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夫·德里克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对“全球现代性: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性”的进一步反思被引量:6
- 2010年
- 现代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而被全球化。这导致了普遍主义自身的垮台,而不是与一个欧/美现代性相联系的价值的普遍化。"全球现代性"是指这样一个时刻:一种"欧洲中心"的现代性霸权崩溃,碎片化为有关现代的观念的许多文化领域。作为概念的"全球现代性"也致力于超越生产它的条件,因为正是这一条件使得重新预想现代性,将之从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主导的历史想象中的围捕中解救出来,以与之前不同的方式构想它成为可能。
- 阿里夫·德里克陈静王斌
- 关键词:后现代资本主义
- 东亚的现代性与革命:区域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被引量:3
- 2005年
- 本文探讨了东亚的革命者是如何不仅从他们与欧洲和北美之间的对峙当中,也从他们彼此的互动过程当中,学会了现代民族主义和革命,产生了地方化的革命话语。文章重申了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现代性的重要性,以及某些因社会主义而充满活力的国家观念的重要性。区域互动在东亚(包括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产生过程中,在东亚革命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这种区域互动不仅塑造了东亚的革命现代性,也塑造了并继续塑造着东亚区域本身。
- 阿里夫·德里克谭翠莺曹义恒
-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全球化被引量:12
- 2007年
- 当今学术界流行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两种思潮,以及作为它们存在之语境的资本主义全球化范式,成为因苏东剧变而陷于低潮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主要挑战。马克思主义只有正视这些挑战,才能从它们的质疑中获益,解决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新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也曾为此提供了启示。在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上,用地方差异性反对欧美模式的所谓"普适性",已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围绕现代性展开的文化冲突的焦点。对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选择构建未来的社会力量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 阿里夫·德里克于海青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
- 殖民主义再思索:全球化、后殖民主义与民族被引量:6
- 2003年
- 本文的讨论既非历史纵览,亦非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社会学研究,而是在这些术语旨在捕捉的全球关系正急速消失之际,去反思它们在激进转型之时可能意味着什么。尽管这些变化何去何从或许尚不可言明。
- 阿里夫·德里克
- 关键词: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政治帝国主义
- 毛泽东思想与第三世界被引量:3
- 2016年
- 对毛泽东第三世界的影响问题之讨论从三个部分展开:第一,研究毛泽东思想对世界产生吸引力的原因;第二,毛泽东思想在1960和1970年代第三世界斗争全盛时期的影响;第三,在后殖民社会中继续继承毛泽东遗产。现在,毛泽东的遗产仍然产生着影响,尤其是对遭受全球资本主义毁灭性结果的农业社会(特别是印度和菲律宾)。本文认为应从战后全球资本主义视角,以及同革命中国相类似的社会的本土意识背景下来理解这一影响。
- 阿里夫·德里克李永进
- 关键词: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