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源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的监测方法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的监测方法研究董俊美,陈昌源,周传发,陈武松,李济林,廖道明,王成社,毛瑞年1991年我省以中华按蚊为传疟媒介的68个县市(占全省总县市数的83.95%)中,有56个疟疾年发病率已降到1/万以下,为巩固抗疟成果,探索行之有效、经济方便...
- 董俊美陈昌源周传发陈武松李济林廖道明王成社毛瑞年
- 关键词:疟疾病原媒介抗体
- 疟疾病人免疫球蛋白浓度和抗体滴度测定
- 1991年
- 在间日疟流行区,收集8~9月份60例间日疟病人血清作免疫球蛋白浓度和荧光抗体测定。结果在发病初期人群已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力,药物治疗后15~25天,IgG和IgM浓度,抗体滴度均急剧下降。此后,IgM和IgG浓度持续上升,出现比第一次更高的峰。后者提示患者仍在不断地接受新的疟原虫抗原刺激。而在发病后15~25天,IgG、IgM、IgA浓度和抗体均处于低水平时期,这为治疗后残存的疟原虫再燃或疟原虫重复感染提供了机会。并进一步证明疟疾的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荧光抗体检查会出现阴性结果。
- 董俊美严继舟张华勋陈昌源
- 关键词:间日疟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疟疾
- 稻田养草鱼灭蚊幼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1年
- 在稻田中放养1.9尾细/m^2草鱼,78d后中华按蚊幼虫密度下降87.4%,三带喙库蚊幼虫密度下降80.0%,残存的幼虫有73.3%为新孵化的1—2龄幼虫。抽样解剖10条鱼的30%和89份鱼粪中有24.7%检出蚊幼的呼吸管(孔)。在盛清水的容器中,每条鱼24h平均捕食蚊幼861.5只,容器中加入草和藻类等食料后,捕食蚊约为661只,在模拟稻田中鱼仅捕食蚊幼362只。试验的结果证实草鱼能捕食大量蚊幼,降低稻田中蚊幼密度,同时也增加了稻谷和鱼的产量。
- 廖仕徐博钊陈昌源梁志平张宏芳
- 关键词:稻田草鱼中华按蚊
- 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金标免疫诊断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310例育龄妇女血清弓形虫抗体IgG、IgM和循环抗原。结果4310例育龄妇女中血清弓形虫抗体或循环抗原阳性606例,阳性率14.06%,阳性组中流产、死胎、畸形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1),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宫外孕、盆腔炎、不孕症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及某些妇科疾病密切相关,加强对育龄妇女弓形虫血清学监测和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陈昌源杨连第鲁敏骆若愚孔小玲陈双郧王冀鄂龚飞卢建明吴有材丰琳乐周萍
- 关键词: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血清学监测
- 江汉平原控制间日疟对策的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从1986年开始,在江汉平原有代表性的江陵县境内25万人口范围地区,研究控制间日疟的对策,经过实施以根治传染源和消除病灶点为主的综合性措施,该范围内的发病率由1986年的11.56‰下降到1991年的0.28‰,为江汉平原广大流行区控制疟疾提供了科学依据。
- 董俊美廖仕陈昌源江明李子高张鹏刘先国黄知新王运超杨清明石江卞德轩
- 关键词:间日疟疟疾
- 弓形虫感染雄性小鼠对生育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观察弓形虫急性感染雄性小鼠后对其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雄鼠急性感染弓形虫后和对照组雄鼠同时与性成熟雌鼠分笼配对饲养,观察其受孕、产仔情况及仔鼠的身长、体重情况。取雄鼠生殖器官及丘脑作病理切片,观察弓形虫感染后对雄鼠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及生殖中枢所致病理变化。结果急性感染弓形虫的雄鼠配对平均产仔鼠数为10只,对照组平均产仔鼠数为15只,差异显著(P<0.05)。两组仔鼠身长、体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实验组雄鼠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丘脑均出现明显病变,睾丸中仅见初级、次级精母细胞,少见或不见成熟精子。附睾管中精子明显少于正常鼠。输精管正常结构改变。结论弓形虫急性感染雄性小鼠可致生殖系统明显病变。成熟精子减少或无精,导致雄性不育。
- 杨连第陈昌源鲁敏吴秀枝龚飞
-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雄性不育
- 弓形虫感染致实验动物体温异常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急性弓形虫感染对实验动物体温的影响,探讨弓形虫感染后,机体可能出现的新发病体征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另2组分别感染弓形虫RH株和AH株.以恒定的条件测量小鼠体温,同时观察发病情况. 结果感染前的小鼠基础体温为37.5~38 ℃,小鼠感染弓形虫RH株速殖子后第3 d发病,体温即开始下降,每天下降2~3 ℃,最低降至28 ℃,动物死亡.AH株感染小鼠第8 d发病,体温开始下降,每天下降1~3 ℃,最低降至32 ℃以下,动物死亡,体温下降不低于32 ℃的动物可渡过低体温期,即急性发病期,得以存活.对照组小鼠体温未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体温下降可能是小鼠弓形虫急性感染发病的一个重要体征.
- 杨连第洛若愚鲁敏任为陈昌源张蔚魏敏
- 关键词:弓形虫小鼠体温
- 一种较理想的免疫荧光试验湿式反应室
- 1994年
- 本文介绍一种为免疫荧光试验设计制作的湿式反应室,经10多年实验应用证明是一种体积小、容量大、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实验器材,除免疫荧光试验外,还可用于其他玻片法的免疫学试验。
- 陈昌源
- 关键词:免疫荧光试验湿式
- 昆明鼠感染弓形虫AH株后获得性免疫力观察
- 2004年
- 目的 提高昆明鼠抗弓形虫强毒株 (RH株 )的免疫力 ,延长其生存时间 ,为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对实验组 (已感染弓形虫弱毒株 (AH株 )并进入带虫免疫状态的昆明鼠 )和对照组 (健康昆明鼠 )同时感染弓形虫强毒株 (RH株 )观察其发病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 慢性带虫感 (染弱毒株 AH株 )小鼠接种强毒株后发病时间及生存时间均比健康昆明鼠感染强毒株 (RH株 )后大为延长 ,最短为 7天 ,最长为 30 .5天 ,而对照组小鼠在 3~ 4天内全部死亡。结论 感染弱毒株 (AH株 )进入慢性带虫感染阶段的昆明鼠具有较强的抵抗强毒株 (RH株 )攻击的能力 。
- 陈昌源杨连第鲁敏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
- 弓形虫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弓形虫(Txoplasma)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采取静脉血液做弓形虫血清学检测,随机抽取同期早孕妇女60例做对照组,每份血样均做弓形虫IgGI、gM、CAg检测。结果输卵管性不孕的68例中,弓形虫感染率为44.1%,对照组弓形虫感染率为3.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弓形虫感染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因素之一,预防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应重视弓形虫感染问题。
- 魏敏景冬新洛若愚张蔚吴秀芝杨连第陈昌源鲁敏
- 关键词:弓形虫输卵管不孕血清学检测