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满存 作品数:21 被引量:283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河套东南角理想剖面”的新近研究 被引量:25 2001年 以在萨拉乌苏河流域近年命名的“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作为河套东南的理想剖面 ,描述了其地层特征、讨论了地层磁化率值和粒度分布与气候变迁的关系。研究指出 ,该剖面记录了 15 0kaBP以来毛乌素沙漠 2 7个旋回的砂丘与河湖相和古土壤互为交替的演化历史 ;剖面风成砂丘的堆积时期和河湖相或古土壤发育时期分别主要与过去冬季风和夏季风作用加强有关。根据中国沙漠及黄土区现代沙尘暴发生的区域特征认为 ,米浪沟湾剖面记录的15 0ka来的 2 7次砂丘期代表了中国沙区存在 2 7个沙漠堆积时期。 李保生 靳鹤龄 祝一志 张宇红 董光荣 孙冬怀 邵亚军 孙武 张甲珅 阎满存 高全洲关键词:地层剖面 沙尘暴 探地雷达在隐伏岩溶区工程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99年 在简要介绍探地雷达工作原理、方法及雷达图象资料处理、解释等基础上,以广东增城高滩圆盘岭桥基选址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为例,剖析了隐伏岩溶的雷达时间剖面中岩溶的反射波形组特征。在场地钻勘验证的基础上。 杨龙江 阎满存 李华梅关键词:隐伏岩溶 探地雷达 反射波 工程地质勘探 试论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沙漠形成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996年 第四纪期间中国北方风沙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如风力、风向、沙源、地形等随青藏高原的逐步隆升均发生相应变化。从探讨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沙漠形成演化出发,本文指出高原阶段性隆升与中国北方沙漠演化阶段上的因果关系。受高原隆升的地质、气候等综合效应影响,中国沙漠于第四纪初先在贺兰山以东、长城以北地区形成;1.6MaBP以后高原北侧出现有利于风沙活动的干旱多风环境,沙漠扩展至西北地区;1.1MaBP以后高原隆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基本定型,在日趋干旱的背景上,这期间中国北方沙漠演化主要受东亚季风盛衰和地形因素的控制。 王跃 李森 王建华 阎满存关键词:青藏高原 干旱区 沙坡头地区黄河阶地发育与地貌演化 被引量:9 1997年 沙坡头地区地处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与祁连山褶皱带之间的一个复杂的边界带。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向东北的强烈挤压致使该区形成一系列向东北凸出的弧形挤压构造带,从而制约和影响了该区的地貌格局、演变和趋势。通过对沙坡头地区黄河阶地分布规律、地层结构、沉积相等的调查和研究,并结合室内年代测定、粒度和重矿物等分析,重建了沙坡头地区黄河演变的过程。 阎满存 董光荣 李保生关键词:地貌演化 沙源 黄河 中国季风沙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及其变化 被引量:30 2001年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反演了该时期中国季风区沙漠沙地曾经历的27个沙漠扩缩的周期性变化,并认为该剖面风砂沉积是过去地质时代季风沙区乃至整个中国沙区类似由现代这种冬春季西伯利亚—蒙古反气旋风系即冬季风向南伸展导致的若干风沙风尘动态过程的结果,而河湖相和古土壤的发育则主要与季风沙区受惠于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李保生 吴正 David Dian ZHANG 范安康 阎满存 孙武 靳鹤龄 董光荣 祝一志 高全洲 张甲申关键词:晚更新世-全新世 气候波动 沉积环境 150kaBP以来巴丹吉林沙漠东南区域地层序列的新研究 被引量:30 2005年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边缘查格勒布鲁剖面中更新统/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上部和上更新统上部/全新统的地质界线依次发生在59AGS/60L、39FD/40G和9L/10FD之沉积界面上。其时限依次大致为150kaBP、75kaBP和10kaBP,该剖面记录了150kaBP以来25个旋回的沙漠与湖相等沉积交替变更的历史过程。通过该剖面粒度和SiO2、Al2O3、Fe2O3、FeO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软体动物化石指示的古生态等综合研究表明,所述这些沉积旋回是自那时以来,在北半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冬夏古季风往复更迭所导致的非季风沙区沙漠期与间沙漠期多次正逆交替演变的结果。 李保生 高全洲 阎满存 李云卓 董光荣 温小浩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 地层序列 中更新统 剖面记录 冰期气候 古季风 150 ka BP来萨拉乌苏河流域微量元素分布研究 <正>本文以米浪沟湾150 ka BP以来地层剖面作为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典型沉积一古气候记录,进行了86个样品11种微量元素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元素P、Pb、Rb、Mn、Nb、Zr和相对活泼的元素V、... 李保生 靳鹤龄 章典 阎满存 张宇红 李后信 姚春霞 罗开利文献传递 150ka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堆积与变迁过程 被引量:76 1998年 在萨拉乌苏河流域新近命名的“米浪沟湾地层剖面”记录了 1 5 0kaBP以来毛乌素地区 2 7个旋回的沙漠与河湖相和古土壤沉积发育的交替演变的历史 .研究表明 ,这种沉积模式是由过去亚洲冬季风与夏季风相互对峙。 李保生 靳鹤龄 吕海燕 祝一志 董光荣 孙冬怀 张甲坤 高全洲 阎满存关键词:沉积环境 巴丹吉林沙漠查格勒布鲁剖面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1998年 根据约128ka BP以来查格勒布鲁剖面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末次间冰期以来本区对全球气候波动的响应。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间冰期和间冰阶时,东亚夏季风的降水尾间到达甚至越过本区向西扩展,给本区带来一定的降水,使之具有生草成壤的类似于干草原的环境,该时期剖面中发育湖相、黄土和古土壤沉积,SiO_2/Al_2O_3比值下降,平均值分别为9.33、7.58和7.51;冰期和冰阶时,东亚夏季风向东南方向退缩,本区受干冷的冬季风控制,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强烈,剖面中发育风成砂沉积,SiO_2/Al_2O_3比值上升。据气候干寒程度的差异,风成砂的性状可划分为3类,即风成砂(Ⅰ)、风成砂(Ⅱ)和风成砂(Ⅲ),它们的SiO_2/Al_2O_3,比值分别为15.42、15.40和10.32,代表着从流动沙丘砂向固定-半固定沙丘砂的过渡。 高全洲 陶贞 董光荣 李保生 邹学勇 孙忠 贾慧兰 阎满存关键词:沉积地球化学 风成砂 剖面 全球气候 冬季风 150 ka B.P.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的CaCO_3旋回 被引量:9 2002年 以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作为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典型剖面,探讨了150 ka B.P.以来的CaCO3含量分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该剖面CaCO3含量及其低-高变化同古风成沙与上覆河湖相或古土壤构成的沉积旋回呈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与米浪沟湾剖面的沉积旋回一样,CaCO3在分布上相应地构成了27个含量高低变化旋回。2)CaCO3在风成沙中含量的分布比较稀散,0.8%~7.18%,平均值2.50%;在河湖相和古土壤中相对富集,2.20%~14.90%。平均值5.74%。从而揭示出其时两者的气候背景是不同的,前者是干旱寒冷气候作用下的风力的侵蚀、搬运与堆积的产物;而后者则与暖湿气候环境下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特殊的低洼地貌位置有关。气候暖湿,河湖沼泽发育、成土成壤作用增强,低洼的集水条件有利于CaCO3的聚集。3)导致米浪沟湾剖面CaCO3的多旋回相对稀散与聚集的根本原因可能是150 ka B.P.以来北半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毛乌素沙漠冬夏季风的多次更迭所致。 罗开利 李保生 余雪飞 吕玉晓 李后信 姚春霞 张宇红 祝一志 靳鹤龄 祝一志 阎满存 David Dian ZHANG关键词:米浪沟湾剖面 CA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