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泽强

作品数:14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癌
  • 2篇乙肝
  • 2篇乙肝患者
  • 2篇食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黏膜
  • 2篇黏膜切除
  • 2篇黏膜切除术
  • 2篇膜切除术
  • 2篇P27
  • 2篇穿刺
  • 2篇P-ERK1...
  • 1篇单层柱状上皮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多烯磷脂酰胆...
  • 1篇血管

机构

  • 10篇襄阳市中心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襄樊市中心医...

作者

  • 14篇闫泽强
  • 4篇王道蓉
  • 4篇韩晓颖
  • 3篇陈秀记
  • 3篇丁祥武
  • 2篇王劲松
  • 2篇高山
  • 2篇魏微
  • 1篇陈满宇
  • 1篇周紫琴
  • 1篇田爱霞
  • 1篇金雄
  • 1篇杨雨
  • 1篇童旭东
  • 1篇童旭东
  • 1篇杨玉珍
  • 1篇杨超
  • 1篇王玮
  • 1篇王玮
  • 1篇郭燕

传媒

  • 3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评估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研究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一个月,治疗两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性生理指标的检测和检查、超声检查、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超声影像学疗效显示,除纹理管消失外其他不良症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6%和75.6%,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和7.6%,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吡格列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有效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闫泽强郭燕韩晓颖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吡格列酮多烯磷脂酰胆碱
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2年
纵隔占位一般非手术方法很难获得病理学诊断,线阵超声内镜可以在食管清楚显示纵隔占位.我科于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35例纵隔占位进行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均取得组织条行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高山杨雨周紫琴闫泽强王道蓉田爱霞丁祥武
关键词:纵隔占位病变细针穿刺活检内镜超声引导病理学诊断非手术方法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对乙肝患者肾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对乙肝患者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患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通过对对两组患者肾脏功能指标、肾脏内尿素氮的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肌酐含量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其指标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肾脏内尿素氮治疗后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其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96W后的ALT复常率是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比拉米夫定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肾脏的相关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韩晓颖陈秀记闫泽强王劲松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肝肾脏功能
黏膜切除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40例疗效分析
2013年
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日前大量的研究表明Barrett食管(Barrettesophagus,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远端黏膜复层鳞柱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
王玮丁祥武童旭东高山闫泽强王道蓉
关键词:疗BARRETT食管黏膜切除术质子泵抑制剂疗效分析单层柱状上皮病理现象
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血清HBsAg与HBV DNA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肝脏穿刺活组织学检查的患者,根据肝脏炎症程度将患者分为G0-G1、G2、G3-G4三组,根据不同纤维化分期将患者分为S0-S1、S2、S3、S4四组,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将患者分为A1 (ALT≤40U/L)组、A2(40<ALT≤80U/L)组,对不同分组患者进行血清HBsAg测定、HBV DNA测定及ALT测定,分析其含量与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G0-G1组、G2组、G3-G4组HBsAg定量分别为(3.85±0.87)U/ml、(3.54±0.79) U/ml、(2.79 ±0.58) U/ml,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0-G1组、G2组、G3-G4组HBV DNA定量分别为(6.27±1.67) U/ml、(5.68±1.49) U/ml、(5.84±1.59) U/m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S0-S1组、S2组、S3组、S4组患者HBsAg定量分别为(3.95±0.93) U/ml、(3.62±0.86) U/ml、(3.55±0.62) U/ml、(3.35 ±0.54) U/ml,四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S0-S1组、S2组、S3组、S4组患者HBV DNA定量分别为(6.23±1.72) U/ml、(5.79±1.62U/ml)、(5.50±1.48) U/ml、(5.48±1.35U/ml),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水平与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HBsAg、乙肝病毒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减低,血清HBsAg结合HBV DNA载量作为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指标更为可靠.
韩晓颖陈秀记闫泽强王劲松
关键词:血清HBSAGHBV炎症程度肝纤维化
卡培他滨联合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卡培他滨1.0μmol/L与阿司匹林0.5、1.0、3.0 mmol/L单用和联用对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卡培他滨1.0μmol/L与阿司匹林3.0 mmol/L单独及联合用药对SGC-7901细胞形态的影响;PI/Annexin V-FITC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卡培他滨1.0μmol/L与阿司匹林3.0 mmol/L单独及联合用药诱导SGC-7901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卡培他滨1.0 mmol/L与阿司匹林3.0 mmol/L单独及联合用药对COX-2、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卡培他滨与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且联合组的抑制率高于卡培他滨组和阿司匹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处理24 h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SGC-7901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联合组相对于卡培他滨、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的变化更明显。PI/Annexin V双染分析表明,卡培他滨1.0μmol/L+阿司匹林3.0 mmol/L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3.0 mmol/L组或卡培他滨1.0μmol/L组。阿司匹林3.0 mmol/L、卡培他滨1μmol/L以及卡培他滨1.0μmol/L+阿司匹林3.0 mmol/L联合组电泳可以检测出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特异蛋白条带。阿司匹林单用时,COX-2表达量受到抑制(P<0.01),蛋白表达下调,而VEGF表达无明显抑制;卡培他滨单用时,VEGF表达量受到抑制(P<0.01),蛋白表达下调,而COX-2表达无明显抑制;卡培他滨联合阿司匹林处理时,SGC-7901细胞的COX-2、VEGF表达量均受到抑制(P<0.01),同时下调COX-2及VEGF蛋白表达。结论卡培他滨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明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COX-2、VEGF蛋白表达的调控有关。
闫泽强魏微
关键词:卡培他滨阿司匹林环氧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腺病毒E1对人黑色素瘤靶向性治疗探讨
2015年
目的 探讨腺病毒E1对人黑色素瘤靶向性治疗效果.方法 PCR克隆获取腺病毒E1区,增强子DNA片段及鼠酪氨酸酶启动子,采用基因重组法进行构建靶向人黑色素瘤的选择复制性腺病毒的穿梭载体;同源重组法获取人黑色素瘤的选择复制性腺病毒E1,腺病毒E1小剂量攻击人黑色素瘤细胞系SK-Mel-I,同时攻击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对细胞形态发生的改变、细胞存活数进行记录,利用RT-PCR检测E1A表达,证实腺病毒E1特异性复制.结果 PCR检测结果显示,SK-Mel-I对腺病毒E1裂解杀伤敏感,但是对于HepG2不敏感,提示腺病毒E1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可特异地复制.结论 腺病毒E1对人黑色素瘤具有很好的靶向性.
杨超闫泽强
关键词:人黑色素瘤靶向性治疗
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具体操作。方法取早期胃癌患者120例,其中75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为观察组;4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近全胃切除术;并对术程中的具体操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恢复时间差异明显,然而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结论采用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胃癌方面具有术程短、疗效明显、恢复快,病变清除彻底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闫泽强郭燕韩晓颖
关键词:内窥镜黏膜切除术早期胃癌
hERG1钾通道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hERG1钾通道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68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非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hERG1蛋白表达,并随访;对11例术后食管鳞癌组织以及相对应的非癌食管组织作逆转录PCR检测hERG1 mRNA表达。结果:hERG1蛋白和mRNA在所有食管鳞癌患者的相对应的非癌食管组织中呈阴性表达,而在癌组织中呈异常阳性表达;hERG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7.9%(53/68),hERG1 mR-NA的阳性率为81.8%(9/11);hERG1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ERG1阳性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分别为33.5月和52.8月,P=0.015)。阳性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8.7%,56.6%,34.0%,15.0%和12.0%,而阴性组为93.3%,73.3%,60.0%,60.0%和44.4%;两组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ERG1蛋白的异常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结论:hERG1钾通道在食管鳞癌中异常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预后因素。
金雄丁祥武李建军李峥闫泽强王道蓉
关键词:钾通道食管癌预后
经皮穿刺胃造瘘治疗胃瘫1例被引量:2
2011年
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空肠造瘘管,以达到胃肠营养和/或减压目的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用于各种原因引起不能经口进食而存在慢性消耗的病人,但在胃瘫治疗中的应用少见报道。患者男,70岁。因"左肾癌行根治术后2月,呕吐1月"于2009年3月4日入院。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水,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色胆汁样液体,24 h呕吐物总量约2 500 ml。伴明显腹胀,无腹痛,肛门排气少。胃肠减压24 h引流出黄绿色液体约3 000ml。胃肠减压时呕吐基本停止,多次尝试关闭胃肠减压,呕吐症状屡次出现以致胃管长期不能拔除。
陈秀记王玮童旭东王道蓉闫泽强
关键词:胃瘫经皮穿刺胃造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