/80及法尼酯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表达情况。结果 17例CP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25∶1,平均年龄为(62.5±8.4)岁。患者的首发症状有腰痛、腹痛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与各对照组患者相比,CP患者血清中CDCA含量明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脂肪和胶原纤维组织内泡沫细胞样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部位可见IL-6高表达,并有F4/80及FXR的表达。结论 CP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特征各异。血清中CDCA降低可能是该疾病的新临床指标。CDCA-FXR/IL-6通路可能在CP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 曹珊林镇沈力冲范超凡郭茹茹徐鸣明姜林娣鲍春德吕良敬陈晓翔
- 关键词:鹅脱氧胆酸白介素6
- 过敏性鼻炎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影响及干预的研究
-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AR)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病情的影响及干预的研究。方法 通过混合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在2005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确诊的JSLE患儿共96例...
- 周燕青曹兰芳郭茹茹励乐萍方慧芬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