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丽珍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3篇他汀
  • 3篇肌病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伐他汀
  • 2篇毒性
  • 2篇血清
  • 2篇依达拉奉
  • 2篇中毒
  • 2篇中毒性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酒精中毒
  • 2篇慢性酒精中毒...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酒精
  • 2篇酒精中毒

机构

  • 14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作者

  • 14篇钟丽珍
  • 9篇赵华
  • 6篇王剑锋
  • 3篇程学英
  • 2篇李筠
  • 2篇王璐
  • 2篇初海鹰
  • 2篇刘艳丽
  • 2篇孙娜
  • 2篇张美娇
  • 1篇崔利
  • 1篇张秀丽
  • 1篇王永平
  • 1篇薛邦录
  • 1篇张大伟
  • 1篇张利
  • 1篇齐珊珊
  • 1篇李迪
  • 1篇王茂湘
  • 1篇张颖毅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求医问药(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30)和单独多巴丝肼片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总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总UPDR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总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0%(27/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0.0%(21/3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3.3%(4/3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6.7%(8/30)(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生命质量高比例63.3%(19/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26.7%(8/30)(P<0.05),生命质量低比例6.7%(2/3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40.0%(12/30)(P<0.05),但两组患者生命质量中比例30.0%(9/30)、33.3%(1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单独使用多巴丝肼片好,不良反应少,生命质量高。
赵华钟丽珍孙娜王璐
关键词:盐酸普拉克索多巴丝肼片帕金森病生命质量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线粒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中的线粒体损伤情况并探讨受损原因。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模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大鼠骨骼肌各抗氧化指标(SOD、GSH-Px、MDA)、线粒体膜蛋白细胞色素C、线粒体膜流动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骨骼肌中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细胞色素C的表达减少,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中线粒体发生损伤,提示与活性氧(ROS)增多有关。
王剑锋齐珊珊王永平钟丽珍张利初海鹰
关键词: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线粒体膜流动性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
血清胱抑素C、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预测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的ACI患者444例,根据随访1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5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189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ys-C、CRP、Hcy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ys-C、CRP、Hcy单一及联合检测对ACI患者短期预后的诊断效能,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糖尿病史、贫血、皮层下白质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χ^(2)=20.978、26.599、65.940,P <0.05);白细胞总数、NIHSS评分及血清Cys-C、CRP、Hcy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11.096、14.309、116.159、28.756、8.162,P <0.05)。血清Cys-C、CRP、Hcy对ACI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0.808、0.721;而上述三项指标联合诊断ACI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糖尿病史、贫血、皮层下白质病、白细胞总数、NIHSS评分外,Cys-C、CRP、Hcy亦是ACI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95%CI)=1.048(1.010~1.087)、2.860(1.364~5.997)、2.550(1.040~6.252)、1.020(1.004~1.036)、1.645(1.384~1.955)、1.248(1.012~1.539)、2.378(1.956~2.891)、1.996(1.167~3.414),P <0.05]。结论Cys-C、CRP、Hcy对ACI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诊断效能,而联合上述指标对患者短期预后的诊断效能更高。
孙娜钟丽珍赵华程政平
关键词: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
肌活检在激素治疗肌炎所致类固醇肌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肌活检在激素治疗肌炎引发类固醇肌病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肌炎出现类固醇肌病的患者,采用肌活检方法予以鉴别诊断处理。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应用苏木精-伊红方式染色,肌纤维在大小上呈不等显示,对部分萎缩纤维发生的改变进行观察,为"小角化"状,核内移<3%14例,>3%6例。肌周核轻度增多14例,增多不明显6例。肌纤维无明显新生及坏死、变性现象14例,均有程度不等的纤维坏死和变性6例,与皮肌炎一致。采用COX方式、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NADHTR)方式、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方式染色均显示,Ⅱ型纤维存在选择性萎缩现象,应用ATP 4.6、9.6予以观察,主要为ⅡB型纤维发生萎缩。结论临床类固醇肌病多在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数周或数月后发生,主要表现为下肢近端肌萎缩和肌无力,肌活检可显示Ⅱ型纤维选择性萎缩特点,利于鉴别其他疾病。
刘艳丽钟丽珍程学英张大伟
关键词:肌活检激素肌炎类固醇肌病
茴拉西坦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采取茴拉西坦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脑白质疏松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33,采取常规治疗)与观察组(n=33,采取常规治疗+茴拉西坦治疗),对认知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及MoCA总分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患者出现神经兴奋,1例出现恶心,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脑白质疏松症采取茴拉西坦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钟丽珍赵华张美娇程学英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D)的周围神经和肌纤维的形态测量学评价.
王剑锋初海鹰SchroderJ.M.李筠钟丽珍张秀丽
运用形态测量学计算机软件,对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c Dystrophy, MD)患者的周围神经纤维和肌纤维进行了形态学的对比研究。在17例MD病例中,14例(82%)腓神经的单位神经内膜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髓...
关键词:
关键词: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腓神经肌纤维直径
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8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疗法,研究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疗法+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后,研究组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7.44±1.33)分低于对照组的(11.58±3.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接受常规脑血管病疗法+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更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更好的改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邓勇李迪钟丽珍王茂湘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阿托伐他汀
蛭蛇通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蛭蛇通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该院收治的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蛭蛇通络胶囊治疗。检测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二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情况,包括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WBV、PV、ESR、FIB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的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蛭蛇通络胶囊能提高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钟丽珍赵华王璐王剑锋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与观察组67例(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比较两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球压积、全血比黏度、LDL、HDL、TG、TCHOL、颈动脉斑块积分、病死率、缺血性脑血管复发率、短暂性脑缺血复发率、脑梗死复发率指标。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比黏度、LDL、HDL、TG、TCHO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血球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颈动脉斑块积分、病死率、缺血性脑血管复发率、短暂性脑缺血复发率、脑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并加用普罗布考方法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降低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赵华钟丽珍张大伟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NF-α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3天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抽血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NF-α水平,健康对照组抽血检测1次。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NF-α水平治疗前后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后血清MMP-9、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结论 MMP-9、TNF-α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NF-α水平,具有减轻炎症反应和脑保护作用。
钟丽珍赵华王剑锋徐涛
关键词:脑梗死MMP-9TNF-Α依达拉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