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伯荣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血管
  • 9篇成形术
  • 7篇血管成形
  • 7篇血管成形术
  • 6篇动脉
  • 5篇再狭窄
  • 4篇术后
  • 4篇后再狭窄
  • 4篇基因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管成形术后
  • 3篇腔内
  • 3篇球囊
  • 3篇球囊血管成形...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蛋白
  • 2篇动脉腔内成形...
  • 2篇血管狭窄
  • 2篇血栓

机构

  • 11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陈伯荣
  • 8篇朱国英
  • 7篇汪丽蕙
  • 4篇汤健
  • 4篇唐朝枢
  • 3篇周爱儒
  • 2篇杨亚东
  • 2篇傅爱华
  • 2篇杨和平
  • 2篇汤乃梅
  • 1篇张敏
  • 1篇张越
  • 1篇张晨辉
  • 1篇侯桂华
  • 1篇周洪
  • 1篇孙士勇
  • 1篇徐军

传媒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年份

  • 1篇1995
  • 3篇1994
  • 7篇1993
  • 2篇199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性球囊血管成形术时血浆TXB_2/6-keto-PGF1a的变化
1993年
为探讨球囊血管成形术(BA)后再狭窄(RS)的形成机理,我们采用新西兰家兔,通过剥脱血管内皮,喂饲高脂饲料制做成主动脉及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狭窄的髂动脉病变进行BA,术后继续观察至RS形成。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清脂类及血浆TXB_2、6-keto-PGFla(6-k-p)含量,探讨TXA_2/PGI_2代谢与BA后RS形成的关系。
陈伯荣朱国英汪丽蕙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球囊血栓素B2
反意寡核苷酸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1993年
反意寡核苷酸(AS-ODN)是人工合成的一小段寡核苷酸.通过配对碱基间氢键的作用,它能与核苷酸正链中的特定碱基顺序即靶顺序互补形成双链复合物,从而发挥多种作用,用于治疗目的的AS-ODN能特异地识别靶顺序,并能与其互补的靶顺序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且在细胞内有较长的半寿期.未经修饰的ODNs仅有结合特异性及足够的亲和力,而经化学修饰的ODNs除上述特点外,还能抵御核酸酶的降解并易经细胞膜为细胞所摄取.有作者认为AS-ODNs的主要作用在翻译水平而不在转录水平,主要通过其短的互补序列作用到靶顺序上,通过碱基配对,形成RNA或RNA-DNA杂交双螺旋,这种杂交双螺旋一旦形成便很快被分解掉.因此,细胞内的这种短的互补序列的RNA越多,被杂交和消耗掉的mRNA就越多,指导蛋白质翻译的mRNA就越少,从而使蛋白质合成的量亦随之越少.
陈伯荣汪丽蕙朱国英
关键词:碱基顺序细胞转化碱基配对蛋白质合成翻译水平
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p53基因的实验研究
1994年
对家兔行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和内皮细胞剥脱,对斑块组织泡沫细胞进行了p53免疫组化和分子杂交研究。结果显示,泡沫细胞有p53基因的突变和低表达。这些变化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异常增殖有关。
杨和平傅爱华姚阿卿杨亚东张晨辉周洪陈伯荣汤健周爱儒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表达P53
生长因子与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1994年
生长因子与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陈伯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RS)发生率为30%~40%(1)。动物实验、临床尸检及动物粥样斑块旋切组织标本研究已表明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增生是RS病变的主要组织...
陈伯荣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血管狭窄冠状动脉病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被引量:1
1993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渗透因子(VPF),它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的生成与通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疾病,血管生成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为了研究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本工作采用Northern blot技术,观察了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VEGF基因的表达。
汤乃梅杨亚东陈伯荣柯碧波周爱儒唐朝枢汤健
关键词:血管内皮基因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中的表达被引量:9
1994年
本文应用Northernblot杂交技术,观察了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上述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的表达,揭示转化生长因子β可能在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汤乃梅孙士勇柯碧波张敏陈伯荣徐军汤健唐朝枢周爱儒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组织AngⅡ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影响
1993年
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原扩张成形术部位再狭窄(RS)机理尚不清楚。本工作在球囊血管成形术实验模型上,测定局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探索其在狭窄病变及术后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
陈伯荣朱国英汪丽蕙唐朝枢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血管狭窄再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机制
1993年
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各种阻塞性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是廿世纪后半叶以来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七十年代西方为严重冠脉阻塞病人开展了冠脉搭桥手术,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但这种手术需开胸及较高的技术、仪器设备,在我国至今未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在无需开胸的情况下,以带球囊的心导管、经皮从肢体动脉插入,将尖端导入冠状动脉粥样斑状狭窄处,通过加压充盈球囊压缩斑块,扩张狭窄部位,使该部冠脉口径扩大,从而改善和恢复心肌血液供应,使阻塞的冠脉得到再通。此技术1977年在美国首次成功,八十年代广泛开展,目前此介入性治疗手段已达年三十万人次之多。从战略上看,PTCA由于其对设备条件的要求不像搭桥手术那样高,有可能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开展。然而,在行PTCA冠脉再通术的过程中曾遇到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问题,过去十余年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其发生机制得到了部分阐明,但仍未完全解决。另一个问题是十多年的临床实践说明PTCA后仍会有约1/3的病例在术后2~6个月内在成形术扩张部位发生再狭窄,小部分病例(约5~10%)在术后即刻或数天内发生原病变冠脉的急性闭塞。因此在推进PTCA临床应用的同时,积极开展对PTCA后再狭窄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陈伯荣朱国英
关键词:冠心病PTCA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
1992年
利用新西兰纯系雄性白兔33只制作成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狭窄血管进行腔内扩张成形术。22只兔被成功扩张的27支血管,扩张前后管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生理压灌注固定后观察扩张段血管内膜撕裂、斑块破碎、内膜与中膜分离、中外膜向外伸展膨出等组织形态学改变。证实文献报道的关于内膜撕裂、局部动脉瘤形成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机理。未发现斑块压缩或重分布。
陈伯荣朱国英汪丽蕙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内膜撕裂动脉瘤
球囊血管成形术对实验性狭窄管腔的作用及术后再狭窄
1993年
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BA)作用于粥样硬化狭窄的动脉,使管腔扩大,同时造成管壁撕裂,斑块碎裂。管壁内皮剥脱和内膜撕裂使血小板在损伤局部粘附和聚集,并通过释放一些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SMC)增生,使管壁增厚,管腔再狭窄(RS)。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血小板血栓并机化,对管腔产生机械性阻塞作用。结果表明,RS形成过程中,管壁损伤是其形态学基础及始动环节;SMC增生是其中心环节;血小板的作用贯穿于RS形成过程的始终。
朱国英陈伯荣唐朝枢侯桂华汪丽蕙
关键词:球囊血管成形术血栓形成再狭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