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剑锋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妊娠
  • 4篇妊娠期
  • 4篇子宫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淤积
  • 2篇胆汁淤积症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肝内
  • 2篇肝内胆汁
  • 2篇肝内胆汁淤积
  • 2篇肝内胆汁淤积...
  • 1篇胆酸
  • 1篇胆汁酸
  • 1篇熊去氧胆酸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脂

机构

  • 9篇无锡市妇幼保...

作者

  • 9篇陆剑锋
  • 2篇汪涛
  • 2篇田德虎
  • 1篇龚健
  • 1篇陈和珍
  • 1篇周敏
  • 1篇曹敏恺
  • 1篇关利铭
  • 1篇冯硕
  • 1篇王佳圆
  • 1篇张岩
  • 1篇朱云龙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药房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第二次全国子...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因素探讨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0.9个月,其中年龄<40岁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于年龄≥40岁者(P<0.05);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复发率高于单发性子宫肌瘤(P<0.05);患者经腹腔镜手术者复发率高于经腹手术者(P<0.05),术后妊娠者复发率高于非妊娠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与手术时年龄、肌瘤个数、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妊娠有一定关系。
陆剑锋朱云龙
关键词:子宫肌瘤复发子宫肌瘤切除术
米非司酮致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二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米非司酮应用的日趋广泛,其并发症亦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少见的以及一些始料未及的并发症,更应引起注意.我院2004年门诊诊治的二例病例,1例为子宫肌瘤剜除术后,1例为子宫腺肌症,在连续口服米非司酮4~6个月后,...
田德虎陈和珍陆剑锋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米非司酮并发症病理检查
文献传递
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轻度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S-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妊娠期轻度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选取妊娠期轻度ICP患者2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107例)和单药组(106例)。联合组患者采用UDCA联合SAMe治疗,单药组采用UDC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妊娠结局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汁酸、肝胆酸、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检测值较治疗前均降低,联合组降低较单药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瘙痒控制时间[(3.8±1.4)d]短于单药组[(5.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联合组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低于单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药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羊水污染率、剖宫产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早产率为11.22%,显著低于单药组的2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DCA联合SAMe治疗ICP患者较单用UDCA治疗能够更及时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尽快恢复实验室指标,取得更好的疗效。
汪涛陆剑锋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子宫体楔形切除术与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2006年
田德虎龚健陆剑锋
关键词:子宫体楔形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生育期妇女子宫切除术育龄期妇女良性肿瘤
雌、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活性的变化。方法  62例患者中子宫腺肌病 3 2例 (腺肌病组 ) ,无症状子宫肌瘤 3 0例 (肌瘤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肌病组在位子宫内膜、病灶 (包括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子宫肌层 )和肌瘤组正常子宫内膜及肌层ER、PR、EGFR、VEGF的表达。结果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较在位内膜低 (P <0 .0 5 )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及其周围的子宫肌层EGFR的表达较肌瘤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明显增加 (P <0 .0 1) ;VEGF在腺肌病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肌瘤组正常子宫组织 (P <0 .0 1)。结论 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低 ,可能是其对治疗反应差的原因 ;EGFR对腺肌病的发病有一定作用 ;腺肌病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VEGF表达增强 。
周敏王佳圆关利铭陆剑锋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子宫腺肌病
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围产结局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围产结局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0至2020-11这近五年期间,我院收治的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有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血糖正常的双胎妊娠孕妇,同样6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围产结局及相关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胎膜早破率及新生儿生长受限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产妇要明显更高,(P<0.05);此外,单因素分析年龄、孕前BMI是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与产次、孕次及脐带异常无关,(P>0.05)。结论年龄>35岁、孕前BMI>28kg/m^(2),是影响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结局的危险因素,不利于良好分娩,导致新生儿的生长受限。
陆剑锋冯硕
关键词:双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针对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妊娠期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接受产前健康体检的孕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100例为病例组,100例为对照组,对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在本...
曹敏恺陆剑锋
关键词:妊娠期疾病乙型肝炎发病机制
卡贝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卡贝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按单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2例(卡贝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和对照组38例(卡贝缩宫素)。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的子宫收缩效果、止血效果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子宫收缩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止血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而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及总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显著。
汪涛陆剑锋
关键词:卡贝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剖宫产术后出血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围生儿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胆汁酸、肝酶和血脂水平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40例产前药物治疗ICP病例资料(ICP治疗组)和42例产前未进行药物治疗ICP病例资料(ICP对照组)病例资料和40例正常孕妇病例资料(正常组),对3组孕妇血清胆汁酸、肝酶、血脂水平以及围生儿预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ICP组孕妇母体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肝酶(ALT、AST、ALP)、甘胆酸(CG)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孕妇(P<0.01),而雌三醇(E3)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孕妇(P<0.01),ICP治疗组孕妇羊水污染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均高于同期分娩的正常组孕妇(P<0.01),ICP对照组孕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均高于同期分娩的正常组孕妇(P<0.05),胎儿体重均低于同期分娩的正常组孕妇(P<0.05)。ICP组孕妇的住院天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孕妇(P<0.01)。Apgar评分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清胆汁酸、肝酶和血脂水平是ICP产妇对围生儿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ICP治疗组围生儿的预后较ICP对照组差,可能与ICP引起的血清TBA、CG、ALT、AST水平较高相关。
陆剑锋张岩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血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