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鼠肝药酶P450昼夜节律变化及性别差异
- 第一部分小鼠肝药酶Cyp1a表达的昼夜节律变化及毒理学意义
目的:探究昆明种小鼠肝药酶Cyp1a的昼夜节律、性别差异以及对肝毒物毒性变化的影响。
方法:昆明小鼠在环境控制的SPF饲养室内适应性饲养两周后,于0...
- 金涛
- 关键词:二乙基亚硝胺肝肿瘤时钟基因环境控制
- 文献传递
- 昆明种小鼠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变化
- 目的探究昆明种小鼠细胞色素氧化酶1A1(CYP1A1)的昼夜节律、性别差异以及对肝毒物毒性变化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在环境控制的SPF饲养室内适应性饲养2周后,于06:00,10:00,14:00,18:00,22:00和...
- 金涛张丹徐懿乔徐尚福刘杰陆远富
- 关键词:昼夜节律性别特性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
- 昆明种小鼠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变化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究昆明种小鼠细胞色素氧化酶1A1(CYP1A1)的昼夜节律、性别差异以及对肝毒物毒性变化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在环境控制的SPF饲养室内适应性饲养2周后,于06:00,10:00,14:00,18:00,22:00和次日02:00处死取肝,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24h内核激素孤儿受体α(Rev-erbα),时钟基因(Per)1,Per2和CYP1A1,CYP1A2及其调控核受体基因AhR的表达。另取小鼠于6:00和18:00 ip给予对乙酰氨基酚500mg·kg-1,12h后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结果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YP1A1,CYP1A2及其调节基因AhR在18:00左右表达最高,且雌鼠的表达高于雄鼠,在6:00左右表达最低,表达峰谷差为4~7倍,其节律变化的差异与Rev-erbα,Per1,Per2的节律差异大致相符。与此节律相对应,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毒性在18:00给药高于6:00给药。结论昆明种小鼠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1基因表达存在昼夜节律及性别差异,该差异可影响肝毒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和毒性。
- 金涛张丹徐懿乔徐尚福刘杰陆远富
- 关键词:CYP1A1昼夜节律性别特性基因表达
- CD133和CD34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小鼠肝癌中的表达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肝癌干细胞标志CD133和CD34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小鼠肝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和四氯化碳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于16W后处死小鼠取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提取总RNA并采用Real time RT-PCR(SYBR Green)法来检测肿瘤标志基因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肝脏癌组织中CD133、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表达。结果:C57BL/6J小鼠肝癌组织中AFP表达明显升高(正常组,100±21.49;癌旁组织,161.55±38.59;癌组织,1175.79±325.47,P〈0.01);与正常组比较(CD133,0.317±0.047;CD34,0.067±0.007;VEGF,3.452±1.265),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33、CD34和VEGF mRNA表达明显升高,尤其是癌组织(CD133,0.881±0.121;CD34,0.147±0.020;VEGF,8.274±2.621;P〈0.01)。结论:二乙基亚硝胺及四氯化碳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癌发生过程中干细胞标志CD133和CD34高表达,可能与新生血管有密切关系。
- 徐尚福金涛文国容陆远富刘杰金海
- 关键词:二乙基亚硝胺肝癌CD133CD34血管生成
- 小鼠肝药酶Cyp1a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变化
- 目的:探究昆明种小鼠肝药酶Cyp1a的昼夜节律、性别差异以及对肝毒物毒性变化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在环境控制的SPF饲养室内适应性饲养两周后,于06:00、10:00、14:00、18:00、22:00、02:00处死取...
- 金涛张丹徐懿乔徐尚福刘杰陆远富
- 关键词:肝药酶动物实验毒性分析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
-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小鼠肝癌的时钟基因表达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小鼠肝癌情况下时钟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和CCl4来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于16w后10:00处死小鼠取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提取总RNA并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来检测肿瘤标志基因AFP,时钟基因Bmal1、Dbp和Rev-Erb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肿瘤标志基因AFP在肿瘤组织中明显上升;正常肝组织中Bmal1表达较高,而Dbp和Rev-Erbα表达较低,相比之下时钟基因Bmal1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下降,降到正常组的1/3;时钟基因Dbp和Rev-Erbα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则上升,达到正常组的2~4倍,癌旁组织与癌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正常肝组织时钟基因符合24h节律变化,在由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癌情况下时钟基因表达发生紊乱。
- 金涛文国容金海陆远富刘杰
- 关键词:二乙基亚硝胺肝癌时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