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6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SimVascular软件探讨FFR-CT与冠脉狭窄的关系 钟华≤20 mm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AI)建立并验证≤20 mm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20 mm SPN患者279例(338个SPN),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恶性肿瘤史及家族恶性肿瘤史)、影像特征(最大径、最小径、实性占比、体积、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及影像组学特征(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中位数CT值、CT值标准差、偏度、峰值、能量、熵)。采用完全随机法将SPN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271个)和验证集(67个)。训练集数据中,首先使用最小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方法对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及影像组学进行筛选,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20 mm SPN良恶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实现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最后将测试集数据传入该模型进行验证,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训练集中271个≤20 mm SPN,其中良性81个、恶性190个。经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得出年龄、性别、最大径、空泡征、实性占比5个因素为预测最大径≤20 mm SPN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为:P=e^(x)/(1+e^(x)),x=-2.583+0.027×年龄+1.519×性别+0.127×结节最大径-2.132×实性占比+1.720×空泡征。该模型预测≤20 mm的SPN为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82.7%,准确度为82.3%。验证集67个SPN,其中良性22个、恶性45个,预测模型的AUC为0.882,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85.1%。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良好(训练集:P=0.688,验证集:P=0.618)。结论基于AI建立的≤20 mm SPN的良恶性预测模型可获得预测概率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钟华 李安琪 康江河 王金岸 段少银关键词:肺肿瘤 人工智能 列线图 构建颈内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血流模拟 被引量:7 2014年 背景:动脉瘤血液动力学变化为动脉瘤的治疗与其破裂的预防研究提供了前提与条件,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技术手段。目的:构建颈内动脉瘤的双向流固耦合模型,并进行相关血流模拟。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颈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数据,分别在mimics10.01软件上进行三维模型的实体构建,ansys+fluent软件进行流固耦合及血流模拟与仿真。结果与结论:构建了颈内动脉瘤瘤壁和流场的有限元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解剖形态,并与实体模型一致。模拟展示整个心动周期的血流变化:瘤体血流呈漩涡样,瘤体部流速较瘤颈部慢;血流引起动脉瘤壁的形变、壁面剪切力、压力及应力以瘤颈部最大,瘤顶部最小。模拟值以0.16 s(快速射血期)时刻为最高值,0.74 s(舒张期)为最低值。结果显示基于CT血管造影扫描数据进行颈内动脉瘤的双向流固耦合建模,其方法简单、实用。模拟动脉瘤血流接近人体的生理状态,结果为研究动脉瘤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吕绍茂 钟华 陈丽君 段少银关键词: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瘤 有限元建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三维CTA研究Willis 环分型与后交通支内径测量 目的 确定国人 Willis 环的分型与后交通动脉(PcomA)的发育情况,为脑动脉供血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头部或头颈部CTA检查患者中,选出173例脑动脉环及其周围未见明显异常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Willis环... 林思敏 钟华 李菊香 邓丽珠 赵文俊 章礼 段少银关键词:CT血管造影 脑底动脉环 能谱CT低剂量颅底区减影融合CTA技术与临床应用 2020年 目的:比较能谱CT颅底区减影融合CTA(BRSF-CTA)与数字减影CTA(DS-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深入探讨BRSF-CTA技术参数,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方法:把临床怀疑脑血管病的144例者行头颈CTA联合成像,分成A组(DS-CTA)组和B组(BRSF-CTA)组,每组72例。对所有CTA检查均行VR、MIP、CPR分析后,比较两组技术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在显示颈内动脉在颈段、颅底段、颅内段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而在颈内动脉颈段、大脑中动脉的CT值和其背景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分别为7.81±0.86mGy、697.63±79.34mGy.cm、2.16±0.25mSv,6.16±0.59mGy、380.86±42.76mGy.cm、1.18±0.13mSv,辐射剂量降低了42.2%,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本研究中诊断35例颅内动脉瘤,其中颅底动脉瘤7例。BRSF-CTA技术可直观、形象、多角度显示颅底动脉瘤与前床突和载瘤动脉的位置关系,并优势展示1例颈动脉床突孔,2例瘤体近前床突小于5mm,1例后交通复杂动脉瘤并显示其瘤体的细小动脉分支。结论:BRSF-CTA技术降低了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满意,显示颅底骨质解剖、变异、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关系较DS-CTA清楚直观。BRSF-CTA实现细小目标结构显示,可弥补DS-CTA不能显示瘤体小分支的不足,为外科手术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依据。 蔡国祥 钟华 段少银 王金岸 康江河 叶锋 肖东健关键词:融合技术 动脉瘤 一种新型种植牙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种植牙,包括第一圆锥台、圆柱体和第二圆锥台,所述第一圆锥台的上表面固定有成对称性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的顶部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转动连接,第一圆锥台的上表面安装有... 段少银 吕绍茂 钟华文献传递 基于CT数据心血管图像后处理创新与应用 段少银 蔡国祥 叶锋 林清池 吕绍茂 康江河 张丹彤 梁昆如 钟华 技术领域:医药卫生。主要内容: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颈内动脉三维影像解剖与有限元建模”(编号:81071214),厦门市卫生局项目“64层螺旋CT心脏血管三维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编号:WSK0662),国家科技部(20...关键词:关键词:疾病诊断 肺癌能谱CT相关参数定量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在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发现肺部占位行胸部能谱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患者110例,选取病灶短径>2 cm者共97例(包括鳞癌28例,腺癌41例,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7例,炎性病灶17例)分成5组。测量各组肺部原发病灶的能谱CT参数[包括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水浓度(WC)、K40~90 keV和有效原子序数(Eff-Z)]。结果(1)肺癌与炎性病灶比较:肺癌平扫IC、K40~90 keV、Eff-Z测值及动、静脉期肺癌IC、K40~90 keV、NIC测值均小于炎性;肺癌平扫、静脉期WC测值大于炎性(P<0.05)。(2)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比较:鳞癌与腺癌平扫IC、K40~90 keV、WC和Eff-Z、动脉期和静脉期IC、K40~90 keV和WC、静脉期NIC测值有统计学差异;鳞癌与小细胞癌静脉期NIC测值有统计学差异;腺癌与小细胞癌平扫IC和K40~90 keV、静脉期IC、K40~90 keV和NIC有统计学差异(P<0.05)。(3)以鳞癌和腺癌代表非小细胞癌,ROC曲线示:平扫WC诊断肺癌、静脉期NIC诊断非小细胞癌、静脉期IC和K40~90 keV诊断腺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5、0.913、0.852和0.853(P<0.05)。结论能谱CT测量平扫IC、K40~90 keV、WC和Eff-Z、动脉期IC、K40~90 keV和NIC、静脉期IC、K40~90 keV、NIC和WC可用于肺癌与炎性病灶的鉴别以及肺癌病理分型,其中平扫WC值大于1021.6诊断肺癌、静脉期NIC大于0.375诊断非小细胞癌、静脉期IC大于17.6或静脉期K40~90 keV大于2.355诊断腺癌均具有较高效能。 黄倩文 陈应东 钟华 段少银关键词:肺癌 能谱CT 椎动脉沟环三维CT相关影像解剖与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利用三维CT显示寰椎椎动脉沟环(PP),进行PP分类与解剖测量,为相关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PACS系统中进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及三维重建数据的63例P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三维影像解剖显示与测量,测量参数包括PP前后径(AD)、上下径(VD)、椎动脉V3段直径(D-VA)、PP最高点到相应侧枕骨的距离(D-RO)、PP到正中线的距离(D-RL)、寰椎后弓结节到枕骨的距离(D-NO).结果 三维CT显示PP变异共63例,男53例,女10例.左侧PP 49例,完整型23例、不完整型26例;右侧PP 55例,完整型22例,不完整型33例.左侧PP测量值AD、VD、BD、D-VA、D-RO、D-NO、D-RL分别为(5.02±1.17)、(3.59±1.26)、(3.91±2.51)、(3.88±0.78)、(2.15±2.58)、(18.62±3.01)mm;右侧PP分别为(5.13±1.29)、(3.87±0.88)、(4.02±2.77)、(3.59±0.89)、(2.14±2.63)、(4.89±3.36)、(18.89±3.74)mm.统计学比较显示,PP的AD均值〉VD、D-VA值,双侧PP的BD均值〉单侧,且〉D-VA值,单侧PP的BD值〈D-VA值;完整型PP的VD、D-RL值〈不完整型,完整型PP的D-RO、D-NO值〉不完整型.结论 CT三维成像显示PP形态与椎动脉等结构清楚、直观,PP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左右侧PP的分型、发生率、大小形态相仿.PP的AD值〉VD值,其影响VA值上下活动,完整型PP更明显.双侧PP的不完整型开口较单侧大,可能与退化演变有关. 赵文俊 邓丽珠 段少银 钟华 陈雍君关键词:椎动脉 三维CT 足痛患者足副舟骨的发生率及其解剖分型的多种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探讨痛性足副舟骨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指导临床实施治疗,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目的:分析足副舟骨的发生率、解剖变异分型及损伤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痛性足副舟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2019年期间336例(男212例,女124例)因外伤后足部疼痛或持续慢性足部疼痛的患者,拍摄患足X线正斜位片,其中15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统计足副舟骨的发生率和解剖变异分型,分析不同摄片位置足副舟骨的显示率及其多种影像学特征。结果与结论:足痛患者336例(男212例,女124例)中,发现副舟骨52例,发生率约为15.5%。在52例足副舟骨中分3型,Ⅰ型15例(28.8%),Ⅱ型32例(61.5%),Ⅲ型5例(9.7%)。足正位及内、外斜位X光片显示率分别约为85.7%、66.1%、100%,三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CT、MRI均能显示副舟骨,CT三维成像展现足副舟骨与舟骨关系清楚,MRI可显示局部骨髓水肿和软组织病变。足副舟骨Ⅱ型最常见,足正位及外侧斜位片是足舟骨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CT、MRI检查显示更全面。足副舟骨并不少见,分析其解剖与分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临床误诊与误治。 孙莉薇 王捷 钟华 段少银 康江河关键词:足副舟骨 X线片 CT三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