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吲哚美辛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昼夜节律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indomethaein,indo)致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和胃组织匀浆前列腺素E2 (PG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的昼夜节律。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 置于自动光... 李振彬 郭静波 孙春霞文献传递 中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28例 被引量:4 2011年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患者多迁延不愈,渐进性加重,部分患者严重畸形改变,丧失劳动能力。作者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采用中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AS128例,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赵品 郭静波 马少亚关键词:脊柱炎 强直性 中草药 穴位疗法 尿道下裂Snodgrass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Snodgrass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183例尿道下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Snodgrass术治疗,术后静脉抗炎、止血治疗3d,适当给予解痉、止痛处理;调查资料包括年龄、尿道下裂类型、尿道手术史、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阴茎弯曲度。观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治愈129例,有效5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发生术后并发症2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尿道手术史、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年龄、尿道下裂类型和阴茎弯曲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阴茎弯曲度为影响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道下裂Snodgrass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和阴茎弯曲度,为降低术后并发症,需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张丽芳 谭晓蕾 郭静波 王红娟关键词:尿道下裂 SNODGRASS术 术后并发症 中西医治疗RS3PE综合征1例 被引量:6 2016年 缓和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remitting seronegative symmetrical synovitis withpitting edema,RS3PE)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由McCarty等[1]1985年首次报道,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发病率约为0.25%,男女比例约为2∶1,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神经传导物质紊乱有关, 张楠 郭静波关键词:RS3PE综合征 中西医 激素 中药 吸附式点刺激低频治疗仪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吸附式点刺激低频治疗仪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79例。3组均常规运用醋氯芬酸胶囊、沙利度胺片、中药汤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吸附式点刺激低频治疗仪治疗,对照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对照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火疗治疗。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2周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3组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反应蛋白(CRP)、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同时在治疗期间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组BASDAI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RP、ASDAS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2个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吸附式点刺激低频治疗仪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亮 郭静波关键词:低频 针刺 火疗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致孔导入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端炎57例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致孔导入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端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7例,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调节骨代谢、活血化瘀药物并配合电致孔跟腱导入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跟腱末端肌腱厚度、局部肌腱端VAS评分、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进行对比评估,并观察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正清风痛宁能减轻肌腱端炎,减少滑囊内积液,减少异常血流信号。结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致孔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端炎疗效明显。 郭静波 李亮 马振勇 马少亚关键词:肌腱端炎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 电致孔 高频超声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0年 牛振英 吕琪 刘志娟 郭静波 张顺旺关键词:腕关节 指关节 蜂毒镇痛作用的昼夜变化及对外周血P物质β-内啡肽和IL-1β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小鼠疼痛模型的昼夜节律和注射用蜂毒(Bee venom for injection,BVI)镇痛作用的昼夜差异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热板法、辐射热甩尾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在6个授时(Zeitgeber time,ZT)时间点(ZT2、ZT6、ZT10、ZT14、ZT18、ZT22)测量痛阈并分析其昼夜节律。将合格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注射用蜂毒大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High dose,BVI-H)、注射用蜂毒中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Medium dose,BVI-M)、注射用蜂毒低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low dose,BVI-L)、吗啡(Morphine,MOR)和模型(Model,MOD)组;每组再根据小鼠痛阈的昼夜节律分为两个亚组,分别在痛阈的峰值和谷值2个时间点给药。观察各组对热板法、辐射热甩尾法和扭体法疼痛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的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Substances P,SP)、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和IL-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小鼠疼痛模型的痛阈显示出峰值在明中期(ZT6)、谷值在暗后期(ZT22)的昼夜节律。BVI三个剂量组和MOR组均显示出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且BVI在热板法和扭体法模型的镇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热板法和辐射热法疼痛模型中,BVI于ZT22给药比ZT6给药显示出更强的镇痛作用。蜂毒对疼痛模型小鼠血清β-EP水平未显示上调作用;但可明显降低血清SP含量,且具有ZT22给药低于ZT6给药的昼夜变化(P<0.05);对扭体法和辐射热法(仅ZT22给药组)疼痛模型小鼠血清IL-1β水平显著下调,而在热板法则显示IL-1β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小鼠的痛阈存在峰值在明中后期、谷值在暗后期的昼夜节律;BVI对小鼠多种疼痛模型均具有镇痛作用,且存在昼夜差异;BVI的镇痛作用及其昼夜变化可能与调节内源性疼痛介质有关。 董泓 李振彬 高囡囡 郭静波 郭栋梁关键词:蜂毒 昼夜节律 P物质 Β-内啡肽 白细胞介素-1Β 吲哚美辛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昼夜节律 药物对人体的作用不仅受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剂量、给药途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代时间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节律性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产生一方面归因于自然环境亮一暗周期性刺激视觉通路的结果... 李振彬 郭静波 孙春霞文献传递 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64例RA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对照组使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2周两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活动受限数、红细胞沉降率、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两组关节疼痛均减轻,症状持续改善。治疗后1、2、48、1、2周观察组临床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5.6%,对照组为2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起效快,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郭静波 李亮 马振勇 杨建乐关键词:依那西普 雷公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